被国产魔幻烂片伤害这么久,终于轮到我们伤害烂片了

原标题:被国产魔幻烂片伤害这么久,终于轮到我们伤害烂片了

最近为国产电影十分振奋的人醒醒,今年份的骚操作来了——

最近闹得沸沸扬扬的奇葩新闻是,电影《阿修罗》在上映仅仅3天后,宣布撤档停映。

简单介绍一下这片儿,这是一个拉上了六界、设定十分宏大的魔幻故事。故事主线是,吴磊演的男主角是阿修罗王失落的一个头,阿修罗王要拉拢他回归合体,称霸天下。

具体的不要管了,反正吴磊+刘嘉玲+梁家辉的三头人形象一定让你过目难忘……

犹记得上一次突然撤档、闹得人尽皆知的,还是电影鬼才毕志飞导演的《纯洁心灵·逐梦演艺圈》,又是改档又是撤档,来来回回不下三次。

关于逐梦演艺圈其他的场外闹剧,和导演丰富的内心戏,大家都知道了。

那这部《阿修罗》又是缘何突然撤档呢?就在上映当晚,官博发布过这样一篇长文,痛斥——“《阿修罗》的8.4分与4.9分,是这个行业的耻辱!”

文章内容直指《阿修罗》在网络购票平台“淘票票”上的评分有8.4,但在“猫眼APP”上仅有4.9分,这是大量新号水军恶意刷差评的结果,且猫眼有组织有预谋地对《阿修罗》进行了一批黑水行动。

看得出,片方对自己遭受的差评很委屈,对自己电影的品质很有自信。

但票房的数字有点尴尬——7月15号撤档后,这部电影的票房累积将近5000万。

更加尴尬的是,电影上映前各种宣传稿中都透露了《阿修罗》豪掷7.5亿投资,与可怜巴巴的票房形成鲜明对比。

毕竟照这个走势,片方别说盈利了,完全是要亏个血惨的节奏。

从官博的态度似乎可以推断,票房如此惨淡,要归结于自己被有预谋地黑了,口碑遭到破坏。

7月13号官博所发的长文结尾,颇有“酒香不怕巷子深”的悲壮意味:《阿修罗》不惧各路牛鬼蛇神,因为我们相信观众的眼光。

这句话,简直点燃了这个魔幻大片和它引发的闹剧真正的灵魂——

观众的眼光可能和你想象中的有点远啊。

豆瓣上,被赞到前几名的“观众的眼光”,是这样的↓↓↓

微博上,大V@马伯庸 看完之后给的评价已经很克制:“普通烂片”,同行的设计师看完对他说,“我陪你来看这片子,得算工伤。”

掰开了说,方方面面都有槽点。

讲故事,不买账↓↓↓

动作戏,不买账↓↓↓

对主演,只想揪着领子质问他们出了啥问题接这种戏↓↓↓

就连号称花了大手笔砸钱的特效,观众似乎也不满意。

它的画面猛一看,确实像是砸了钱做出来的宏大场面。主创接受采访时透露出来的信息也是,剧组的确在布景、画面、特效上面花了很大功夫。

可是致命伤是令观众尴尬的审美掉线和中西混搭问题,看到国产龙妈出场不由得一身鸡皮疙瘩。

大家吐槽的心情也可以理解——花了钱跑到电影院,冷不丁看的全是低配土味版《霍比特人》场景和《权力的游戏》造型,何苦呢?

更何况这些浮夸和山寨,建立在故事潦草到像骗小孩一样的基础上,因此观众的不满很正常:我看电影是为了看好故事,又不是想看你展示怎么蒙着眼烧掉7.5亿的。

这些看完电影的肺腑之言说明,像这样操作一部电影,观众是有权不买账的。

而且同档期对打的作品,有口碑爆了的《我不是药神》,有姜文个人风格显著的《邪不压正》。《阿修罗》的滑铁卢,真的如片方所认为的,全赖水军的肆意抹黑吗?

说到横向对比,我们不妨在历史的进程中看一看了:这些年来,所谓的国产魔幻大片在观众心中还留下多少吸引力?

俗话说得好: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那中国的电影观众,怕是已经被这几年的魔幻烂片咬出应激障碍了。

尽管前赴后继的制片方还没醒悟过来,但观众们已经自发总结出了一个成功率就很高的定律:古代+超现实设定+流量明星的配置,10个里有9个半没法看。

差不多从2014年之后,每年都有那么一部魔幻巨制,让走进电影院的观众怀疑人生,被钉在豆瓣评分下那句“好于0%奇幻片”的耻辱柱上。

这股玄幻、魔幻、奇幻类IP的大热,是从电视剧《古剑奇谭》、《花千骨》那两年的爆红开始的,仙侠魔妖成为作品的主角,从小荧幕红到了大荧幕。

有人这样为大家为什么都爱拍玄幻类题材开脱:所讲的故事不基于现实世界,受到的阻碍会少很多,发挥的空间大。

但是,中国导演和编剧的平均水平已经毫不留情地扯下了这块遮羞布——

观众每每看完奇幻烂片,只想哭着求你们别再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了。

这些年的魔幻大片,都把“国产片不能好好讲故事”的通病放大到了极致。好像披着超现实的外衣,就默认自己是拍给三岁小孩的卡通片,只要一群古代人能在天上飞来飞去或者发射能量光波,就获得了为所欲为的豁免权。

当然了,空留观众在原地挠头:他是谁?他在哪儿?他凭啥就能这样那样啊?

更令人惊恐的是这几年的魔幻片野心极大,都不满足于自己的主业,动辄将视野投向外星人,有着魔幻转科幻的架势。

你以为《奇门遁甲》是个正经的武侠片,没想到江湖人士们要用玄学幻术和外星人大战三百回合。

改编自《鬼吹灯》的《九层妖塔》也不能满足于盗墓故事,恨不得变成星球大战。

《战神纪》更绝了,直接给真实历史人物加戏:少年铁木真为保卫家园,大战地狱召唤来的骷髅兵团……↓↓↓(还是胡军演的)

有个道理叫,步子太大终于扯着蛋。

更让观众不能接受的是,有些人把自己洋洋得意的“天马行空”建立在糟践中国传统神话故事的基础上。

大家就算忘了《封神传奇》,也一定不会忘了年均一部的《西游记之看我怎么恶心你》。大言不惭地挂着西游记的名号,玩出这么多花样而且年年不及格,也算个壮举了。

甚至说真的,观众写出的吐槽短评都比这些电影精彩。

2014年看完《西游记之大闹天宫》,观众:一千人眼里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很显然,导演眼里的可能和其他900多人都不一样。(豆瓣@xiaoxielei)

2016年看完《西游记之三打白骨精》,观众:希望可以拍一部《白骨精打尽师徒四人》。(豆瓣@黑猫)

2017年看完周星驰亲自操刀编剧的《西游伏妖篇》,观众终于哭了:星爷,早日收山可成一段佳话啊。(豆瓣@AT)

所以说,观众现在对国产奇幻片有着本能的抗拒和怀疑,也并不奇怪——别说一颗老鼠屎就能坏一锅粥了,这都多少颗老鼠屎了?

正常的故事都讲不出来,更别指望什么视觉效果了,就算玩出花也是本末倒置。

更何况,国产魔幻大片的视觉效果也没好到能让人本末倒置的地步啊。

它的一大槽点,本质上还是和打造一个故事的能力有关:说好的是讲中国的魔幻故事,结果让观众以为走到了西方魔幻大片的片场,说白了是对自己建立的世界观都没有一个明晰的概念。

于是我们经常能困惑地看到,白骨精的样子像白雪公主里穿着白衣服的坏皇后。

二郎神分分钟能去中世纪的欧洲参加十字军东征。

还有致敬网游装备的。

艾莎公主看了都想哭的。

想在国产魔幻大片里看到一个没有山寨味儿的人物造型,真是太难了。

更迷的是美术设计对魔幻的理解,似乎被框在西方的成功经验里跳不出来,却只能用科技感和未来感包装出一个没有说服力的四不像。

比如商纣王的战船舰队在《封神传奇》里长这样(等等,商纣王有舰队这件事本身就挺神奇的),你说这是在拍三体我都信。

不管啥片子,只要出现大举攻击的情节,基本上你就要重温一遍酷似指环王总攻击的远景镜头。

经费不足这事儿基本不存在,那到底是懒惰还是能力不足?

不过,硬往自己往西方大片的审美里套,说好听点起码还有个“虚心求教”的态度。

观众无法承受之辣眼,是自以为制作特效的水平已经站在了领先水平,结果展现出来一个与页游不相上下的尴尬产物。

比如据称花了1亿在CG制作上的《爵迹》,有些动作场面配上粗糙的页游画风,毫无违和感。

图源:@乔治马丁大爷

你说定妆照里的明星们一个个都看着颜值挺高的吧——

结果在电影里稍微一动,就变成了“我一个学了5年动画的朋友”制作出来的效果,俗称惨遭建模。

可以对比一下最近很火的互动电影类游戏《底特律:成为人类》,同样是烧钱请真人出演和建模。做出来的假人的动态表情,细致到皮肤毛孔和光泽的处理,这似乎才是烧钱的正确打开方式。

遭到群嘲的《爵迹》当时就被人扒过了:1亿的CG制作成本,花哪儿去了啊?

问题有两个。一个是这个体量的CG制作,在国际水平上1亿人民币只是毛毛雨;一个是专业人士口中光渲染这一项工作就要花掉一年半时间的庞大工作量,《爵迹》团队17个月就完成了全部。

又想赚快钱,又自以为投入的成本已经够了,结果只能给自己徒留笑柄。

屡屡被五毛特效公司破产前的绝唱伤害后,观众们再也不想花钱进电影院去看页游了,渣渣辉的贪玩蓝月广告都看着比有些大片的视觉效果好。

更让受伤的观众避之不及的是,这种水平的玄幻电影,往往伴随着你已经不愿看到的演员结伴而来。

下面我们可以玩个扫雷游戏——在一部玄幻大片的演员名单里,看见谁的名字会让你心头一凉?

《白发魔女传》↓

《长城》↓

《封神传奇》↓

《爵迹》↓

相信大家心里都有数,早已知道哪种演员和哪种电影碰撞到一起最能制造出令地球毁灭的玄幻效果。

更玄幻的是,这些大片里总要拖着一些“不知道他为啥出现在这里”的演员,让人可怜像梁家辉、赵立新、倪大红这些老戏骨到底是有多缺钱,跑到这种电影里连做个遮羞布都勉强。

但是话说回来,正因为玄幻类大片成了国产片种种弊端的集大成者,它们也因此不是一无是处——

枪打出头鸟,这几年拜它们所赐,倒揭露了不少业内龃龉。

“幽灵夜场”、“票房注水”的丑闻,在《叶问3》被揭露后,大火的《捉妖记》也被曝同样的问题,成了众矢之的。

比如被报道打着公益场的幌子,票房异常激增。

有些电影院出现奇怪的排片,一场电影只有10分钟。

《捉妖记》已经算是这类电影里口碑票房双丰收的了,但它的操作依然让人看到,资本对虚假繁荣的渴望有多强烈。

拴着流量明星一起冲数据的玄幻大片,也少不了忠实粉丝贡献的力量。

《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影版上映没多久,粉丝的“锁场”行为就被揭露曝光——指的是粉丝会购买所有场次边边角角的位置,逼迫影院一定不能撤销场次或换场,以保证影片排片。大量锁场也可以给影院传递“这部片子很受欢迎,需要大量排片”的信息。

要是搁以前,这种操作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过去了,但是当时《三生三世》正对打火爆的《战狼2》。

巨大的利益面前,吃亏的影院坐不住了,这事也被捅到了更多不知情的人面前。

在外人眼中,能为自己爱豆的电影操心到这个份上简直不可思议,但在粉丝看来,这反倒是一种光荣和责任。

所以说,你要问这些玄幻大片哪里最玄幻?场外的事情恐怕更胜一筹。

眼见着这些一窝蜂出现的玄幻巨制品质低劣,乱象丛生,一忍再忍的观众,早已经不愿意再向这些片子低头了。

心中不平的《阿修罗》或许可以回头看看,它们并不是第一部自信满满却被观众抛弃的同类型大片。

王晶的《降魔传》,票房不到1亿,扑街。

《三生三世十里桃花》靠着努力的粉丝续命,票房5亿多,然而和被曝光的“8亿保底”相差甚远。(注:票房保底指的是电影发行公司对于投资方或制作方做出的票房承诺。如果影片最终没有达到发行方保底票房数字,发行方还需按照此数额分账给对方。)

《封神传奇》也是一样的命运,被市场来了个下马威。

玄幻IP的号召力其实早已疲软不堪了。别看有的IP拍成电视剧流量极高,那毕竟点击量造假的事情还轮不到观众受什么损害。

同样是玄幻IP却越来越在电影院吃瘪,这已经很说明问题:走进电影院可是要真金白银地花钱的。10块钱的电影票可能还亏得起,30块看个烂片都会让观众气得跳脚。

一旦烂片让钱包受到损害,醒悟过来的观众可比谁都抠门。

观众的心态演变到现在,说得难听点,有些来晚的人想再哄人吃屎都没赶上热乎的。

资本的流向似乎总是滞后于舆论,但即便如此,它们还是乐此不疲。

就比如这次的《阿修罗》闹剧,最让人好奇的其实是它背后的力量。

在预告片中就能看到,《阿修罗》的联合出品公司多达20个。但根据多家媒体的查证,其中只有两家是主流电影公司,其余的有做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的,有做健康管理的,还有做房地产的。

而且,其中的宝禹江山创业投资有限公司德佳文化、博将影视、金马股权基金、木一源文化、壹尺文化、故事马影业、岩华文化、三十六计文化均有投资管理背景

主出品方三十六计文化是个鲜少曝光的投资机构,在宣传稿中,它背后的男人张家豪更是被称为“资本少帅”,“叱咤亚欧美洲的投资大亨”。

这种迷一样的情况,让人忍不住联想到前段时间编剧汪海林的爆炸性言论:这些年投资人的身份有所变化,他最喜欢的是煤老板做投资人的时候,因为他们从来不会瞎干预。

房地产商爱管理,但是也还凑合。最糟糕的是互联网公司做投资人,不仅爱插手还想法太多,一个比一个离谱。

有了这个被说破的行业乱象铺垫,《阿修罗》背后复杂的资本让人不得不怀疑,它是否也有一样的问题?

为了拍出来这部电影,到底为了电影的心思占多少比重,各路与电影不搭界的资本又扮演了什么角色呢?它们纷纷参与进来,真正的目的令人生疑。

除了资本伸过来的手,外部还有一支力量在悄然滋养着这些在畸形生态中出生的电影——

满座专家的研讨会

当观众已经学会用脚投票,已经开始用自己的选择和金钱对这个畸形的市场进行反击,专家们却还在冠冕堂皇地说着这样的话:

“在中式奇幻大片领域的制作上,其开创性意义是很突出的。”

“这部电影可以说是中国自己的《阿凡达》,想象力和视听效果令人震撼,是中国奇幻类大片的一个标志性的成果。”

看到这样的奇观才让人恍然大悟,原来,有些东西似乎只是一个从业者自娱自乐的闭环

按照这套逻辑搞下去,被搞臭的、让观众避之不及的,又何止一个玄幻类型片呢?

被恶心了这么久的中国观众,要用脚投票对抗的实在是太多了。

原創文章,作者:逐道長青,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s://www.sxyt.net/404795/

發佈留言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