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說家風】談生死:每個人,都是客居在世界上的旅行者

原標題:【《道德經》說家風】談生死:每個人,都是客居在世界上的旅行者

關注

文/張建雲

《道德經》開講138天。

時常思考:這世界活人多還是死人多?

大體,世界上有70億人氣息尚在,無論一國總統,還是百姓平民。有一點可以證實,再過100年,現在活着的人幾乎都要死亡。有的人自然用不了100年。但100年決定性地死亡最少70億人。

地球在300萬年前就有了人類,也就是說已經有70億的N次方的人死掉了。所以,得出結論:死的人比活的人要多。多得多得多得多。

在宇宙中、歷史的長河裡,每個人不過是一粒塵埃、半顆草芥,過不了幾年、十幾年、幾十年、百八十年,最終都要走向死亡。

地球始終是那個地球。人,來了一批,又走了一批;走了一批,又來了一批。很像一坐山,一個旅遊景點,看過了就離開,沒看過的滿懷熱情地向這裡奔赴。

活着,是暫時的,死亡才是永恆。就像旅遊後要回家,外出看風景是暫時的,回家休息是永恆的。

中國古代把死人稱爲歸人。世間最早也沒有鬼的說法,叫歸,歸家的歸。鬼者,歸也。人生天地間,是暫時的寄存,死後就是歸家。 道家觀點認爲萬物,包括人,都是從道中出來的,最終還將歸於來處。於是,對於死亡,有了另一個稱呼「歸」。歸於本源,回到道中。如同不曾出生一樣,不生亦不滅。只是後世誤傳,將「歸」傳成「鬼」。

人們爲什麼對死亡悲哀和恐懼呢?

這很簡單。原來一個人過日子,清風明月、山水相伴,突然撿到一個大紅包,裡面有100萬現金。於是就心生萌動,想方設法消費和逍遙。花到還剩50萬的時候,丟了。聲淚俱下、悲憤萬分,高呼天啊!

實際,原來一分都沒有。人們只想失去了50萬,沒想以前得到100萬,而且還花掉50萬。原來一個人生活得無拘無束、快樂輕鬆,突然有個女人(男人)闖入日子,二人迅速升溫,結爲連理。但有一天,女人(男人)跟着別人跑了,或者死了。我們又開始痛不欲絕。

爲什麼?

這叫情感貪婪。好比紅包貪婪,也如生命貪婪。每個人最早都沒來過這世界,不過是來了一圈又回去,爲什麼要傷心呢?

生,很像早晨的太陽出生;死,如同晚間的夕陽落下。但朝陽和夕陽的本質沒有變化,太陽一直就是那個太陽,人從視覺和感覺上給太陽區分出朝陽和夕陽。

太陽落山。假若真的是有一片山容得太陽落下,那片山裡的父老孩童不也在等待太陽回家嗎?對於那片神山,我們的夕陽就是人家的朝陽,人家的朝陽才是我們的夕陽。

去年,舅媽去世。母親異常悲痛。我說大舅已經去世20幾年,在那面恭候舅媽她老人家多年了,人家夫妻團聚您應該祝福才是,何必如此傷心呢?

每個人,都是客居在這個世界上的旅行者。

《道德經》說:用兵有言:吾不敢爲主,而爲客。

這是老子在談兵法,告知兵家如何作戰。不要發動戰爭,做戰爭的主人。古今中外,但凡挑起戰爭者,無一好下場。對於戰爭來說,時刻要作爲客方存在才對,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不主動進犯,而要以逸待勞。

對於生命來講,也是一場戰役。但每個人都是生命的過客,誰也不要留戀主人家的客廳、廚房、臥室、甚至書房。房子再大,風景再好,不屬於我們。因爲,我們是客人。

《道德經》又云:不敢進寸,而退尺。

不敢前進一步,而寧可後退一尺。這既是兵家的戰術,也是我們生命豁達的本真。人就怕得寸進尺。啥意思?有了小的,又要大的;得到一個,還想兩個;當了處長,就惦記着局長;喫着碗裡的,看着鍋裏的。

有個朋友的孩子檢查出癌症。夫妻抱頭痛哭,說如果生命可以重來,不要孩子沒日沒夜地「補課」,不要孩子三更燈火五更雞,不要孩子考清華、北大。

但,晚了,真的晚了。建議家長朋友們不要忽視孩子的作息、飲食和鍛煉。這三樣比學習成績重要100倍還多。

老子曰:是謂行無行,攘無臂,扔(rèng)無敵,執無兵。

行無行:看似在行軍,但不讓敵人感覺出在行動。攘無臂:攘臂,指捋起袖子,捋起袖子加油幹。雖然振臂一呼,羣情振奮,但攘臂之人沒有絲毫地做作和形式,而是用內心,用真誠在影響衆人。扔(rèng),是摧毀的意思。扔(rèng)無敵,是說用羣情激憤、同仇敵愾、上下同心的氣勢打擊敵人,如同沒有敵人一般。執無兵,上升了一個作戰的境界,手持兵器,卻像沒有兵器可執,對手不是降服,就是被殺,如入無人之境。

作戰當然是境界,對於生命也要有如此作戰的境界。讓自己在有生之年忘記年齡,忘記功名,忘記得失,如同行無行,攘無臂,扔(rèng)無敵,執無兵一樣,活一個坦蕩無私、淡泊名利、痛痛快快、瀟灑自如,不是很好嗎?

麻煩的是,我們太輕敵了,常被權錢名利情色性這些東西牽絆。輕敵必敗,寶貴的生命就會過早逝去。這叫:禍莫大於輕敵,輕敵幾喪吾寶。

人的一生最大的敵人就是欲望。有的人一早就敗給欲望,有的人則與欲望做抗衡搏鬥。這叫:抗兵相若。

每個人的內心都住着一佛一魔。魔,代表着憤怒、浮躁、嫉妒、貪婪、驕傲、怨恨、自卑和僞善。佛,它代表着善良、喜悅、和平、友愛、希望、寧靜、謙遜、同情與真實。

佛與魔經常鬥法。佛勝了,叫律己;魔勝了,叫放縱。所以,一念即佛,一念即魔,一念即律己,一念即放縱。

我們要做到的只有一件事:戰勝魔鬼!

如何戰勝?

永遠不要得意忘形,時刻牢記:哀者勝矣!

哀,當做悲戚講,也當做愛、愛護講。兩軍對壘,悲戚是一種力量,愛護士兵是一種能量,必定勝殺對手。人之生命,也需常懷悲戚、慈愛、憐憫之心才可悠長。凡自我陶醉、自我放縱、自鳴得意、趾高氣揚、狂妄自大、目中無人者,必敗,必早亡。

人之生命,不可勉強。但儘量在有限的時間祛除迷茫,提高自省、自律和自強。不要被內心的敵人擊敗,過早地回家。

今天的原文是《道德經·第六十九章 》:

用兵有言:「吾不敢爲主,而爲客;不敢進寸,而退尺。」是謂行無行,攘無臂,扔(rèng)無敵,執無兵。禍莫大於輕敵,輕敵幾喪吾寶。故抗兵相若,哀者勝矣。

張建雲

作家、國學學者

《中國家風》主編

點擊「閱讀原文」收聽百位作家話家風,百位主持人誦家風

原創文章,作者:逐道長青,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s://www.sxyt.net/83622/

發佈留言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