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子文化譜新篇

朱子文化譜新篇

五夫鎮坐落於武夷山市東南部,是朱子理學的形成地。 福建日報記者 林熙 攝

東南網6月20日訊(福建日報記者 賴昊拓)時維六月,草木蔥蘢。武夷山下,一方由張岱年先生題寫的「朱熹園」石碑,掩映在五曲隱屏峯竹林之下,拾階而上,便是武夷精舍。綠地瑩瑩,庭院深深,一尊朱子的坐像,似在傳道;一座仿宋風格的書院牌坊,莊嚴屹立。

「東周出孔丘,南宋有朱熹。中國古文化,泰山與武夷。」70餘年的人生中,朱熹在閩北「琴書五十載」,在孔孟儒學的基礎上,對中國傳統文化進行系統性的繼承、整合與創新,創立了具有哲學意義的朱子理學,對中國社會影響深遠,並遠播東南亞和歐美等地。始建於1183年、文脈源長的朱熹園,曾是朱熹著述、講學之所,是朱子理學繁榮發展的無言見證者。

去年3月22日,習近平總書記來閩考察時,曾來到九曲溪畔的朱熹園,詳細了解朱熹生平及理學研究等情況。鑑往知來,感慨於一路見聞,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以時代精神激活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生命力。要把堅持馬克思主義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有機結合起來,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

殷殷囑託,字字千鈞。一年多來,南平市積極推動朱子文化在新時代實現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致力於打造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的「標杆」,將延續八百多年的朱子文化融入當代生活、融入千家萬戶。讓朱子文化用起來、活起來、新起來的熱潮,正在閩北大地湧動。

薪火相傳 弦歌不輟

「總書記多次強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性。」習近平總書記來到朱熹園時,福建省文史研究館館員張建光向他匯報了有關情況,談及當天的場景,張建光仍然難掩激動。

他清楚地記得,上世紀90年代,在時任福建省省長的習近平大力推動支持下,武夷山成功收穫了世界文化與自然雙遺產這一「金字招牌」。聯合國世界文化遺產委員會主席團會議報告評價道:「武夷山是後孔子主義(朱子理學)的搖籃。」武夷山申遺成功,實現我省世界遺產零的突破。

朱熹園故地重遊,總書記如同老友般的親切,讓張建光漸漸放下了緊張的心情,從書院建立到朱子自畫像,他如數家珍,將這些年潛心研究朱子文化的成果娓娓道來。

習近平總書記聽得專注。

2002年年初,中國社科院致函福建省,建議在朱子學發祥地福建武夷山設立中國社科院哲學所宋明理學研究中心,時任福建省省長的習近平批示要求辦好,並撥款支持。中心成立後,承擔了多個國家級、省級社科課題研究,編輯出版學術類和普及性著作23部、1000多萬字,如今已成爲朱子研究的重鎮。

「一路往裡走,到最裡面一間屋舍,看到牆上印有『國以民爲本,社稷亦爲民而立』,總書記駐足凝視。」在回憶中,總書記動情地說,朱子講的民本思想和我們強調以人民爲中心有很多一致的地方,要多從優秀傳統文化中汲取營養,這一幕令張建光印象深刻。

舊學商量加邃密,新知培養轉深沉。

「我們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一定要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如果沒有中華五千年文明,哪裡有什麼中國特色?如果不是中國特色,哪有我們今天這麼成功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思接千載,總書記感觸頗深,「我們要特別重視挖掘中華五千年文明中的精華,把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同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結合起來,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

「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兩結合』重要論斷的首次闡述,是習近平總書記朱熹園講話中最重要思想,彰顯了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高度重視和充分自信。」張建光說,從2013年11月開始,習近平總書記走過山東曲阜孔廟、湖南長沙嶽麓書院,再到武夷山朱熹園,足跡所至,立場鮮明,他堅定地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這種正本清源、繼往開來,爲新形勢下正確對待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動指南。

道在武夷 理行天下

總書記來閩考察後,66歲的張建光加緊了鑽研朱子文化的腳步。步入張建光的書齋,但聞幽幽的墨香混着書香,他正從浩如煙海的典籍中梳理文緒,準備從詩歌入手,撰寫朱子學術思想形成的過程,出版一本《朱子的詩與遠方》的集子。

「一年來的生活雖然忙碌,但十分充實。」張建光告訴記者,南平正以朱子文化爲引領,深化拓展「一區五工程」,即打造朱子文化生態保護區,做好保護、學術、交流、教化、傳播五大工程。發生在閩北大地上的可喜變化,時刻激勵着他爲朱子文化的傳承弘揚盡一份力量。

等閒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

背負青山,綠水環繞。在建陽區麻陽溪畔,朱熹晚年講學授徒的考亭書院靜靜屹立,名揚天下的「考亭學派」因此而得名。從現存明嘉靖十年(1531年)修建的牌坊處拾級而上,道原堂、集成殿、慶雲樓、勉學齋次第呈現,大氣雄闊的考亭書院建築羣生動展現了有宋一代「高等學府」的模樣。

然而,由於歲月的侵蝕,考亭書院一度僅有溪邊的石牌坊得以保留。2015年,建陽區啓動考亭書院恢復重建項目,旨在打造朱子文化遺存寶地和研究交流基地。「弘揚朱子文化,首先要依靠建設來推進,要讓朱子文化看得見。」張建光告訴記者,2019年考亭書院重建完成後,每年10月18日的朱子祭祀大典均在此舉行。

去年12月,南平聯合中國社科院和北京大學,高規格舉辦了首屆考亭論壇,聚焦「新時代朱子學與人類文明新形態」,多維闡發朱子學的時代價值和當代意義。時隔千年,作爲專家主旨演講會場的考亭書院,再次成爲八方才俊說「理」論道的學界勝地。

考亭書院的重生不是孤例。作爲我省朱子文物遺存最集中的區域,近年來,南平先後投入專題調查經費30多萬元,系統梳理轄區內朱子文化遺存。據統計,目前登記在冊的朱子遺存有140處,可謂「縣縣有朱子、處處有遺存」。去年,南平市成立朱子文化傳承發展工作領導小組,通過專班推進,越來越多的朱子文化遺存展現在世人眼前。

優選39處重點遺存推薦申報2023年第十一批省級文保單位,推動武夷山屏山書院遺址列入國家文物局2022年度配合性考古發掘項目,申報朱子祭祀典禮進入國家級非遺名錄……新的一年,南平市加快打造朱子文化傳承弘揚平臺和物化活化載體。

隨着《南平市朱子文化生態保護區規劃》《環武夷山國家公園朱子文化旅遊發展規劃》《南平市優秀傳統文化保護傳承發展實施綱要》三大規劃初稿於今年相繼出臺,圍繞環武夷山國家公園文化保護發展帶實施歷史文化遺產保護、基礎設施提升等五大行動,南平將建設優秀傳統文化相關重點項目93項,總投資398億元。

「我們將結合武夷山獲評國家公園契機,積極謀劃推動將南平列爲文化特區,打造最具特色、最具權威、最有影響力的朱子文化遺存寶地、研究高地、交流基地、產業窪地。」正如南平市政協主席、朱子文化傳承發展工作領導小組組長林斌在首屆考亭論壇上所言,隨着對朱子文化等優秀傳統文化內涵久久爲功的挖掘,閩北豐厚的歷史文化正逐步轉化爲令全社會受益的當代文化價值。

源頭活水 守正創新

對於曾經擔任南平市教工委書記的張建光而言,下一代的健康成長,一直在他的心中佔據着重要的地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弘揚,下一代的知曉與認同很關鍵。

今年「六一」兒童節前後,張建光又一次走進中小學校,向少年兒童介紹朱子文化。望着孩子們天真無邪的笑臉,張建光的思緒隨着清脆的童聲飄蕩開去:長期以來,朱熹的思想被誤讀爲古籍中的陳舊學問,年輕人對其知之甚少。如何激發和保持孩子們對朱子文化的興趣,使他們成長爲更好的優秀傳統文化繼承者呢?

復興非復古,張建光之問,也是優秀傳統文化的「活化」之問。

「傳統的民俗文化由於失去了原有的社會生活土壤,要在社會上自然形成風氣很難。」在南平一中教師範成忠看來,要想讓傳統文化的魅力被更多年輕人認識,需要與他們追求的生活儀式感相結合。緣此,他長期以來依託當地漢服社團,在校園中舉辦朱子禮儀體驗活動。如今,朱子敬師禮已走進了20餘所學校。

點雄黃、結彩繩、包香囊、射五毒、鬥百草……剛剛過去的端午節,數十名穿着漢服的年輕人,在南平開放大學、建陽區潭城街道和當地漢服社團的組織下,進行了一場趣味遊園活動。

「原來朱子爺爺是這樣一位可愛可親的閩北人!」別具特色的傳統遊戲,穿插着精心策劃的朱子文化問答,讓參與其間的「大小朋友」們深切感受到,原來這位聖人離自己並不遙遠。

在南平,像範成忠這樣致力於讓朱子文化「活」起來的教育工作者還有很多,如建陽一中團委建立「愛書者同盟」,引導中學生與校外輔導員「結對子」,定期分享朱子經典閱讀心得,並利用閩北「近水樓臺先得月」的優勢開展研學旅遊;武夷山建立一貫制朱子學校,試用《朱子家訓五體書法字帖》,將朱子文化融於校園環境、日常禮儀之中。截至今年6月,南平已遴選出43所中小學校開展《朱子文化讀本》教學試點。

在南平各地的公益廣告、「武夷山水」公共品牌產品、文旅景區中,常常會看到一個笑容可掬的「卡通朱子」形象。這是當地近年來在傳播方式上積極創新,導入新媒體文化和流量資源打造的「大話熹遊」IP。據介紹,目前「卡通朱子」已先後推出70集宣傳傳統文化的系列動畫短片,線上累計播放量超3億次,形成了表情包和各類實體產品近70款,受到了衆多年輕人的熱捧。

爲實現以文促旅、以旅彰文,藉助日漸成熟的城市IP,南平還進行了如考亭書院立體模型拼圖、朱子人偶擺件、朱子孝母餅等一系列旅遊紀念品、文創產品的研發,讓朱子文化真正走進千家萬戶。豐富多樣的產品,在各個年齡段都培育了一批朱子的「忠實粉絲」。

張建光告訴記者,弘揚激活朱子文化,要繼往開來、創新發展,以新的形式、新的載體將朱子文化融入現代生活、羣衆日常當中。這份讓朱子文化在新時代獲得新生命力的答卷,南平還要一直書寫下去。

記者手記

「軟實力」與「硬道理」

福建日報記者 賴昊拓

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不僅是爲了守護中華民族的「根」與「魂」,也是爲了讓文化「軟實力」更好服務於經濟社會發展。

閩北人傑地靈,朱子理學、閩越古國、建盞建本等文化資源富集於斯。如何讓這些文化遺存重現光彩,讓精奧艱深的哲學思想更接地氣,讓更多人加入傳承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的行列?通過做足物化與活化的文章,南平進行了有益探索——

推動城村漢城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申報工作,總投資8億元、佔地面積250畝的五夫朱子文化園及朱文公廟工程進入衝刺階段,建盞銷售與製作體驗帶出近50億元產值……國內一流的傳統文化學術研究、文創設計、旅遊營銷等人才的會聚,帶「活」也帶「火」了古籍裏的文字和閩北豐厚的文化遺產。

早在福建工作期間,習近平就對福建文化和自然遺產保護以及申報世界遺產工作傾注了巨大心力。「評價一個制度、一種力量是進步還是反動,重要的一點是看它對待歷史、文化的態度」……他對文化遺產保護及其與發展經濟、城市建設之間關係的思考,高屋建瓴,振聾發聵,閃耀着思想的光輝。

今日之福建,牢記囑託,感恩奮進,福文化、海洋文化、朱子文化、閩都文化、客家文化異彩紛呈,文旅經濟趁勢而上,正奏響一曲曲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交相輝映的新樂章。

文化的思想引領作用愈加凸顯:武夷山把「故雖遇歉,民不缺食」的朱子社倉建設理念和黨執政爲民的初心使命結合講解;建陽將宋慈故裏打造爲法治與廉政文化教育基地;林則徐的故事在各地禁毒展館中廣爲流傳……古今的思想精華一脈相承。

文化的「福建特色」不斷湧現:「朱子緣·武夷福」福建文創獎成功舉辦;漳州推進「福」文化產業項目建設16個;全省以「福」文化爲主題的文化惠民活動累計開展400多場……藉由「福」文化破題,我省文化產品的辨識度大爲提升。

文化與旅遊的結合日益緊密:全省已擁有4處世界文化遺產,春節期間,「遇見暖冬 有福相見」等一批「福」文化旅遊線路累計接待遊客1665.47萬人次,實現旅遊收入76.70億元。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文旅經濟已成爲我省着力發展的「四大經濟」之一。

日益繁榮的福建文化,不僅豐富了八閩兒女的精神家園,也成爲經濟活動附加值提升的有力保證。福建文化「軟實力」,成爲高質量發展的「硬道理」。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朱子文化譜新篇

在武夷精舍,一對母子瞻仰「萬世宗師」的匾額。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朱子文化譜新篇

武夷精舍鳥瞰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朱子文化譜新篇

朱熹像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朱子文化譜新篇

朱熹園入口,遊人拾階而上。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朱子文化譜新篇

卡通朱子 黃杰敏 攝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朱子文化譜新篇

考亭書院端午遊園 張行健 攝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朱子文化譜新篇

建陽區水吉中學開設建盞課堂。 黃杰敏 攝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朱子文化譜新篇

朱子文化研學遊蓬勃發展。(資料圖片)

壓題圖片均由 福建日報記者 林熙 攝

原創文章,作者:逐道長青,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s://www.sxyt.net/277359/

發佈留言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