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日逃生》末日拋棄:親人如何排序?

一場新冠疫情,宛如一場災難和末日危機,但好像尚不足以警醒美國人,他們在感恩節的狂歡,反映出他們的麻木。什麼樣的社會制度,造就什麼樣的文藝,或許正因麻木,美國才持續地推出災難片以警醒自己、警醒世界。在各種災難片中,他們總是毫不推辭地扮演世界之領袖,或抗擊外星人,或重建家園,又或者深度挖掘人性,找到一些能夠刺激人類腎上腺的東西。《末日逃生》是2020年首部向全球公映的災難片,它沿襲了美國災難片的老套路,主角光環能戰勝一切坎坷、災難,家人總會有一個Happy ending。此外,電影院觀影之後,中國觀衆多有抱怨,理由是邏輯混亂,缺少宏大場面,被批評過度節約成本,想要另闢蹊徑地講述人性和溫情,卻總會淺嘗輒止,給人一種隔靴搔癢,越搔越癢的感覺。比如關於外公、外婆的至死不渝就刻畫得不深度夠。

《末日逃生》末日拋棄:親人如何排序?

末日之思:我們爲什麼會被組織拋棄?

影片開始報道兩顆彗星正在朝地球移動,電視新聞講道:這兩顆彗星會在大氣層中被消耗掉,只有一小撮碎片會掉入海裏。普通人繼續着自己平凡的一天:逛超市、買菜、家庭聚會或者喫冰激凌。但真正的事實是,彗星有足球場般大小,會降落在佛羅裏達州人口最密集的區域,產生的熱浪溫度高達900度,綿延2000公裏。顯然,這是一場徹頭徹尾的地球災難,面對如此災難,影片中的管理組織要比特朗普的班子冷靜得多,他們在格陵蘭島修建起避難所,同時封鎖真實的消息,並且在短時間內製定出「拯救標準」,總的綱領就是要拯救「有益於重建社會」的人,包括醫生、工人、農民等等。男主人公John因從事建築行業,也被榮幸地選中;同時,拯救標準裏還有一條:禁止患有慢性病的人員登上諾亞方舟。而John的兒子恰好患有糖尿病,從而引發了各種衝突。

安排John的兒子患上糖尿病,且弄丟胰島素,看似是導演刻意製造的戲劇衝突,但也反映了美國文化中建立清醒標準,尊重清醒標準的主軸。禁止John的兒子登機,在平常的日子裡肯定會被指責爲冷血,但於特殊時期,卻是管理者的最佳權衡結果。

平心而論,影片中的美國管理者處理事情還是相當果決的,他們放棄的又豈止是John的兒子呢?就連避難所黑妹工作人員的家庭均被放棄,John的全部鄰居,包括成人、小孩,苦苦哀求的母親均被放棄。或者說,絕大多數的人是遭遇放棄的,以至於,他們在求生欲的驅使下,幹擾了「諾亞方舟」起飛。影片的情節如此設置,也試圖向人們昭示:做有益於社會的人,才有資格被挽救。在很多美國文學裡都曾提到:人類除了自己要生存,還要盡最大努力爲自己所生存的環境做出貢獻。正是如此思想,使得美國在經濟、軍事、科技領域大大領先於歐洲和第三世界,獲得了一種比飛機、大炮更強大的力量。要知道,歐洲國家長期無條件提供高福利,不但大大掣肘管理者,也讓普通人有一種「不勞而獲」的惰怠,漸漸地,他們都變作對社會無意義之人,經濟低迷也變得低迷。而當災難來襲之時,管理者會毫不猶豫地放棄這些人,正如歐洲會拔掉65歲以上老人的呼吸機。

此外,影片中的管理者對於行業的種類也有慎重考慮,他們會優先拯救醫生、工人、農業、建築師這些實體行業,而非娛樂明星、脫口秀演員以及網紅什麼的。或許,在太平盛世,我們需要有對美學的嚮往,對音樂的熱愛等等,也正因如此,社會制度常常忽視掉最基礎的從業人員,以至於,我們都忘記了農民、打工者的辛苦付出,把社會資源都分配給一些吸毒的脫口秀演員。災難的積極意義在於能讓普通人深刻地意識到:究竟哪些行業正在支撐着社會體系運轉,正如疫情之後,鍾南山和他的團隊成爲最受追捧的明星。如果影片《末日逃生》能在一定程度上「矯正」青少年的擇業觀,也就算是功德無量了。

《末日逃生》末日拋棄:親人如何排序?

《末日逃生》末日拋棄:親人如何排序?

末日拋棄,親人如何排位?

如前文所述,《末日逃生》沒有太多的宏大場面,就連遭遇毀滅地球的畫面也僅僅是靠着幾張修飾過的圖片來湊數,和此前的《2012》簡直是天壤之別。大概是因經費緊張,導演組不得不採用「抒情」來彌補特效的匱乏。好在,對於親情、友情、愛情描述得還算差強人意。影片中多次呈現「親人排位」的衝突,比如當John開車載着妻子和兒子離開居住地,駛向避難所時,女鄰居攔住車央求着:自己可以死,但請帶上她的兒子;同樣地,John發現兒子所需要的胰島素落到車上的時候,義無反顧地跑回去取,而這一舉動被工作人員發現,向其說明:John的兒子因患有慢性疾病,是不被允許進入避難所的。此時,John無法拋棄妻子和兒子,自然也不會登上飛機。在最後一次登機中,因超重問題,John選擇了讓妻兒登機,自己放棄逃生機會,而妻子卻堅持,誰也不能被拋棄。

顯然,電影爲了照顧觀衆情緒,給了John一家最好的Happyending,但現實中如果遇到同樣的問題,人類又該怎樣抉擇呢,我們是否應該提前給親人排個順序呢?

早在去年的時候,知名網紅Papi醬就給親人做了一個排序,首先第一位是自己,接着是愛人,然後是兒女,最後才是父母。如此排名引發了巨大爭議,畢竟,他違反了中國「百善孝爲先」的原則,同時也違背了組織利益高於一切的原則,但深究起來,這個排名也是有可取之處的:自己是自己世界的一切,自己過不好,更不會照顧好家庭;而愛人是陪伴自己時間最長的人,他們更應該得到照顧;相比之下,兒女只能陪自己走一段時間,在孩提時代給我們補給快樂。反之,父母在後期更多地會帶來悲傷,他們一定會離開我們,正如《末日逃生》裡,外公堅持留守,他要守着自己,守着愛人。(科技新發現 康斯坦丁/文)

原創文章,作者:逐道長青,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s://www.sxyt.net/262842/

發佈留言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