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罩中國下的撕裂與彌合

原標題:口罩中國下的撕裂與彌合

白巖松談對新型病毒的信息公開:在沒有特效藥時是最好的「疫苗」

// 前插視頻showPlayer({el: ‘#sohuplayer’,bid:’173964849′,autoplay: false,width:’500′,height:’300′,mute: 1,disablePlaylist:true,// h5播放器禁用下一集按鈕variables: [[‘showRecommend’,’0′] // 0時不展示後推薦;默認展示]});

經濟觀察網 記者 歐陽曉紅 7711(確診)!12167(疑似)!

這是截至2020年1月30日8:30時的中國疫情實時報告,而前一日22:00時的數據是,確診 6086例,疑似 9239例,死亡132 例,治癒 119例。

令人揪心的數據還在不斷跳躍,亦不斷刺激着人們的敏感神經。

這也是武漢「封城」後的第八天。這其間的1月26號,據武漢市長介紹,目前500多萬人離開武漢,其去向備受關注。據媒體報道,封城令下達之後,近30萬人趕在禁令生效前離開了武漢。

此時的疫情地圖,包括西藏在內,31省區無一倖免。若以「紅色」標識疫情,則中華金雞已「染紅」。1月30日,國家衛健委通報,西藏出現首例新型肺炎確診病例。

1月20日凌晨,北京、廣東、武漢發布新型冠狀病毒性肺炎確診病例;也是從1月18、19日開始,全國疫情趨勢呈急劇上揚態勢,尤其是疑似病例。

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疫情蔓延之快,令人唏噓。

幾乎是一夜之間,口罩成爲了被搶購的稀缺品;口罩、防護服等被視爲戰略物資。而口罩中國下,一邊是撕裂,一邊是彌合。

接下來,病例還會不會大規模增加?1月28日,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組長鍾南山接受新華社採訪時表示,疫情什麼時候達到高峯,很難絕對地估計。不過,「我想應該在一周或者十天左右達到高峯,不會大規模地增加了。」

「醫院除了配備傳染病專家,還要配備重症方面的專家。單純傳染病專家是不行的,有重症醫學專家共同努,有才有可能更好地搶救病人。」鍾南山說。

「勁頭上來了,很多東西都能解決,全國幫忙,武漢本來就是一個很英雄的城市,一定能過關。」說這話時的鐘南山眼裡噙着淚。

疫情如戰場,抗疫攻艱時期,中國輿論場亦趨向穩定和積極,主流情緒是衆志成城。

這裡有衝在一線的民企,如全球採購防疫物資的均瑤集團、復星集團;還有海外自發組織華人往武漢發送醫療用品,電商平臺推出專供湖北的低價口罩;包括捐款助力武漢抗疫的金融保險等機構。

不過,罕見公共安全事件面前,人們亦難免有些慌亂,出現諸如「斷路」、「封路」、「封村」、「封戶」等自保現象;這又說明什麼呢?

2020庚子年,無論是普通人,還是醫護人員,包括經濟學家都開啓了一個前所未有的春節模式;節亦是劫,疫情之殤,人性之拷問。固有的生活軌跡被切斷、撕裂,精神之裂縫亦會因愛因感動而彌合;但底層組織價值之裂縫的彌合則不得而知。

「今年過的是一個真正的鼠年啊:把喫的、喝的都拖到洞裡,關上門,各自在各自的洞裡;慢慢的喫,慢慢的喝,互不來往。喫完了,喝完了,年也就過完了。等到春暖花開的時候,再出窩,在大街小巷裡面竄,這就是鼠年!生活是多變的!適者生存!」1月27日,一位資深金融界人士感嘆。

個人自我防護方面則是:防飛沫、防接觸;戴口罩、勤洗手;不恐慌,不信謠,不僥倖;密切接觸者和輕微感染者居家隔離。

「拜」疫情所「賜」,這是普通人開啓的春節模式!

「拜」疫情所「賜」,醫者又開啓了怎樣的春節模式?

如果不是84歲的鐘南山,這位17年前敢講真話、敢涉險灘、敢啃硬骨的抗擊「非典」英雄,再次站出來,在1月20日明確發話「根據目前的資料,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是肯定的人傳人」,後果會怎樣呢?

按照此前武漢市衛健委的說法,如2019年12月31日、2020年1月3日、5日、11日,武漢市衛健委稱「未發現明顯的人傳人,沒有醫務者感染;」,包括1月15日,武漢市衛健委稱, 「尚未發現明確的人傳人證據,不能排除有限人傳人的可能,但持續人傳人的風險較低」。

據中國青年報報道,武漢市第五醫院消化內科呂小紅主任說,除夕夜流傳的醫生在辦公室號啕大哭的視頻,是真的。她經歷了疫情初期所在醫院的慌忙無措,和自己從醫31年來最不平凡的除夕夜。「1月20日晚上,央視播出了採訪鍾南山的消息,才確信這個病毒能人傳人。我意識到,我們輕敵了。」

事實上,應對這類傳染病,人類掌握了一種非常古老但異常有效的辦法——隔離。有人說,不妨假設一個極端情形:如果人們都閉門自我隔離兩周時間(新冠病毒肺炎的最長潛伏期兩周左右),如果期間出現新冠病毒肺炎症狀則迅速轉移至專門的醫療機構隔離和治療,那麼兩周時間內可徹底清除病毒。

值得一提的是,1月27日,一篇「受警方訓誡的武漢醫生」傳遞的信息或許更值得警惕。

文中的武漢醫生是「造謠者」之一。北京青年報記者採訪了這位受訓誡的醫生——他在11天後被病人傳染住隔離病房。起因是,去年年底,一張聊天記錄截圖被大量轉發:一位醫生在大學同學羣內稱,華南水果海鮮市場確診了7例SARS,在我們醫院急診科隔離。消息發布11天後,這位醫生也出現了咳嗽、 發熱的症狀。

1月1日,「平安武漢」發布消息稱,8名散布謠言者被依法查處。該消息說,近期,我市部分醫療機構發現接診了多例肺炎病例,市衛健就此發布了情況通報。但一些網民在不經核實的情況下,在網絡上發布、轉發不實信息,造成不良社會影響。公安機關經調查核實,已傳喚8名違法人員,並依法進行了處理。

謠言止於公開。那應該打擊什麼樣的謠言?最高人民法院在微信公衆號發布文章認爲,只要信息基本屬實,發布者、傳播者主觀上並無惡意,行爲客觀上並未造成嚴重的危害,我們對這樣的「虛假信息」理應保持寬容態度。

文章指出,比如,在武漢市公安機關處罰的8名發布「華南水果海鮮市場確診7例SARS」的案件中,如果機械地理解適用法律,我們的確可以認定,鑑於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不是SARS,說武漢出現了SARS,屬於編造不實信息,且該信息造成了社會秩序的混亂,符合法律規定的編造並傳播虛假信息的行爲,給予其行政處罰甚至刑事處罰,有其正當性。

但事實證明,儘管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並不是SARS,但是信息發布者發布的內容,並非完全捏造。如果社會公衆當時聽信了這個「謠言」,並且基於對SARS的恐慌而採取了佩戴口罩、嚴格消毒、避免再去野生動物市場等措施,這對我們今天更好地防控,可能是一件幸事。

在央視的直播節目中,白巖松說,信息公開就是最好的「疫苗」。

還好,從懈怠到惶恐、到振作,再到國家層面的統一作戰;現在「以民爲本」、「保護生命」成爲政策首選。

如果說,因爲疫情,經濟上的「撕裂」可以讓時間、讓增長潛能去彌合,但應急機制的缺位或斷裂,該如何彌補與完善呢?

「中國指揮與控制學會」的一篇文章稱,突發公共事件應急管理系統的建設是一個長期、細緻、體系化的過程,在這方面我國並無多少經驗可借鑑。

2006年1月國務院頒布的《國家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規定,「根據突發公共事件的發生過程、性質和機理,突發公共事件主要分爲四類,即自然災割事件、事故災難事件、公共衛生事件與社會安全事件;而公共衛生事件主要包括傳染病疫情、羣體性不明原因疾病、食品安全和職業危害、動物疫情、以及其他嚴重影響公衆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事件。

該文指出,在2018年國務院機構改革之前,對四大類突發事件的應急管理,基本上採取的是以各級地方政府應急管理辦公室爲協調中心,應急業務領導和應急行政領導分離的二元領導機制來處理各種突發應急事件,在過去十幾年一系列重大突發應急事件的處置中,這種分散分離的應急管理機制逐漸暴露出了難以克服的體制性缺陷。

而在2018年3月17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通過了關於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的決定以後,新組建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應急管理部則極大地整合了分散的應急管理機構。

不過,事故災害類的部分、公共衛生類和社會安全類的全部則仍然從屬於以前的管轄機構,因此文章建議,在現有的改革措施下,仍應堅持對未來應急管理部門和其他突發事件應急管理機構的橫向工作協調機制建設,如此方可形成高效、統一的應急管理工作機制。

現實情況如何?此次肺炎抗疫戰中,某些開足馬力的地方防疫體系被撕裂、各自爲戰,你追我趕,肆意「斷路」、「挖路」、「封村」、「封戶」;似乎每個省份、每個城市、每個村莊都訂製了一套契合自身利益的防疫解決方案;但無形中,可能亦阻斷了正常的防疫救援工作。

「我們全球採購的防護服25號發出到現在沒到武漢。」1月28日,王均瑤說,他呼籲:各地交通管制不應該管制救災物資車,特別醫療物資貨車,應該快速放行。

而猝不及防的疫情面前,社會、政府或管理系統該如何解決複雜的問題?換言之,集體問題如何找到集體解決辦法?

特殊時期的口罩中國之下,面對創造出諸多第一次的疫情,如首次「封城」、首次「延長春節假期」等,也許構建基於互聯網時代的「集體智慧」與「科學防疫」之橋梁,方能彌合被撕裂的底層組織價值體系。

原創文章,作者:逐道長青,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s://www.sxyt.net/101740/

發佈留言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