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種疼痛 叫「軀體化障礙」

原標題:有種疼痛 叫「軀體化障礙」

有這樣一些病人,因爲身體上的一種或幾種不適症狀,如疼痛、心悸、功能不良等,就反覆強調身體不舒服,表現出對軀體症狀的過度擔心與關注,並不斷就醫和檢查,試圖找出器質性疾病,影響到日常的學習、工作及人際交往。

醫生說,在排除並非是器質性病變或功能性疾病後,可以確診這是「軀體化障礙」。

文/記者 白麗

通訊員 鍾婷婷

漫畫/小牛

產後抑鬱 引發全身疼痛和睡眠障礙

陳女士是一名二孩媽媽,老大8歲,老二4歲。多年來身體各種不舒服,總是到處酸痛,並且遊走不定,睡眠也不好,經常到半夜兩三點才能入眠,還常常夜醒,反覆就醫無果,搞不懂自己究竟得了什麼病。

近日她到廈門市中醫院疼痛門診看診,主任醫師朱旭問診得知,她在生產二孩後常常覺得自己很沒用,孩子老是哭,喝奶喝不飽,後來又生病住院,覺得自己帶不好孩子,陷入了一種焦慮的狀態,家人又不能理解她的心情,覺得她矯情,漸漸她出現了全身多處的疼痛和睡眠障礙。詳細查體後,朱旭並沒發現她有明顯的陽性體徵,而且既往外院的影像檢查也無明確的器質性病變,考慮是產後抑鬱引起的軀體化障礙。

由情緒或心理問題轉化 並無器質性病變

朱旭說,軀體化障礙是指一個人本來有的情緒問題或者心理障礙,轉化成了身體的症狀。軀體化症狀只是釋放壓力的一個出口,症狀出來了,關注點就轉移到了身體上來,焦慮就會減輕,久而久之,形成二者無意識的連接。由於軀體化症狀多種多樣,患者不僅有疼痛的症狀,還有胸悶、氣促、胸痛、噁心、腹脹等軀體症狀,他們輾轉就診於心內科、呼吸科、消化科,但經過檢查後未發現器質性的病變,症狀難以好轉。

他說,就診於疼痛科的患者,常常以全身性疼痛爲主訴,如頭痛、頸肩部酸痛、背痛、胸痛、肢體疼痛等,常常有遊走性,發作無一定的規律,加重和緩解與心理因素密切相關,並且伴有嚴重的睡眠障礙。

心理問題早治療 避免出現軀體化症狀

朱旭說,現代人工作壓力大,生活節奏緊張,或多或少出現的心理問題若沒有得到排解或者發泄,會轉變爲精神疾病,此時就要及時就診心理科或精神科。

他說,不把心理疾病當成病的心態常常導致嚴重的後果,如長期情緒低落、焦慮可能導致內分泌失調、免疫力低下,引發多種疾病。若在早期得不到良好的治療,就會轉化爲軀體化症狀。

朱旭說,當軀體化症狀出現時,應該積極到疼痛門診治療,防止形成惡性循環。如本文中的陳女士,在耐心的開導並行頰針治療後,加上口服抗焦慮抑鬱的藥物,在1個療程治療後,疼痛明顯緩解了,睡眠也得到了改善。

鏈接

與精神性疾病的不同

北京安定醫院神經調控科主任醫師王智民說,軀體症狀障礙的特點,以多種多樣、經常變化的身體不舒服爲主,可能涉及到患者的任何系統或器官,常伴隨明顯的抑鬱和焦慮情緒。臨牀鑑別診斷本病與焦慮症、抑鬱症、精神分裂症等疾病有相似之處,醫生會從多個方面進行鑑別。

不同於焦慮症:不接受醫生解釋

焦慮症患者會感到莫名地焦慮,就診後醫生給予合理的解釋表示能夠接受,並且患者本人願意尋求心理病因,能夠做到積極配合治療,一般可以通過及時有效的治療控制住病情甚至治癒。

軀體化障礙的患者,也可以表現出焦慮,常繼發於軀體不適,對醫生合理的解釋難以接受,總是試圖尋找器質性疾病。

不同於抑鬱症:無典型三低症狀

抑鬱症患者常伴有軀體症狀,多集中在胃腸系統,而且有明顯的「三低」表現,即心情低落、興趣愛好減退、整日疲乏,同時會有腦子反應慢、不自信等,一般爲原發性。

軀體化障礙的患者,常爲繼發的抑鬱症狀,沒有典型「三低」 症狀,是在軀體不適應的基礎上產生情緒問題。

不同於精神分裂症:反覆就醫檢查

精神分裂症的患者,早期表現出疑病症狀,一般較離奇、較荒謬或不固定。患者並不要求反覆檢查,亦無積極治療的要求。

軀體化障礙的患者則表現出軀體不適,反覆就醫檢查,並對醫生的解釋保持疑惑,總是試圖尋找器質性疾病。

原創文章,作者:逐道長青,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s://www.sxyt.net/99060/

發佈留言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