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版《神鵰俠侶》:爲什麼是一部被評「爛尾」的大衆神劇

原標題:1995版《神鵰俠侶》:爲什麼是一部被評「爛尾」的大衆神劇

說到「爛尾」,估計很多影迷都一聲嘆息。大熱了8年的HBO神劇《權力的遊戲》今年迎來最終季,無數影迷翹首期盼——它卻迎來史詩級爛尾,差評無數;流行了20年的《X戰警》,也在一片罵聲中迎來了終章《黑鳳凰》,口碑和評分都慘不忍睹。我們今天要聊的這個「爛尾」,更是已經在華語影視圈流行了幾十年。沒錯,它就是金庸先生的神作《神鵰俠侶》。這樣口碑爆棚、被譽爲經典的古裝劇,爲什麼也會被稱爲「爛尾」神劇呢?

《神鵰俠侶》?爛尾?提出這個話題是需要勇氣的!特別是95版《神鵰俠侶》,TVB就和當年的古天樂、李若彤一樣風華正茂,處在華語影視劇的巔峯狀態。多少人是看着《神鵰俠侶》長大,又被「神鵰俠侶」的精神所影響着?

而之所以說它「爛尾」,也是因爲在這部電視劇裏,金庸先生爲它定的基調,就是一個有情有義卻又處處無情無義的悽涼世界。

問世間情是何物?情有很多種,纏綿的、瘋狂的、癡情的、絕情的。開篇第一個出場的李莫愁,她就是由「癡情」到「絕情」再到「無情」的一個典型。出於對陸展元與何沅君的恨,她不僅誅殺陸展元一家所有人,更有甚者,與情敵何沅君同姓的人,她都看不慣,要斬盡殺絕。

李莫愁由愛生恨,她逼死何沅君和陸展元,最後還把兩個人的骨灰,一個灑在東海,一個撒在華山,死後也不能在一起。殺了這麼多人之後,李莫愁自己也形同枯槁,最後她在絕情谷身中情花之毒,在無盡的絕望和劇痛之中,投身火海自盡而亡。

所以金庸世界的「第一狠心」,莫過於「赤練仙子」李莫愁。再說說接着出場的武三通,他對於養女何沅君的不倫之戀,竟然逼着自己發了瘋,儘管自己有妻有子,卻在何沅君的墓前不能自已、瘋瘋癲癲,也是因愛不得而產生的恨。

所以說,《神鵰俠侶》這部劇,實在是披着武俠外衣的瓊瑤型小說。各種世間的癡情虐戀都能在這找到影子。再比如傳說中的英豪——王重陽和林朝英。

王重陽和林朝英的情愛糾葛,也是因爲個性倔強而來。但凡喫過些人間煙火的人都知道,愛情不像武學,一定要掙個你高我低,偏偏這兩位神仙級別的人不懂,特別是王重陽,標準的「鋼鐵直男」一枚。林朝英已經差不多說了:打輸了,你就娶我。但王重陽偏不!死活不認輸!最後兩個人只能抱憾終身,各自創辦全真派和古墓派,後輩回憶他們,也只有四個字形容……無話可說。

都說愛情的大結局是「相愛相殺」,說到這就不得不提裘千尺和公孫止這夫妻倆。裘千尺變成了四肢癱瘓的「怪物」,有人說是拜丈夫所賜,但也有人說「性格,決定命運」。

公孫止和裘千尺這對夫妻,曾是典型的女強男弱,各懷鬼胎。控制欲極強的裘千尺遇見正想偷情的公孫止,裘千尺逼公孫止殺死了情人,咽不下氣的公孫止又下毒害慘了裘千尺,終於成就了這對仇人夫妻。問世間情爲何物?恨,何嘗不是情的一種呢?

儘管恨得牙痒痒,不過金庸先生的高明之處又在於,把生不能解決的問題,在死時解決了。這對從心狠手辣未有過真愛的絕情夫妻,最終雙雙從高崖墜下,抱在一起摔成肉泥,結束了這一世的恩怨。

除了這些典型,還有程英、陸無雙、公孫綠萼、郭芙、郭襄,他們的愛恨糾葛全部沒有得到善終。想愛的得不到,不愛的卻一往情深。最終他們全部都抱憾終身。也正應了《神鵰》開篇的那一句嘆息:問世間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許。

金庸先生沒有把他們的愛情寫得完美,顯然是刻意而爲之。所以說《神鵰》爛尾,是因爲楊過與小龍女的完美結局。在絕情谷時,小龍女的毒已經深入肺腑,她深知自己時日無多,爲鼓勵夫君活下去,她留下十六字箴言「十六年後,在此重會,夫妻情深,勿失信約」。小龍女留下這句話後,便跳崖死去。十六年後楊過跳崖,按理說,他應該在谷底見到了小龍女的屍骨,楊過痛不欲生要尋短見,後來被郭襄的三根銀針救下活命。但金庸卻筆鋒一轉,將小龍女復活了,理由是喫了寒潭白魚,不僅解了情花之毒,連容貌都沒有太大改變,有情人終成眷屬,這樣的結局是皆大歡喜了,但理由未免牽強,並且整部劇的悲劇性降低。不少人認爲,其藝術性也跟着降低了。

據說金庸先生在《明報》連載《神鵰俠侶》時,最初的設想也是小龍女死去,可讀者的反應太過強烈,金老才寫了十六年後的再相遇,迎合讀者,同時也把希望留在了人間。

同樣的,餘華的小說《活着》,本身是一部將溫情和希望撕得粉碎的作品,親人接連離去,福貴孤獨終老。但張藝謀的同名電影《活着》,保留了大部分殘酷的劇情,卻將溫情留在了最後。福貴與家珍撫養着兒子有慶,箱子裡裝着小雞,這是農村家庭的希望,電影也就這樣結束了。

原創文章,作者:逐道長青,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s://www.sxyt.net/93161/

發佈留言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