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實的峨眉派:以劍術稱霸武林

原標題:真實的峨眉派:以劍術稱霸武林

峨眉武術的歷史傳說

峨眉派的起源,可追溯到春秋戰國時期。當時,不少文人方士爲躲避紛亂的世事,選擇隱居峨眉。其中一位名叫司徒玄空、號動靈子的武士,在與峨眉靈猴的朝夕相處中,模仿它們的動作創編了一套攻守靈活的「峨眉通臂拳」,招徠衆多學徒。

因爲司徒玄空常身着白衣,也因此被稱爲「白猿祖師」。在四川地區,「白猿祖師」的傳說和名聲十分響亮,直到唐代,詩人李白還在《結客少年場行》中寫到「少年學劍術,凌轢白猿公」,將劍術優良的少俠比作「白猿祖師」。

戰國末期秦吞巴蜀、三國時期連年徵戰、兩晉南北朝時氐羌與僚人的大量湧入,都爲巴蜀地區武術吸收中原及其他地區(包括少數民族地區)武術的長處提供了機會。在漢末魏晉時期,道教與佛教先後傳上峨眉山,道士通過「吐納、引導」等內練法門練成氣功,僧人則常在打坐之餘練拳踢腿、舞槍弄棒。時間一長,道教的養生氣功便與山民的狩獵技藝相雜糅,開創了獨樹一幟的峨眉僧門武術。

從東漢開始,峨眉山逐漸成爲中國佛教四大名山之一。宋朝時,其作爲普賢菩薩道場,武僧數量急劇增加。到南宋建炎年間(公元1127~1130年),精通醫學的白雲禪師根據陰陽虛實和人體盛衰的機理,將按摩術、點穴、布氣、針灸引於功法中,創編了「峨眉臨濟氣功」。這種集醫、道、佛、武術精華於一身的功法共有12節,後人於是形象地將其稱爲「峨眉十二樁功」。

同一時期,峨眉山上還有個德源長老,他模仿猿猴騰躍翻滾的動作編出一套猴拳,因爲德源眉毛純白,人們尊稱其爲「白眉道人」,他所創編的拳術則叫「白眉拳」,一直流傳至今。德源長老還將峨眉山僧道的武技資料搜集起來,編寫了《峨眉拳術》一書,從理論上對峨眉武術實踐作了系統總結。這本書是目前能找到的有關峨眉武術最早的文字資料,也是峨眉派武術發展成熟並自成體系的標誌。

明清兩代,中國武術進入鼎盛時期。當時,經武林人士共同認證和推選,巴蜀地區武術、中原地區武術和發源於道家的內家拳法,被正式命名爲峨眉派、少林派和武當派,我國傳統武術三大門派名稱由此產生。

以劍術、槍法聞名武林同行

在長期的歷史演變中,峨眉派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少林派由僧人所創,大開大合、硬攻直上,善於先發制人,屬於外家拳;武當派系道士所創,以靜制動、借力打力,屬於內家拳。與他們相比,由道、僧共創的峨眉功夫強調的則是剛柔並濟、內外兼修,既重視內氣的修煉,又講究形體的結合。

峨眉派在傳承中一方面吸收、融會其他門派的功法,一方面還給其他門派輸送了血液。雙方在互相切磋中取長補短、推陳出新。隋末,雲遊到峨眉的少林武僧雲憲就曾將少林拳法傳授給峨眉僧人;明洪武年間,武當道人張三丰也曾到峨眉山傳道,並向峨眉僧人學習了火龍拳、通臂拳等,回到武當後還據此創編了內家拳。

明代著名軍事家唐順之所作《峨眉道人拳歌》,是目前能看到的最早頌揚峨眉武術的專門詩篇。詩中形象描述了峨眉派武功出神入化的特點:「浮屠善幻多技能,少林拳法世罕有。道人更自出新奇,乃是深山白猿授……忽然豎發一頓足,崖石迸裂驚砂走。百折連腰盡無骨,一撒通身皆是手。」

在武林中,峨眉武術以劍術、槍法聞名。其劍歌云:玉女素心妙入神,殘虹一式定乾坤,身若驚鴻鶯穿柳,劍似追魂不離人。臨敵只須出半手,縱是越女也失魂。從這些口訣中,我們可以看得出峨眉派的劍法姿勢優美而威力十足。

特別要提到的是,峨眉派中還有一種獨特的武器——峨眉刺,形似女人的髮簪,在特定條件下可作爲刺殺武器。另外還有玉女拳等功法。也許就是因爲這些緣故,再經過小說家的渲染,人們漸漸相信,峨眉武術實爲尼姑、女俠開創,這也使不少人對峨眉武術源流產生了種種誤解。

麾下八個分支都仍有傳人

峨眉功夫自成熟以來,除「文革」期間略有中斷外,一直傳承至今。在抵抗外來侵略之時,修習峨眉武功的人士,也曾爲保家衛國做出過巨大的貢獻。

1935年,峨眉山曾是國民黨訓練川滇黔幾省高級軍官的基地。蔣介石在峨眉創辦了軍官訓練團,親任訓練團團長,並通過擂臺賽篩選進入國民黨軍官階層的人才,這便是四川人津津樂道的「打金章」。據說,蔣介石當年常在位於紅珠山的官邸接見訓練團軍官並訓話,還爲這些有志健兒題寫了「精忠報國」的匾額——也就是現存於報國寺內的那塊匾額。通過這種途徑晉升的峨眉派弟子,很多都在抗日戰場上立下赫赫戰功。

峨眉武術的神祕、精深,歷朝歷代,都吸引着不少學藝之人。如今,峨眉山下武館衆多,家家生意紅火。太平天國翼王石達開的「祕書」何崇政,兵敗後隱居於峨眉山研習峨眉武術,撰寫了《峨眉拳譜》。

拳譜的開篇寫道:「一樹開五花,五花八葉扶,皎皎峨眉月,光輝滿江湖。」這裡的「五花」、「八葉」就是現在峨眉派下兩種著名的門派分類方法。「五花」是從地域角度將峨眉分爲黃陵、點易、青城、鐵佛(雲頂)和青牛五大支派,「八葉」則從技擊風格的角度將峨眉分爲僧、嶽、趙、杜、洪、化、字、會、慧八大門。據了解,除字門弟子較少外,其餘七個門派,到目前仍各有一定數量的傳人。

如今,峨眉派的傳人們都會定期舉辦達摩盛會,通過廣泛邀請武術同行互相切磋交流,繼承、發揚尚武的精神,以更好地將峨眉派的傳統武術推廣出去,讓更多的人知道峨眉武術。

金庸爲誤寫峨眉派而道歉

金庸先生在他精彩熱鬧的武俠世界裡,對四川的武林門派描寫得並不多,最有名是峨眉派和青城派。

在金庸的著名小說《射鵰英雄傳》和《倚天屠龍記》裡,大俠郭靖的二女兒郭襄由於失戀創立了峨眉派。被人稱爲「小東邪」的郭襄,16歲時在黃河風陵渡同楊過邂逅相識,從此芳心暗許楊過。楊過與小龍女重逢後退隱江湖。癡心的郭襄開始了一驢一劍苦尋楊過的旅程,但始終沒有再見到楊過。郭襄在40歲那年,忽然大徹大悟,在峨眉山出家爲尼,開創了峨眉派。

金庸沒有交代郭襄爲何獨獨跑到峨眉山的原因。在金庸小說裏,最有名的人物要算峨眉派第三代掌門人「滅絕師太」。可能由於師祖郭襄對男人太過失望,「滅絕師太」更加「脫胎換骨」,竟然變成了一個冷酷無情、剛愎自用的武林尊師——她聽說自己的弟子紀曉芙同「魔教」明教的左使楊逍相愛並同楊生了一個女兒,滅絕師太當即令紀曉芙去殺楊逍,遭拒絕後,「滅絕師太」毫不猶豫一掌劈了自己的愛徒。

在六大門派血腥圍攻光明頂後,滅絕師太殘忍地命手下一一將明教俘虜的手臂砍下。爲了奪得屠龍刀,師太還讓另一愛徒周芷若發下毒誓:永遠不準和張無忌交往,否則不得好死,連其父母的屍骨都不得安穩。在金庸筆下,滅絕師太的暴戾功力和《笑傲江湖》裡的青城派掌門人餘滄海有得一拼。

而據專家介紹,峨眉派雖然也有女弟子,但並不多。更有意思的是,雖說峨眉功夫是一種地域性的武功,但峨眉派弟子並不住在山上。峨眉山上確實有寺廟,但只有和尚,沒有尼姑,而且他們當中中只有很少人習武。爲此,金庸先生後來專程到峨眉山考察,並在了解實情後鄭重道歉。武俠大師的謙虛和「較真」在當地也很快成爲了美談。

原創文章,作者:逐道長青,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s://www.sxyt.net/88488/

發佈留言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