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玉玲+漫威+網飛=盧克·凱奇?

原標題:劉玉玲+漫威+網飛=盧克·凱奇?

香港功夫文化正在換種模樣在網飛的漫威劇中復活——這一次,耍功夫、講情義的是黑人超級英雄。

劉玉玲擔任首集導演的《盧克·凱奇》第二季口碑還不錯,尤其是在中國劇迷中,豆瓣評分從第一季的7.0飆到了8.2,相比imdb上兩季評分的基本持平,很難說其中是不是有港產黑幫片的熟悉感帶來的感情分。

但《盧克·凱奇》第二季可不是網飛第一次嘗試將東方功夫元素注入劇集中,早在進軍原創劇領域的第二年他們就拍攝了投資數億美元的失敗史詩劇《馬可波羅》,之後又鍥而不捨地在漫威劇中探索融入了港片元素,其中就包括主打中國功夫、卻時常把中國功夫拍得像惡搞的《鐵拳》。

《鐵拳》第一季劇照

從更廣闊的時空背景看過去,早在1986年,好萊塢恐怖片大師約翰卡朋特就已經拍攝了票房撲街、名垂影史的《妖魔大戰唐人街》,之後的數十年裡,好萊塢一次又一次試圖將功夫和武術融入自己拍攝的影視劇中,而類似嘻哈樂團「武當派」這樣的存在則不斷提醒網飛這樣的大數據專業戶,美國黑人文化對港式功夫片和中國武術有着怎樣的執念。

《妖魔大戰唐人街》劇照

歷史在這裡創造出某種巨大的黑色幽默,好萊塢與功夫文化的緣分,很大程度來自於老式港產功夫片和黑幫片,但這些影片裡呈現出的武術世界和武術文化本身是港片式的存在,而不代表正統的中國功夫文化本身,但在歷史一系列美妙的錯位下,卻成就了中國功夫在好萊塢根深蒂固的影響力。

《盧克·凱奇》第二季也不過是這一系列好萊塢中國功夫故事的最新一章而已,只是這一次,網飛、漫威和劉玉玲,好像真的撞出了些與過去不同的火花。

Part I 盧克凱奇變成了鄧光榮?超級英雄劇怎成港式黑幫片?

從某種意義上說,《盧克·凱奇》第二季中的這個黑人超級英雄成了一個港產黑幫片中鄧光榮一般的存在。

在80年代港產黑幫片中,這位曾經在香港影壇呼風喚雨、即使和劉德華、黎明同片也穩站C位的影壇大佬,扮演了許多同類型的位於兩股江湖勢力之間,努力保持着幫派的平衡,但當矛盾終於徹底爆發,最後不得不出手快刀斬亂麻一刀斷情仇的悲情英雄角色。

而故事的結局往往是這個無心江湖的大佬,最終被形勢推上了教父的高位。

這正如第二季中努力斡旋於巨蝮蛇和Mariah之間的盧克·凱奇,儘管季終有着致敬《教父》的關門鏡頭,但《盧克·凱奇》的故事內核是港片式的。

這一切都是劉玉玲的功勞嗎?應該不是,我們都知道美劇的工業流水線式製作,同一部美劇由不同的導演操刀,只有主編劇相同,在這種精細化的分工中,只有像大衛芬奇這樣的強勢導演才能將自己的風格深深植入劇集的DNA中,而即使執導過幾集《基本演繹法》,劉玉玲顯然還不是這種級別的美劇導演,但網飛選擇劉玉玲來拍攝第二季的第一集已經說明了一切。

在美劇中,第一季的第一集往往有着奠定全劇風格的關鍵意義,即使是第二季的第一集也依然非常重要,所以與其說是劉玉玲改變了《盧克·凱奇》的劇集風格,不如說是網飛主動選擇了劉玉玲去再造《盧克·凱奇》。

劉玉玲在《盧克·凱奇》片場

劉玉玲導演的第一集的確帶來了許多變化,例如第二季新反派巨蝮蛇在劇中那些《霹靂嬌娃》一般的花式跳躍動作。

這是一組標誌性的港片式鏡頭,因爲按照劇集的人設,巨蝮蛇和盧克·凱奇一樣刀槍不入,那麼這一系列令人眼花繚亂的輾轉騰挪之後,依然被人打出一身搶眼的搞笑劇情到底有何實際意義?

就像許多港式黑幫片一樣,這麼做沒什麼意義,就是花哨好看而已。

但更重要的改變還是劇集的氣質和風格之變。在捍衛者聯盟的四部劇集中,聚焦於知名黑人社區哈勒姆區的《盧克·凱奇》系列是對黑人文化和現實着墨最深的,某種意義上說,這部超級英雄劇甚至寄予了許多對於黑人社區、文化和制度的思考,這些都得到了延續。

但與第一季不同的是,如果說第一季是黑人社會的時代曲,具有強烈的時代劇色彩,那麼第二季的故事卻從大環境回到三個主要角色之間的愛恨情仇上來:巨蝮蛇一開始並不想與盧克戰個你死我活,他的主要目的是復仇,但兩個人最終難免一戰,而盧克也一直在思考到底該除掉氣場強大的瑪利亞還是守護她。

相比第一季的沉重,這一季的快意恩仇顯然更爽快一些,這正是港產黑幫片擅長的。

除此之外,我們還看到了墨鏡男和「科曼奇」之間無間道式的兄弟情義,看到了人物身處兩難中的痛苦詩意,看到了苦中作樂的中式哲學,尤其是,看到了那種江湖事江湖了的華語電影已經一去不回的江湖情懷。

如果把視野拉得足夠廣闊,某種意義上說,當傳統港式黑幫片無處安放,這種久遠的江湖情懷反倒在網飛的漫威劇裏找到了新家。

一個天賦異稟的街頭英雄,身在絕望之中努力想尋找光明,可黑暗卻如影隨形,最終將角色推向深淵,就算在劇終盧克雖然戰勝了惡人,卻依然對哈萊姆所充斥的墮落與邪惡根本無能爲力,甚至只能自己站上黑暗的制高點,用權力重建秩序。

這種中國觀衆足夠熟悉的港片式思維,竟然在黑人聚集地哈萊姆區的黑人超級英雄身上重生了,當然不能說沒有類型、風格和人設上的差異,但兩種相隔久遠的類型,終究在這裡狹路相逢,接着又相濡以沫。

這何嘗不是一種美妙的巧合。

PART II 港式黑幫劇《盧克·凱奇》、港式功夫劇《鐵拳》,漫威網飛成了港片迷?

但正如前文所說的,《盧克·凱奇》第二季並不是漫威功夫式超級英雄的開始。

《鐵拳》才是。

《鐵拳》第一季海報

而《鐵拳》又是最後一部被推出的捍衛者聯盟單人劇。

這場漫威的超級英雄長線計劃令人想起中國功夫中的太極推手,看似慢條斯理,實則內力綿長:在漫威大片開始取得一系列票房成功,而ABC的漫威劇《神盾局特工》卻令人失望地遭遇收視失敗後,《夜魔俠》在 2015 年開啓了 Netflix 漫威劇的先河,並收穫了極其出色的評價;之後的《傑西卡·瓊斯》、《盧克·凱奇》先後推出,總體延續了良好口碑,在這之後主打功夫元素的《鐵拳》才被推出。

可惜事實證明,美劇的港式功夫綜合徵依然在延續,該劇第一季的口碑相當糟糕,創下超級英雄劇歷史低分,爛番茄新鮮度17%,均分僅4.24,MetaCritic均分僅37,豆瓣則是5.3分。

但收穫糟糕口碑的該劇依然得到了第二季續訂,原因有二:一是該劇已經成爲捍衛者聯盟宇宙的一部分,有了夜魔俠、盧克·凱奇、傑西卡·瓊斯託底,就有了衍生商業價值;二是儘管口碑糟糕透頂,該劇的收視卻依然不俗。該劇首日連續觀看三集以上的比例高達54.7%,遠高於Netflix所有美劇平均46.9%的紀錄。

這實際上再度印證了網飛的商業判斷:由美國演員主演、哪怕打得一塌糊塗的主打中國功夫的超級英雄劇,依然有其穩定受衆。

不過劇迷的留言還是給了漫威功夫一次狠狠的打臉,「希望《鐵拳》在第二季中,改進主人公的傻白甜人設,以及幼稚的的港式武打動作設計。」

但劇迷並不需要等到《鐵拳》第二季,在《盧克·凱奇》第二季的客串出場中,鐵拳的表現遠遠要好於自己的獨立劇集,不僅人設有趣了許多,武術表現也有了穩健的進步,這正是漫威劇的優點:它們永遠不會忽略劇迷的反應。

鐵拳客串《盧克·凱奇》

但漫威的「功夫」不行並不是好萊塢的特例,事實上整個好萊塢幾乎就沒拍出過像樣的中國功夫來。以至於劉玉玲出演的《霹靂嬌娃》那樣的花拳繡腿,居然成爲了好萊塢對中國功夫最拿得出手的表現了。

《霹靂嬌娃》劇照

於是當好萊塢試圖拍出一部成功的東方功夫劇的時候,找香港電影人自己來拍,就成爲另一個合理的選擇。

其中的代表作就是吳彥祖、馮德倫的《荒原》。

《荒原》劇照

這部由AMC電視臺、Entertainment One聯合出品,大衛·道金執導的功夫奇幻劇儘管故事潦草、設定荒誕,並且和傳說的西遊記故事差了十萬八千裏,但在北美卻擁有了不俗的口碑,甚至在歐洲也收穫了一定受衆,劇集播到了第三季,收視率依然十分堅挺,完全沒有要被取消的樣子,其中的關鍵正是監製馮德倫和主演吳彥祖聯手貢獻的中國功夫場景。

儘管在香港沒人會覺得馮德倫是出色的武術指導,但在北美觀衆眼中,由他實際主導的那些功夫場景,已經足夠酷炫精彩,而那些吳彥祖以中國功夫的起手式向那個暗黑世界出手的段落,更被認爲是劇集真正的高光時刻。

仿佛只有在這些北美功夫劇中,中國電影人才會體會到一種奇妙的反差:原來老美也有這麼好糊弄的時候。

PART III 從RZA的cult片《鐵拳》到漫威的《鐵拳》,漫威如何收割港片紅利?

一切都仿佛一場奇妙的錯位。甚至很難確定好萊塢收割的到底是中國功夫紅利還是港片紅利,或許是兼而有之。

但在錯位背後,是實實在在的市場需求,對於逐利而行的好萊塢來說,哪裡有剛需,哪裡就有量身定做的產品,尤其對於精通於大數據分析的網飛而言。

他們當然知道美國觀衆——無論是白人還是黑人,有多迷戀中國功夫和黑幫片。

許多好萊塢大牌導演本身就是港片的鐵杆粉絲,除了衆所周知的昆茨塔倫蒂諾,恐怖片宗師約翰-卡朋特早就拍出了《妖魔大鬧唐人街》,這部他受到香港電影文化影響之後拍攝的難以歸類的功夫+幻想+喜劇影片,早就成爲cult片中的永恆經典。

卡朋特在這個庫爾特.拉塞爾飾演的卡車司機波,爲營救未婚妻,聯手一羣中國功夫高手闖進位於唐人街的魔殿,大戰修行了兩千年的妖魔的故事中,加入了很多似是而非的中國元素。

影片上映時把觀衆雷得外焦裏嫩,票房毫無意外遭遇慘敗,但卻在隨後的歲月中被影迷重新發現,並日益在cult片神殿裡熠熠生輝。

當時因爲票房失利多少有些心灰意懶、之後再沒有踏足東方功夫片的卡朋特不會想到,許多年後,嘻哈組合武當派御用製作人、靈魂人物和導演羅伯特·菲茨傑拉德·迪格斯會繼承他的衣鉢,或許用他的英文名大家更熟悉一點——RZA的《鐵拳》。

《鐵拳》海報

在這部投資2000萬美元,昆汀-塔倫蒂諾擔任製片人、元奎任武術指導,曾在上海和浙江橫店影視城拍攝,更有劉玉玲和吳彥祖等一衆東方面孔演出的融貫東西的功夫片中,身爲上世紀70年代邵氏武俠片的杆粉絲的RZA,幾乎是肆無忌憚地打造出一個好萊塢視角下張徹電影中那個血漿狂灑的重口味江湖夢。

雖然當影帝羅素-克勞被一羣麗春院美女圍在中間,高喊一聲「我叫刀郎」時,即使是鐵杆功夫片迷也忍不住不厚道地爆笑起來。

但RZA還原東方功夫奇觀的誠意無需懷疑,當影片從亭宇樓閣、少林武僧、刀刃扇子一路拍過來時,這部影片幾乎成爲了一部邵氏功夫片大集合。

但時代錯位的趣味正在於此,從RZA刻意復原的滿樹假桃花,到經典的邵氏功夫片式的後期配音中誇張的聲效,幾乎都不是香港電影人的本意,如果擁有今日的製作條件,張徹當然不會拍出這種武俠片中的塑料味。

但正是這些時代背景下的不得已而爲之,卻成爲好萊塢黑人嘻哈巨星複製邵氏經典時,無法忘卻的硃砂痣和蚊子血。

但《鐵拳》最終成爲另一部票房失敗的好萊塢東方式功夫片,而RZA原本計劃中的《成吉思汗》也沒有下文。

好萊塢復活港式功夫傳奇與港式黑幫片的瓶頸在此暴露無疑,儘管不斷有新的冒險者出現,但好萊塢電影再造港式功夫片的案例幾乎全部以失敗告終,而當年那波吳宇森、林嶺東、徐克、周潤發加盟好萊塢打造出的好萊塢式港產黑幫動作片,也很快偃旗息鼓。

這個故事的困境在於:好萊塢知道功夫片市場就在那裡,但卻沒辦法找出打開市場大門的鑰匙。

直到網飛的橫空崛起。

PART IV 港片的好萊塢式重生?畫皮還是畫骨?

通過精準的大數據分析,網飛更清晰地了解到,究竟是哪些觀衆深愛着中國功夫和黑幫片,這些觀衆是否與超級英雄劇的觀衆重合,在了解這些之後,剩下的就是量身訂做針對性的產品。

而接下來網飛驚訝地發現,《鐵拳》這部由白人演員出演的功夫劇在口碑徹底撲街的情況下,依然成功收割了大量對港片情有獨鐘的白人觀衆,那麼下一個問題很自然就是:如何收割更多對港片文化情有獨鐘的黑人觀衆?

《盧克·凱奇》第二季順理成章地成爲了網飛的下一步棋。

情懷背後,都是買賣。但買賣背後,終究是情懷。

有着大量北美觀衆對港片文化的情懷兜底,註定有更多的港式好萊塢產品被打造出來,甚至有可能是未來的漫威大片。

《捍衛者聯盟》系列從來不止是漫威與DC電視劇對決的產物,而代表着漫威對觀衆口味的試水,在鋼鐵俠、美國隊長等老一輩英雄在《復聯4》退出江湖之後,漫威需要新一代更有個性的超級英雄,那麼一個身懷中國功夫絕技的漫威超級英雄,又有何不可?

未來依然難以判斷,相對於《盧克·凱奇》第二季這種相對成熟的產品,大多數好萊塢港片元素的複製品都以失敗告終,無論是陳嘉上導演的《拳皇》這樣連他自己都羞於提及的毀童年電影,還是基努李維斯這種好萊塢功夫迷打造的《太極俠》,都早已被遺忘於好萊塢的爛片序列裏,誰知道未來會不會是新一輪爛片故事的開始。

但在這場商業、買賣與情懷的偶遇中,卻意外爲老港片留了一束光。

傳統港片終究如同那消逝了的歲月,看得見,但再也摸不着。

那是華語電影非常璀璨,非常美好的一段歷史。唯一的遺憾是,那些燦爛的日子,可能真的就這麼永遠消逝了。

當香港電影精神逐漸消失,即使港片還苟延殘喘,卻難逃脫皮之不存毛將焉附的命運。

能指望《盧克·凱奇》這樣的美劇爲港片還魂嗎?能靠這些對功夫、黑幫文化永遠一知半解的好萊塢創作人還原港片嗎?

當然不能。

但至少在某個瞬間,我們還能捕捉到港片那種滿滿的江湖氣,就仿佛港片黃金時代留下的一片刀山火海般的海市蜃樓。

港片、港片文化就像一個遠去的老者,他曾伴着我們長大,又看着我們變老,何其有幸的是,在人生的某個時段,我曾有幸與他並肩同行。

如今這些美劇自然不復他當年的風採,但就算是一個側影讓人懷念一下也好。

漫威網飛的功夫大法,當然是買賣和生意的產物,但這場港片的好萊塢式重生,終究爲港片留下了一個念想。

但願念念不忘,終有迴響。

資深影評人、鑑劇人、娛評人、票房分析師

OPEN開腔,我們一起開腔!查看往期更多精彩內容,請戳下面的關鍵詞:

電影影評:

音樂人訪談:

但是!OPEN寫過有關音樂的文章可不僅只有這些!快到我們的碗裡來!

原創文章,作者:逐道長青,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s://www.sxyt.net/84061/

發佈留言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