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日軍以槍法聞名,準度十槍80環,爲何沒有誕生王牌狙擊手?

原標題:二戰日軍以槍法聞名,準度十槍80環,爲何沒有誕生王牌狙擊手?

二戰可謂是現代戰爭的入局階段,許多武器、兵種和戰法都曾在二戰中展現出來。如航母、潛艇、狙擊手、閃電戰術、裝甲戰術等。

而作爲現代的步兵單兵之王,狙擊手更是在二戰的歐洲戰場得到了「展現演技」的舞臺。蘇聯的女狙擊手伊萬西德·薩連科,德國的蒂亞斯·海岑諾爾等,都是曾經讓對手望而生畏的王牌狙擊手。

但是,作爲以單兵槍法而聞名的日本帝國軍隊,雖然它的狙擊手曾一度叱吒戰場,但爲何卻籍籍無名,也沒有誕生王牌狙擊手呢?

一、日軍的狙擊手

在記憶中,曾經聽許多長輩們提起過,侵華日軍的槍法都很準,他們都有着很強的單兵作戰能力、戰鬥力極強。據史料記載,日軍早期在招募新兵的時候,每個人都要經過長期的槍法訓練,日軍高層要求每個士兵都能在四百米外打出十槍80環的成績。正因如此,當中國軍隊與侵華日軍進行交戰的過程中,可是喫了不少苦頭。

在衆多槍法較準的侵華日軍中,也有着諸多天賦好、且槍法隨着戰鬥而逐漸提升的士兵,他們有些人繼續留在基層作戰部隊中,有些則是成爲了日本軍中專門的狙擊手。

當時,日本軍隊的狙擊手所使用的狙擊步槍,主要是九七式狙擊步槍以及後來生產的九九式步槍,這種九七式型號的槍支主要是根據三八式步槍改裝的。與三八式步槍不同,此款槍支有着較輕的槍託和加長的彎拉機柄,同時每支槍還都配備着瞄準鏡以及單腳架,這在當時算是一款較爲先進的狙擊步槍了。

據統計,當時的九七式狙擊步槍共生產出了兩萬餘支,同時還有着大量的2.5倍甚至是4倍以供狙擊步槍裝配,可想而知,早期的日軍在狙擊手的裝備方面還算是好的。而中國軍隊在當時沒有成建制的狙擊手,也缺乏着相關的理論知識,所以在一開始還是有些傷亡,例如在淞滬戰場上,有些士官就因大意而被日軍狙擊手所擊斃。

▲電視劇中的日軍狙擊手

在電視劇《雪豹》之中,就有着這樣一個場景:淞滬會戰之中,除主角周衛國的部隊,其餘部隊都多多少少受到了狙擊手的騷擾,一些連長、營長,甚至是團長都因此而付出了寶貴的生命。

二、日軍單兵的「精粹」

20世紀30年代,侵華日軍的一些狙擊手已經在中國有了大量的實戰經驗。在東北抗日戰場上,日本的狙擊手愈加壯大,他們在與中國軍隊的作戰過程當中有着一定程度的損失,但是活下來的侵華日軍,他們的狙擊槍法都有了一定程度的實戰鍛煉,爲之後進行全面侵華戰爭留下了大量的狙擊手。

在戰爭初期,有一些久經戰場的日本士兵已經具備了擔任狙擊手的資格,而在當時,又有着九七式狙擊步槍的研究發明以及倍鏡的應用,讓這些狙擊手更是有了用武之地。因此,日本狙擊手在戰爭初期乃至中期,對於我國甚至是盟軍來說都有着較大的威脅。

當然,這些罪惡的侵華日軍最後的下場也沒有好到哪裡去。到了戰爭後期,隨着中國軍隊素質和裝備水平的提高和盟軍的加入,他們不是被中國軍隊所擊斃,就是迷失在萬裏叢林當中,直至缺乏補給而死亡。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日軍狙擊手

在太平洋戰場上,日軍的狙擊手也給了美軍沉痛一擊,讓美軍因此而喫了不少的苦頭。這個戰場裡叢林密布,日軍也就利用了當地的地形,或是爬上樹枝進行僞裝,或是進入草叢之中進行埋伏,待美軍經過之時就將其擊斃,打得美軍是措手不及。同時,這些日軍的狙擊手都有着「武士道」精神,他們都是抱着必死的決心來進行埋伏,就算是被發現也要進行最終的白刃戰,直至戰死。

三、日本狙擊手的斷魂曲

儘管如此,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日本軍隊中依舊沒有誕生任何王牌狙擊手,這是爲何?其實,當我們回顧十四年抗戰乃至二戰時,我們不難發現其中的原因有四。

其一,是日本狙擊手的槍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狙擊槍。

日本的狙擊步槍在戰爭初期雖具有很強的威懾力,但是隨着戰爭的進行,許多先進的狙擊步槍被發明了出來,而日本對於狙擊步槍的研究卻仍停滯於戰爭初期,就連之後的九九式步槍也是爲了加緊侵略步伐而緊急研究出來的。

到了戰爭中後期,日本已經慢慢地走向了戰敗,資源供給都跟不上了,更何況陷於研發停滯、且沒有多麼精妙的技術性可言的制式步槍。所以,九七式、九九式等步槍作爲一支狙擊步槍來使用是萬萬不適合的,況且它本質也並不是一款真正的狙擊步槍,只不過是在準度較高的步槍上安裝了一個光學瞄準鏡罷了。

其二,是日本對於狙擊手重要性的輕視。

雖說日軍有着數量不少的狙擊手,但是其本身就是依據槍法好的步兵來組建的,並沒有進行大規模且正式的狙擊訓練,就連相關的理論知識,也是停滯於步兵戰法上面。所有的一切,都需要靠日本狙擊手自己去戰場上摸索出來。而且就算是有了狙擊手,日本軍隊也不善於利用他們,而是讓他們去執行一個必死的任務以換取敵軍的傷亡。

不可否認,日軍在東南亞戰場上,在太平洋諸島上有着許多槍法好的狙擊手。一開始,美軍也因此付出不小傷亡,但是在那之後,美軍就找到了解決日軍狙擊手的竅門,那就是直接是動用如重機槍、先進大炮等重武器轟炸日軍狙擊手的陣地,讓其毫無用武之地。

其三,那便是日軍固有的戰術相比於當時的世界大國還處於落後地位。

在當時,日本還用着一戰的戰術去指導着二戰。在日本的戰術體系之中,以步兵爲主,而步兵之中步槍的重要性爲首位。因爲步槍的準度高,而士兵們也可因此來進行訓練,這也是爲什麼戰爭初期大量日軍士兵的槍法都很準的主要原因之一。同時,這也印證了另一個方面,那就是日軍在有了大量槍法好的士兵之後,就認爲狙擊手的重要性沒那麼重要了,甚至是衝鋒鎗都沒有廣泛應用到。

其四,便是最根本的原因,那就是日本的國力較弱。

在戰爭的初期,日本軍隊還有大量的子彈供士兵去訓練,但是隨着戰爭的進行,日本本土的自然資源也漸漸地開始匱乏了起來。儘管日軍當時還佔領着大量的中國領土以及東南亞的部分地區,但是隨着戰爭的進行,這些領土都被一一收回,致使日本資源緊缺雪上加霜,在之後自然就沒有辦法去生產大量的槍支彈藥了。

▲1942年日本的據有區

在戰爭末期,日本軍隊已經幾乎不具備提供訓練彈藥的能力,在招募新兵之後更是沒怎麼經過訓練就投入了戰場。隨着前線的老兵逐漸消耗殆盡,日軍狙擊手也隨之逐漸地消亡。

而今,那段激蕩的歷史早已離我們遠去。日軍狙擊手正如日本帝國的縮影,它曾經的猖狂映射着日本曾經的不可一世,但它的消亡也正是日本「蚍蜉撼樹」的真實寫照。

參考資料:《二戰中日軍爲何沒有裝備衝鋒鎗》,王翔宇

原創文章,作者:逐道長青,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s://www.sxyt.net/80697/

發佈留言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