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5大經濟特區,爲何只有深圳最成功?

文|凱風

「中央沒有錢,可以給些政策,你們自己去搞,殺出一條血路來。」

1979年4月,在聽取廣東省委負責人關於試辦出口加工區的匯報後,鄧小平表示,「就叫特區,陝甘寧就是特區。」

1980年8月26日,深圳經濟特區正式誕生。40年過去,深圳從默默無聞的「小漁村」,變身爲首屈一指的國際大都市,成爲大國博弈的重要陣地之一。

40年過去,深圳「殺」出了一條血路,中國也「殺」出了一條血路。

01

1980年,深圳經濟特區剛剛成立時,中國在世界舞臺還不凸顯。

當年,全球最爲引人注目的大事都不在中國:

世衛組織宣布天花病毒滅絕,美國對蘇聯糧食禁運,蘇聯奧運遭遇部分國家抵制,持續8年之久的兩伊戰爭爆發,GPS全球定位系統正式啓動……

深圳經濟特區設立,雖在國內激起巨大水花,但在當時的國際事件中顯得無足輕重。

畢竟,當時中國內地GDP不到日本的1/3,僅爲美國的1/9。作爲第一大城市的上海,GDP僅爲311.89億元,只有香港的1/5,不到東京的1/6,而草創初期的深圳GDP不到2億元。

中國5大經濟特區,爲何只有深圳最成功?

哲學家黑格爾說,歷史發展總是在螺旋式上升。然而,有的歷史換了一種面目在重複上演,有的歷史走上了強勢上升之路。

2020年的國際局勢再次驗證了這個簡單的道理。雖然天花病毒早在40年前就已滅絕,但新的傳染病風險仍未消除,截至8月,新冠疫情在全球確診案例超過2000萬例。

同時,雖然蘇聯早已成爲歷史,但新的大國博弈再起,地緣政治風險陡增,糧食安全問題成爲關注焦點……

有些歷史則擺脫了循環,走上了強勢上升之路。

這一次,中國戰疫的雷厲風行,讓疫情對經濟社會的影響儘可能降到最低,中國可能是2020年爲數不多能實現全年GDP正增長的大國之一。而北鬥三號系統的全面開通,標誌着中國建成了獨立自主、開放兼容的全球衛星導航系統,這與40年GPS的橫空出世可謂遙相呼應。

深圳更是這40年中國崛起的代表。從1980年到2020年,深圳創造了1萬多倍的增長奇蹟,用實踐證明了改革開放的成功,證明了「先行示範區」的價值。

中國5大經濟特區,爲何只有深圳最成功?

站在2020年向前回望,誰敢說深圳特區成立,不是1980年最受矚目的國際大事之一?

02

40年來,深圳創造了怎樣的發展奇蹟?

這從中國城市格局的變化就可見一斑。1980年,內地經濟10強城市分別是上海、北京、天津、重慶、廣州、瀋陽、武漢、青島、大連、成都。這些城市要麼是傳統工業城市,要麼是區域中心城市,計劃經濟時代的城市格局早已定型。

2019年,中國內地經濟10強城市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上海、北京、深圳、廣州、重慶、蘇州、成都、武漢、杭州、天津。

中國5大經濟特區,爲何只有深圳最成功?

40年過去,深圳穩步向前,先後超越南京杭州重慶廣州乃至香港,位居GDP第三城之位;而老牌經濟第三城天津步步後退,瀋陽、青島、大連等北方城市均已退出10強之列。

回望1980年,當深圳以「經濟特區」的名號橫空出世之時,還是一個GDP不到2億元、人口僅有30萬、城市僅有幾條街道的「小漁村」。

當時,作爲「亞洲四小龍」的香港GDP高達1436億港元,是上海的4倍多,超過深圳的700倍。

40年河東,40年河西。2019年,深圳已變身爲GDP高達2.69萬億、規上工業總產值3.68萬億、外貿進出口總額接近3萬億、實際管理人口超過2000萬的一線城市,在GDP、工業、外貿、科技等領域已經趕超香港。

其中,深圳GDP位居全國第三,規上工業總產值超過上海位居全國首位,外貿連續27年位居全國首位,過去3年的人口增量位居全國第一……

這是再典型不過的發展奇蹟。當年,香港還是許多內地城市的榜樣;如今深圳已經成了內地城市乃至東南亞城市的新榜樣。

時至今日,不少城市在推銷自身時,總是以「下一個深圳」作爲冠名,其中的意味可想而知。

03

爲什麼是深圳?

1980年代,我國一共設立了5個經濟特區。除了與深圳同批設立經濟特區的珠海、汕頭、廈門之外,還有1988年設立的海南經濟特區。

40年過去,爲何只有深圳獨佔鰲頭?

中國5大經濟特區,爲何只有深圳最成功?

可見,經濟特區之「特」並非經濟騰飛的一切。更關鍵的在於,在政策紅利背後,一個城市的發展動力有多大。

許多人說,深圳的成功離不開香港。不可否認,毗鄰香港,在改革開放初期,藉助香港的資金和產業轉移,深圳坐享近水樓臺之便。珠三角地區與香港形成的「前店後廠」模式,爲「世界工廠」的騰飛奠定基礎。

不過,隨着改革開放步入深水區,加上內地城市經濟體量不斷壯大,各大城市的發展自成體系,特區之特、毗鄰港澳臺的區位優勢,已不再是發展關鍵,選擇什麼樣的路決定了未來的高度。

在這方面,深圳的探索可謂獨一無二。

一開始,深圳就以「改革試驗田」爲己任,即便面臨重重爭議,仍舊創下了無數個第一:

從在全國第一個打破「鐵飯碗」「大鍋飯」到發行新中國第一張股票,從建立中國第一個出口工業區和科技工業園區到敲響新中國土地拍賣「第一槌」,從成立中國內地首家股份制保險企業到開出中國大陸第一張壽險保單……

這些「第一」,是深圳「敢爲人先」的體現,也是深圳不同於其他城市的關鍵所在。

在「敢爲人先」的探索背後,深圳確立了以高新技術產業爲支柱的發展規劃。

早在1995年,時任深圳市委書記厲有爲就提出「二次創業」之說,力推深圳發展高端服務業、金融業、高新技術產業,還力排衆議在南山「建設世界一流高科技園區」,這種遠見相當可貴。

1995年,深圳市在「八五」計劃中明確制定「以高新技術產業爲先導,先進工業爲基礎,第三產業爲支柱」的產業發展戰略。2001年,深圳又提出構築高新技術產業帶,十年再造一個深圳。

如今,高新產業已成爲各大城市的轉型方向,而深圳經過20多年的培育,高新產業已經遍地開花。藉助高新產業,深圳不斷超越其他城市,坐穩一線城市之位。

1990年,深圳GDP躋身全國第15位;1991年,深圳躋身全國前十。從1995年到1999年,深圳先後趕超杭州、蘇州、天津、重慶,自此躋身躋身「北上廣深」四大一線城市之列。

2017年,深圳GDP首次超過廣州;2018年,深圳GDP首次超過香港,經濟發展速度之快,在全球數千個經濟特區中獨樹一幟。

有敢爲人先的探索精神,有錨定高新技術產業的遠見,同樣不能少了城市治理現代化的助力。

這幾年,南北經濟差距日益擴大,「孔雀東南飛」的趨勢有增無減,「投資不過山海關」的爭議不絕,這背後的關鍵正是城市治理。

2015年至2019年,深圳在「中國法治政府評估「中名列前茅,其中3次榮獲第一。2020年,中央依法治國辦公布了首批法治政府建設示範市名單,深圳成爲首批全國法治政府建設示範地區

中國5大經濟特區,爲何只有深圳最成功?

同時,在央視發布的《2019中國城市營商環境報告》中,深圳營商環境指數位列全國前三。在中國信息學會等發布的中國城市數字治理水平排行榜中,深圳位居全國第二,在平安、騰訊、華爲的助力之下,深圳「智慧城市」發展水平位居全國前列。

中國5大經濟特區,爲何只有深圳最成功?

相比這些排名,這兩年,全國湧現出「對標深圳熱」,武漢、青島、濟南紛紛提出「學深圳」,更能說明深圳城市治理能力的優勢所在。

所以,不只是經濟特區的政策優勢,更不只是毗鄰香港的區位優勢,深圳之所以能成功,必須要看到敢爲人先的探索、錨定高新產業的遠見、一流的城市治理能力。

04

40年後的今天,什麼最能代表深圳?

1980年的深圳,除了「殺出一條血路」的勇氣之外,可謂乏善可陳。2020年的深圳,坐擁無數光環,但沒有什麼比成長於此的本土企業,更能代表一個城市的發展基因。

前不久發布的2020年《財富》世界500強排行榜顯示,深圳以8席之位超過香港廣州杭州,位居中國城市第三名:中國平安、華爲、正威國際、恆大集團、招商銀行、騰訊、萬科以及深投控。

中國5大經濟特區,爲何只有深圳最成功?

值得一提的是,與央企雲集的北京、上海不同,深圳的世界500強企業多爲本土的民營企業。其中,除了深投控是國有企業之外,其他都是民營企業;除了恆大誕生於廣州之外,其他均在深圳成長壯大。

這些企業基本都是各自行業的龍頭企業。排名第一的中國平安,位列全球第21位,在中國入圍企業中排名第5位,蟬聯中國內地混合所有制企業第1位。華爲位列全球第49位,相比去年提升12位;騰訊位列197位,相比去年上升40位,進步神速。

從這些龍頭企業中,不難窺見深圳的產業優勢及發展奇蹟的祕密。

萬科成立於1984年,華爲誕生於1987年,中國平安創立於1988年,騰訊創立於1998年……這些企業創立開始,正是深圳改革開放風起雲湧的時代。可以說,這些企業的崛起,離不開深圳「先行先試」、探索出的「無數個第一」。

這些第一,爲平安、華爲、萬科、騰訊的崛起創造了無限可能。正是在深圳,中國平安開出了大陸第一張壽險保單;同樣在深圳,萬科在新中國土地拍賣「第一槌」之後,毅然進軍房地產;同樣是深圳,華爲藉助完善的先進制造產業鏈,躋身世界高新企業之列,成爲國際博弈的重要籌碼之一。

企業與城市相互成就,這也是深圳崛起的重要支柱之一。

05

四十不惑,深圳下一步向哪走?

2019年,深圳被賦予「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的重任。這一超級規劃對深圳提出了五大戰略定位:

高質量發展高地、法治城市示範、城市文明典範、民生幸福標杆、可持續發展先鋒。

從「改革開放試驗田」到「先行示範區」,既是對深圳過去發展成績的肯定,也對未來寄予了更高的厚望。

顯然,中央對深圳的定位,不止於經濟,而是全方位的「先行示範」:經濟、法治、民生、城市治理……不一而足。

畢竟,深圳早已不是單純的經濟特區,而是集先行示範區大灣區中心城市全國性經濟中心城市國際化創新型城市乃至全球標杆城市爲一體的國際一流城市。

中國5大經濟特區,爲何只有深圳最成功?

要實現這一目標,經濟、科技、城市治理的全面提升均不可少,科技進步、制度創新、安全保障缺一不可,而網絡安全正是其中關鍵的一環。

在這種背景下,由深圳市公安局網絡警察支隊、深圳廣播電影電視集團主辦、中國平安集團冠名的電視欄目《網安天下》應運而生。

這一欄目聚焦於網絡安全,以澄清網絡謠言、挖掘涉網案件、普及網絡安全知識爲形式,探索網絡安全治理的深圳方案,爲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維護金融秩序、提升城市治理現代化水平探索更多可能。

《網安天下》首期節目已於8月22日播出,隨即以爲話題登上微博熱搜,上線6小時累計收穫閱讀量超2000萬,其影響可見一斑。截至發稿前,這條話題的閱讀量已突破6800萬,全國各地的公安、網警、媒體大V相繼轉發。

這檔節目之所以備受歡迎,在於填補了網絡安全領域的傳播的空白,順應了互聯網技術革命不斷迭代帶來的網絡安全需求,擊中了廣大民衆長期以來關於個人隱私泄露、金融詐騙、網絡謠言等網絡安全方面的痛點,無論對個體、城市還是國家的網絡安全保護都有着積極作用。

雖然中國互聯網普及率位居世界前列,但網絡素養、消費者金融素養並未隨之而提升。加上金融服務日益多元化,網絡技術不斷革新,新事物新產品如雨後春筍般湧現,在千變萬化的網絡謠言、層出不窮的金融詐騙面前,消費者更是窮於應付。這檔節目的誕生,恰恰爲解決這一問題而來,爲消費者權益保護探索更多可能。

從更深層次來看,從歷史來看,每一輪技術革命,在帶來巨大變化的同時,也給城市治理帶來新的挑戰。互聯網引領的這一輪技術革命已經持續20多年,隨着5G、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技術的突破,互聯網革命的能量更是呈現爆發態勢。

新的形勢,新的技術,無疑對網絡安全治理構成新的挑戰。

所以,秉持國家關於「沒有網絡安全就沒有國家安全,就沒有經濟社會的穩定運營」的定位,立足於城市治理現代化的需求,在深圳特區成立40周年的當下,探索網絡安全治理的深圳方案,無疑有着更深層的意義。

06

爲什麼邁出這一步的是深圳和中國平安?

衆所周知,深圳是互聯網最爲發達的城市之一,也是全國首個5G網絡全覆蓋的城市。

據深圳市工信部門提供的數據,目前深圳網民規模突破1100萬,互聯網普及率超過88%,互聯網企業實力在全國名列前茅。深圳5G基站密度國內第一,5G標準必要專利總量全球領先,5G產業規模、5G基站和終端出貨量全球第一。

這種產業優勢和互聯網格局,讓深圳面對更爲複雜的前沿網絡完全形勢。尤其是在5G成爲全球經貿博弈關鍵的當下,網絡安全不僅關乎日常生活,更關乎城市治理和國家安全。

所以,作爲互聯網之城,深圳有必要在網絡安全領域「先行示範」,通過全民力量,整合社會力量,利用智慧城市的先進技術,藉助全媒體模式,爲全國網絡安全治理積極探路。

中國平安的加入,可謂適逢其時。

這不僅是因爲中國平安是國內首屈一指的金融企業,金融安全始終都是網絡安全的關鍵部分;更是因爲中國平安一直都是「金融+科技」、「金融+生態」雙輪驅動戰略的探索者,也是智慧城市方面的佼佼者,是網絡安全治理領域不可或缺的中堅力量之一。

一方面,中國平安不只是一流的金融企業,還是一流的科技企業。根據世界知識產權組織(WIPO)專利數據庫發布的《2020年全球金融科技專利排行榜TOP100》,中國平安以1604項金融科技專利申請量位列全球第一。

中國5大經濟特區,爲何只有深圳最成功?

據2019年年報顯示,中國平安擁有8大研究院、57個實驗室、近11萬名科技業務從業人員、3.5萬名研發人員、2600名科學家構成的一流科技人才隊伍,這些使得中國平安在人工智能、區塊鏈、金融科技、醫療科技等領域取得全球領先水平。

平安智風控(iRisk)AI風險管理平臺,就是這些先進技術的結晶之一。這一AI平臺,集大數據、人工智能、雲計算、區塊鏈等先進技術爲一體,實現風險的識、測、報、控,目前已產生40多個AI工具,嵌入集團8大業態、風控全流程,成爲網絡安全防護的利器。

另一方面,深圳是數字城市的先行者,還是智慧城市的引領者。根據2019中國智慧城市發展水平評估報告,深圳位列第一,同時還斬獲第九屆(2019)中國智慧城市建設綜合領先獎。這背後,不無平安、華爲、騰訊等企業的助力,企業力量在深圳數字之城的建設中發揮着舉足輕重的作用。

疫情期間,深圳市民都會用到的「i深圳」APP,背後的科技支撐正是平安智慧城市。在「i深圳」背後,平安智慧城市已與深圳35個市級委辦局合作落地項目超過90個,涵蓋了智慧市場監管、智慧生活、智慧交通、智慧醫療、智慧信息等方方面面。

有如此深厚的合作基礎,這一次中國平安與深圳網警的強強聯合,可謂水到渠成,不僅成爲深圳智慧城市建設的重要一環,也爲警企合作的良性互動再添佳話。

正如中國平安集團品牌宣傳總經理陳遙所說:

城市治理離不開網絡空間的治理。平安作爲智慧城市的建設者,希望能用平安的金融+科技、金融+生態的能力爲警方提供支持、保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網絡安全治理,離不開金融科技、智慧城市、大數據、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的支撐。中國平安在金融科技、智慧城市方面的領先實力,將爲打造網絡安全治理的深圳方案貢獻更多智慧。

07

一流的城市離不開一流的企業,一流的企業成就一流的城市。

1988年,中國平安在深圳蛇口破土而出,這是新中國第一家股份制保險公司。

當年的蛇口,身披「改革開放的第一聲『開山炮』」的時代光環,也是「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這一口號的發源地,改革鋒芒一時無兩,這種創新環境和開拓精神,造就了無數世界級頂級企業。

立足改革開放的前沿陣地,平安成爲金融科技的探路者。30多年來,平安爲深圳創下了諸多「第一」:

中國金融保險業中第一家引入外資的企業,首家大規模引進海外人才,率先聘請國際會計師進行審計工作,首創員工集體持股,開出大陸第一張壽險保單,探索以科技爲驅動的綜合金融發展模式……

這些「第一」,讓平安得以獨佔鰲頭,也給深圳帶來更強的變革動力。2008年,平安首次躋身世界500強,位列462位,成爲深圳本土誕生的首家世界500強企業。

2020年,平安排名世界第21位,相比首次入榜時提升441位,成爲「深圳速度」的最佳代表之一。

「改革先鋒」袁庚先生曾經說過:

作爲改革開放試驗田,蛇口的創新意識和開拓精神是蛇口人與蛇口企業的共同基因。而平安是這個基因最好的傳承者之一。

因改革而生,因改革而興,平安的成長曆程,生動詮釋了深圳經濟特區的發展奇蹟是怎樣煉成的。

這一次,中國平安與深圳官方合作推出的「網安天下」欄目如此,平安智慧城市與深圳30多部門的合作也是如此,平安綜合金融爲深圳打造國際金融中心和國際化創新型城市提供的助力也是如此。

四十不惑。下一個40年,深圳和深圳企業還會創出怎樣的發展奇蹟?我們拭目以待。

原創文章,作者:逐道長青,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s://www.sxyt.net/76811/

發佈留言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