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功當世無雙的韋一笑是什麼來歷,後續又有怎麼樣的故事?

韋一笑天生「飛毛腿」,十歲時從狼羣中救出朱子柳之子朱浩塵,得其傳授輕功身法和「一陽指」。但朱浩塵傳功後不久便病逝了,使韋一笑始終未能臻至「陰極陽生」之境,反而練成一身寒冰真氣,後來更藉此練成「寒冰綿掌」。

韋一笑成年後行走江湖,爲陽頂天武功、氣度所折服,加入明教,三年間以功累升至法王之位。因其好着青色披風,施展輕功時如飛天蝙蝠,當世無雙,於是被稱爲「青翼蝠王」。

後陽頂天無故失蹤,韋一笑爲報知遇之恩,四處查探,爲汝陽府高手所傷,導致真氣暴走,寒毒傷了三陰脈絡,需不時吸食活物鮮血緩解,直到張無忌施展「九陽神功」救治,方才痊癒。

張無忌歸隱十年後,朱元璋派太監高手追殺明教舊人,一次戰鬥後,韋一笑偶然得到奇書《葵花寶典》,且在寒冰真氣的幫助下,不宮而成。隨後,韋一笑夜入皇宮,逼朱元璋停止殺戮。

輕功當世無雙的韋一笑是什麼來歷,後續又有怎麼樣的故事?

天賦異稟

韋一笑祖上是廣西慶遠府人,鹹淳年間爲躲避戰亂,舉家遷至崑崙山腳下。韋一笑出生時,元朝已入主中原二十餘年,南人飽受欺凌,痛苦不堪。反而是像韋家這樣遷往西域的漢民,雖自然條件非常惡劣,卻因爲天高皇帝遠,落得個逍遙自在。

韋一笑天生異稟,從小就跑得很快,他雙腳的大拇趾和二趾比其餘三根腳趾長了一分有餘,右腳腳心還有一顆長毛的大痦子。韋一笑九歲時,一天到山坡上放羊,一羣野狼突然出現,它們除了捕殺羣羊,還把韋一笑也當作了目標。當時,韋一笑就像腳底生了風一般,一口氣跑出去二十餘裏,將野狼遠遠拋在身後。回家之後,父母慶幸之餘,還給韋一笑起了個綽號,叫作「飛毛腿」。

韋家一家都不通武功,但韋一笑有如此天賦,也讓父母覺得兒子頗爲不凡,有心把他送到崑崙派修習武功,只是沒有什麼門路。不過,也許是老天也不願讓韋一笑這樣的天才少年埋沒,於是很快爲他安排了一次奇遇,爲他推開了武學的大門。

那是韋一笑十歲的時候,當時已是秋末,一天上午,他去山間砍柴,到了一處山崖下面時,忽然聽到天空傳來一陣雕鳴。他抬頭望去,發現一隻巨大的金雕在前方高空盤旋數圈,然後急速俯衝而下,目標卻是前方六七丈處,一個靠着石壁坐着的瘦小老頭兒。

輕功當世無雙的韋一笑是什麼來歷,後續又有怎麼樣的故事?

眼看金雕的利爪就要抓到自己,老頭兒嘿嘿一笑,右手向撲來的金雕一指,便見金雕像被什麼東西擊中了一般,怪叫數聲,又復急速衝上天去,一片羽毛冉冉落下。不過,金雕顯然並無大礙,待了不過片刻,它又一次俯衝而下,那老頭而仍是抬手一指,擊退金雕。如此來往數次,金雕只是掉了幾根羽毛,老頭兒卻大聲咳嗽起來,顯然剛才那幾指,費力着實不小,很快便要無以爲繼。

韋一笑見狀,大聲喊讓老頭兒快跑。老頭聞言笑了笑,指着自己的雙腿,搖了搖頭。眼見金雕很快便又要撲下,韋一笑把心一橫,風一般跑了過去,把老頭往背上一放,把腿就跑。那老頭兒拍了拍韋一笑的肩膀,說小夥子心地很好,但你還是放我下來吧,我們兩個人肯定跑不過金雕。

老頭兒剛說完,就發現韋一笑跑得實在太快,可說不在江湖一流高手之下,心裡暗暗稱奇,也不再讓韋一笑放下自己,只是抬頭看着緊追不捨的金雕。韋一笑越跑越快,轉眼已跑到住處附近,那金雕也算靈異,見有嫋嫋炊煙升起,便掉頭飛去,使一老一小終於擺脫了危險。

寒冰綿掌

韋一笑將老頭兒背到家裡,安置在牀上,父親過來爲他包紮了斷腿。那老頭兒非常感激,向父子二人說出了自己的來歷,並表示自己一定會好好報答他們的救命之恩。

輕功當世無雙的韋一笑是什麼來歷,後續又有怎麼樣的故事?

原來,這個老頭兒正是朱子柳的獨子朱浩塵。當年,郭靖、黃蓉見襄陽事不可爲,便有計劃的組織年輕一輩分批突圍而去,保留有生力量,以圖將來。除了郭襄、郭破虜姐弟,被安排分別帶着倚天劍和屠龍刀突圍之外,朱、武兩家的後人,也被派往崑崙,在玉珠峯建立朱武連環莊,朱浩塵便是其中之一。

前幾日,朱浩塵和一位仇家在山上一場大戰,雖將仇家殺死,自己也被他臨死反撲之下,跌落山崖,還摔斷了雙腿。朱浩塵略通醫術,正在想辦法醫治雙腿,卻被一隻飢餓的金雕盯上,若非韋一笑相救,他早晚會耗盡力氣,死在金雕爪下。

朱浩塵說完事情的來龍去脈,便提出要教韋一笑修習武功,以報答救命之恩。韋一笑大喜過望,立刻就向朱浩塵磕了三個響頭。等他磕完頭,父親已準備好了一杯拜師茶,讓他敬給朱浩塵。朱浩塵笑着飲了茶,定下了師徒名分。

此後數日,朱浩塵先是指點韋一笑如何閃轉騰挪,以讓他的天賦慢慢發展成絕世輕功。然後,朱浩塵又將「一陽指」的修煉方法,一字一句地教給了韋一笑,只留下一個特殊的法門。朱浩塵鄭重對韋一笑說,這「一陽指」本是大理段氏的獨門絕技,極少外傳,但大理早已爲蒙古所滅,一燈大師圓寂前也交待弟子,遇有根骨上佳品性純良的少年,盡可將這門絕技相傳,不必拘泥於門戶之見。

輕功當世無雙的韋一笑是什麼來歷,後續又有怎麼樣的故事?

朱浩塵告訴韋一笑,練成「一陽指」的關鍵,在於「陰極陽生」,就是先在體內培養陰寒真氣,待其到了極點,便可用特殊的運功法門,將其轉化爲陽剛真氣。朱浩塵說,「一陽指」絕非短時間可以練就,過程也非常兇險。因此自己每過半年,都會來查看韋一笑的進度,如果到了「陰極陽生」之境,便傳他法門,助他練成「一陽指」。

待韋一笑將「一陽指」的法門牢牢記住,朱、武兩家派人接走了朱浩塵。此後,韋一笑每日修煉輕功身法和「一陽指」,功力日增。然而到了半年之後,朱浩塵並沒有前來。此後過了一年、兩年……韋一笑體內的陰寒真氣越來越多,卻始終沒有等到朱浩塵前來指點。

原來,朱浩塵回家後不到三個月,便因舊傷復發撒手人寰。臨終前,他叮囑十八歲的兒子朱長齡,讓他代自己幫韋一笑練成「一陽指」。誰知朱長齡是個自私涼薄之輩,很快便把父親的囑託拋在腦後,一次也沒去找過韋一笑。

輕功當世無雙的韋一笑是什麼來歷,後續又有怎麼樣的故事?

如此過了七年,韋一笑覺得氣海內的陰寒真氣已經滿溢,一不小心就會流入經脈,卻不得其門而出,難受無比。這一日下午,他收功完畢,忽然覺得氣海內真氣鼓蕩,接着便如江河泛濫一般,迅速散入十二正經。韋一笑只覺全身都已被凍僵,忍不住一掌打出,恰好擊在院內的水甕中,一股水浪衝起七尺,瞬間又凝成了堅冰。寒氣猶自不息,順冰柱而下,將一整甕水凝結成一大塊堅冰。

這一掌打出,韋一笑頓覺身體舒服了不少,然後他又陸續打出二十三掌,才覺得氣海內的真氣恢復了平靜。事後,他想師父一直未如約前來,看來自己已無法練成「一陽指」。剛才自己無意間一掌,威力着實不小,還不如就接着這陰寒真氣,自創出一套掌法。

半年後,一套三十六式的「寒冰掌」橫空出世。這套掌法招招帶有刺骨的陰寒真氣,中掌之人,連血液都仿佛被凍僵,非常厲害。但韋一笑畢竟算不上高手,武學見識和經驗都不夠,使這套「寒冰掌」破綻甚多。特別是它能剛而不能柔,可放而不可收,拋開陰寒入骨這個特點不說,最多只能算是一套三流的掌法。

好在韋一笑在江湖磨鍊過程中,不斷對它進行改進和完善,終於讓它變成一套剛柔並濟、收放自如的掌法。而它的名字,也由「寒冰掌」變成「寒冰綿掌」。

輕功當世無雙的韋一笑是什麼來歷,後續又有怎麼樣的故事?

青翼蝠王

一年後,韋一笑自覺武功已成,便拜別父母,踏入江湖。兩年後,韋一笑爲陽頂天的武功和胸襟所折服,加入明教。此後三年間,韋一笑立下大小功勞無數,一路升至法王之位。因爲他輕功高絕,如飛天蝙蝠一般,又喜歡着一青色披風,所以被明教教衆稱爲「青翼蝠王」。

數年後,陽頂天突然失蹤。韋一笑爲報陽頂天知遇之恩,四處查探。後來,韋一笑從光明右使範遙口中得知,陽頂天的失蹤或和汝陽王府有關。數日後,韋一笑夜探王府,查無所得,正準備離去時被人發現,遭到多名高手圍攻。韋一笑憑藉無雙輕功逃出重圍,胸腹卻遭遇重創,陰寒真氣紊亂,雖最終壓制下去,三陰脈絡卻受損嚴重。每過一段時間,便要飽受寒毒入骨之苦。

後來,韋一笑發現吸食活物的鮮血,可將體內寒毒暫時壓制,便不時如吸血蝙蝠一般,做出吸血之舉,坐實了「蝠王」之名。他的這一老毛病,直到張無忌以「九陽神功」爲其治療之後,才完全根除。

張無忌退隱之後,楊逍爲首的明教高層,漸漸對朱元璋失去控制,終於讓他在十年之後登上帝位。朱元璋雖以「明」爲國號,但爲了穩固自己的帝位,不惜與明教徹底翻臉,派出大批朝廷高手,對楊逍、範遙、韋一笑等高層進行追殺。

輕功當世無雙的韋一笑是什麼來歷,後續又有怎麼樣的故事?

一次,韋一笑被三個太監高手圍住。這三個太監身法奇快,幾乎不在韋一笑之下,而招式詭異之處,比波斯明教「風雲月」三使猶有過之。好在韋一笑內功深厚,武學經驗又遠超他們,才以負傷七處的代價,將他們盡數殺死。

戰後,韋一笑從其中一名太監身上搜出一本絹冊,名爲「葵花寶典」。韋一笑翻閱其中內容,發現這是一本武學奇書,箇中武理別開天地,種種招式也獨具一格,差一點就忍不住立刻開始修煉。至此,他也明白了太監的一身武功從何而來。

「葵花寶典」開宗明義,欲練神功,揮刀自宮。韋一笑雖無家室,但也不準備成爲一個無根之人。他試煉寶典,發現真氣經過「會陰」穴時,能使人氣機勃發,綺念叢生,一不小心便會走火入魔。這對別人來說,是一個極難逾越的關隘,但韋一笑心念一動便有一團陰寒真氣注入會陰,寒冰之下,再無綺念。

葵花寶典,首在內功。韋一笑解決了會陰的問題,便在短短十幾日裡,將寶典練成。此時,他的身法又較前快了一倍,簡直如鬼魅一般。

練成「葵花寶典」後,韋一笑找到和朱元璋關係較好的周顛,希望他促成自己和朱元璋見面,解決朝廷和明教之間的問題。但朱元璋似是猜到了周顛的用意,多次拒而不見。

輕功當世無雙的韋一笑是什麼來歷,後續又有怎麼樣的故事?

於是韋一笑潛入皇宮,一夜間留下三百六十個明教火焰標記,其中一個更留在了朱元璋的龍牀之上。第二日,朱元璋發出聖旨,將派往追殺明教高層的高手和兵士全部召回,所有行動一律終止。

韋一笑見狀大笑而去,從此不知所蹤。

原創文章,作者:逐道長青,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s://www.sxyt.net/62537/

發佈留言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