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最強霸主》第96章 給予一生之田!

《三國最強霸主》第96章 給予一生之田!

尹籍胸口連連起伏,冷聲問道:「你這是幾分利?」

吳仁義不以爲意,嘿嘿一笑:「九出十八歸,一個月翻一倍。」

尹籍望向瘦弱女子:「芸兒,他說的可是真的?」

瘦弱女子臉上滿是委屈:「夫君,我是被他給騙了,原本只借十兩,一月利息二兩,以夫君在職的俸祿,可以輕鬆還上,誰知夫君突然丟了官職,這說好的利息也轉眼變成了兩倍。」

隨尹籍一起回來的尹逸,也湊上來說道:「父親,這事我也知道,是母親被坑了!」

尹籍一聽,怒氣再次暴漲:「吳仁義,你將借據拿來看看!」

吳仁義從懷裡掏出一張借據,在尹籍面前揚了揚,就當尹籍準備接時,吳仁義卻是將借據重新收起:「尹籍,等你還了銀子,再拿回去吧,不然,我怕你會撕了它。」

說完,吳仁義就準備離開。

這時,孫賁卻是將他攔住:「且慢!」

吳仁義是地痞,本來準備收拾孫賁一頓,可感受到孫賁身上散發的氣勢,卻突然有些心煩意亂,罵到嘴裡的話也吞了回去。

孫賁不屑地掃了吳仁義一眼:「原來只是區區二十兩銀子,這算得了什麼?」

隨後,孫賁轉身望向尹籍,朗聲笑道:「尹兄大才,荊州新主孫賁大都督已經給你安排了大都督府主簿的職位,秩八百石,這一百兩,是大都督給你的安家費。」

說完,孫賁向張猛使了個眼色,張猛會意,立即從包袱裏取出一百兩遞給尹籍。

尹籍心思機敏,很快就看出孫賁這是要幫自己,正要開口拒絕,孫賁卻是雙手按了按他的肩膀:「賢侄身子骨虛弱,需要買些藥材滋補,這差事就接了吧!」

尹籍眼睛一紅,頓時說不出話來,只聽孫賁又是說道:「尹兄,我還有差事,就先走一步,改日襄陽城見!」

轉身要走的時候,孫賁冷冷地看了看吳仁義:「你也不要得理不饒人,人在做,天在看,報應或許就在眼前!」

說完,孫賁一行七人就出了尹家庭院。

這時候,原本神色黯淡的尹氏,眼中突然有了光彩。

圍觀的人羣更是議論紛紛,驚嘆連連。

「沒想到尹籍才被免職沒多久,就又有了一個更好的差事。」

「光安家費就一百兩,這手筆,可真是……」

「尹家發達了,可惜,尹家娘子先前來借錢,我居然犯渾沒有借給她。」

「是啊,她也有向我家借,可惜了一個天大的人情。」

聽着衆人的評論,尹籍心中百味雜成,稍作猶豫,便快步追了出去。

來到準備上馬的孫賁面前,尹籍雙膝跪地,重重叩首:「尹籍拜見主公,還請主公收留!」

「哦?你知道我是誰?」孫賁一怔,然後將尹籍扶起。

尹籍如實答道:「前段時間,主公率軍攻打襄陽城,我曾在城頭模糊地見過主公。」

「剛才在門口碰面,只覺得有些眼熟,但還不是很確定。」

「可在屋裡頭,主公說話的氣勢卓爾不凡,隱隱透着威嚴,又能幫大都督任命主簿,方才完全確認。」

尹籍的靈敏反應,讓孫賁眼前一亮:「機伯心思靈敏,着實不凡,等你安排好了家事,就來襄陽城任職吧。」

「諾!屬下謝過主公的義助與賞識!」尹籍恭恭敬敬再是一拜。

孫賁微微一笑,將尹籍扶起:「你快回去處理家事吧,我先回襄陽城了!」

尹籍沒有忸怩,道了聲『路上小心』,便是趕回裡屋。

孫賁滿意地望了望尹籍的背影,猛地一揚鞭,便是策馬飛奔起來。

回去的路上,孫賁沒有特意再爲流民停留,他心裡清楚,簡單的發發善心,只會惡性循環,最終什麼也改變不了。

既要派一日之糧,爲何不給予一生之田,要做就做大!

當天晚上,孫賁招來龐統一起探討流民的治理問題。

龐統略作思考後,提出了四點辦法:其一,建立流民營,將流民錄入民冊;其二,開倉放糧,有限度地供給飲食;其三,各流民營相互隔離,保持清潔,防止疫病;其四,以工代振,組織流民修路、搭橋、開水利……

龐統的這套法子,很實在,實施起來,效果應該會挺不錯。

但孫賁覺得,這方法有些治標不治本,流民的本質問題,歸根結底,還是土地問題。

因此,孫賁覺得,在將龐統這四項舉措付諸實施的同時,還要在荊州境內施行屯田制。

何爲屯田制?

屯田制指的是利用士兵和農民墾種荒地,以取得軍隊供養和稅糧。

三國歷史上,曹操這一手玩得很溜,爲他定鼎中原,提供了充足的資糧。

但是,屯田制並不是曹操發明的,早在秦始皇時期,就已經出現。

當時,秦始皇發現,和匈奴交戰的次數頻繁,但每次持續的時間並不長,往來調動軍隊、糧草太過麻煩。

於是,秦始皇讓蒙恬在河套地區築城四十四座,就地開發,十幾萬士卒一面屯田,一面戍邊,自給自足,便能長期與匈奴作戰。

漢朝文帝、武帝時期,都有過相似的舉措。

到了東漢末年,曹操將屯田措施進行改良,並大力推行。

曹操把屯田分爲軍屯和民屯,軍屯的主體是士卒,民屯的的主體則是流民。

民屯的操作手法是,官府提供土地,流民負責耕種,收穫的穀物,官府與流民按比例分成。

歷史上,曹操的民屯,百姓與官府的收穫分成是四比六。

現在,孫賁準備借鑑曹操的屯田手法,不同之處在於,孫賁的大都督府,不僅會給流民提供土地,還會提供糧種甚至耕牛。

同時,收穫的穀物,百姓只需上交四成給官府,剩下的六成,則由百姓自行處理。

這兩處變動看起來很小,但意義卻頗爲重大。

成爲流民的百姓,基本上已經一無所有,只給土地,他們依舊艱難,因爲他們還得爲糧種和耕牛操心。

一旦官府能給他們提供糧種和耕牛,那他們就可以安安心心地從事生產。

至於分成比例的變動,雖然只給百姓增加一成,但也許這小小的一成,就可以幫多口之家撐過難關,甚至略有富餘。

百姓富餘,才有購買力,有了購買力,才能推動荊州經濟的發展。

原創文章,作者:逐道長青,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s://www.sxyt.net/378696/

發佈留言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