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全老昆明歷史文化系列鏡像,六卷本《老昆明舊話舊照》來了

最全老昆明歷史文化系列鏡像,六卷本《老昆明舊話舊照》來了

昆明人的鄉愁在哪裡?在回不去的老昆明。老昆明在哪裡?在六卷《老昆明舊話舊照》裡。這部由雲南美術出版社新近推出的叢書總計1900頁、200萬字、2000幅圖片,被譽爲「老昆明歷史文化系列鏡像」。

《老昆明舊話舊照》關注昆明悠久連續的城市歷史文明和社會文化,對其進行了多層次、多視角的闡釋,多方位、多類別的解讀和系統的串聯和展示。全書由1260多篇短文組成,每篇文字講一個小故事,每個故事相對獨立,長不過一兩千字,細節豐富,文筆生動,有理有據,圖片「舊奇」不斷,趣味盎然,一二十分鐘便可輕鬆讀上三兩篇。這些故事又有內在的聯繫,連篇成章,每章各表一面;連章成冊,每冊各記一方。連六冊而得一書,可謂全書。六冊在手,則老昆明歷史文化鏡像全面在握,若對某方面情有獨鍾,亦可取讀其中一冊,十分方便。

最全老昆明歷史文化系列鏡像,六卷本《老昆明舊話舊照》來了

《老昆明舊話舊照·那些場面》最有戲,這裡匯集了最「戳搞」的老昆明場面,有始料不及的笑點,也有出乎預料的窘點,遠遠超出了曾經的想象——

最「戳腦」的是老科場,包括但不限於「鹿鳴宴」上的「兒戲」;

最「戳鬧」的是老教場,包括但不限於兵將「拜霜降娘娘」;

最「戳禍」的是老官場,包括但不限於「接印」和「排衙」;

最「戳破」的是老祭場,包括但不限於「春官」和「禱雨文」;

最「戳頭」的是老刑場,包括但不限於「站籠」和「秋決」;

最「戳眼」的是老劇場,包括但不限於「隔簾觀戲」和「防閒男女」;

最「戳胃」的是老喫場,包括但不限於「乾巴菌」和「涼米線」;

最「戳笑」的是老玩場,包括但不限於「逗豆蟲」和「頂鍋蓋」

還有最「戳心」的列女場,包括但不限於「烈女」「節婦」和「義婢」……

最全老昆明歷史文化系列鏡像,六卷本《老昆明舊話舊照》來了

《老昆明舊話舊照·那些城池》最有樣,這裡匯集了最牛的老昆明城事,有現存或早已不存的看點,有健在和早已不在的景點,遠遠超出了曾經的點讚——

千年城郭,包括但不限於苴蘭城、拓東城和雲南府城;

古老地名,包括但不限於「昆彌」「中慶」和春城;

美到窒息的老城景,包括但不限於「元十景」「明六景」和「清八景」;

五花八門的老街名和老巷名,包括但不限於教化名、諷官名、山水名和驚悚名;

開場百年的老市政,包括但不限於警察敲門開店、修建環城馬路和「大昆明規劃」;

包羅萬象的老建築,包括但不限於東西寺塔、金殿、講武堂、龍公館、「一顆印」和梁林「愛情樣板房」……

最全老昆明歷史文化系列鏡像,六卷本《老昆明舊話舊照》來了

《老昆明舊話舊照·那些行當》最有數,這裡匯集了最早的老昆明行當,展現了近代城市文明的支點、昆明人走向近代的起點,遠遠超出了曾經的斷想——

從三牌坊到官渡的老街市,包括但不限於「土」「洋」貨大戰和「叫陣聲」;

從馬幫、滑竿到火車的老交通,包括但不限於「閃扁擔」和「加幫船」;

從「興文當」「同慶豐」到富滇銀行的老金融,包括但不限於「老滇票」和「板椿錢」;

從補碗磨刀到洋務工廠,從驛站到郵政、電報、電話的老工商,包括但不限於「黑白鐵」和「洋務工廠」;

從勸業市場到篆塘新村的老房地產開發,包括但不限於新城鋪和雲津市場;

從五華書院到《滇南鈔報》的老文教,包括但不限於「勸學狗」和「宣講所」;

從《滇南本草》到福林堂的老藥堂,包括但不限於「拔盡總毒」和「氣死名醫」;

還有最上不得桌面的「集園」,包括但不限於「限娼禁娼」和「服裝管制」……

最全老昆明歷史文化系列鏡像,六卷本《老昆明舊話舊照》來了

《老昆明舊話舊照·那些風土》最有力,這裡匯集了最地道的老昆明風土,辯論了昆明風土文化的燃點,辨正了風水傳說的焦點,遠遠超出了曾經的認知——

「三山一水」是昆明外城的得天獨厚,滇池的前世今生不是宿命;

「三山四海」是昆明內城最美的內涵,翠湖的「四海」不是浪得虛名;

「老風水」考辨傳說中的「明代龜城」和「紫微龍氣」;

「老城堡」揭示了老昆明「軍用」城牆千年「金身不破」的祕密……

最全老昆明歷史文化系列鏡像,六卷本《老昆明舊話舊照》來了

《老昆明舊話舊照·那些奇事》最有種,這裡匯集了最奇異的老昆明人和事,亮出了歷史名人說得出口的爆點,抖出了歷史事件說不出口的槽點,遠遠超出了曾經的腦補——

一個「神」到「無猜」的古滇國;

35樁風土的「奇」與「怪」;

27位奇人個個「拽」得不要;

42個貌似永遠無解的古城祕團;

27個清官和貪官「歪」得不合常理;

19方古碑古字攪到今天也難有定說;

10個民間傳奇成就了老昆明人的童年……

最全老昆明歷史文化系列鏡像,六卷本《老昆明舊話舊照》來了

《老昆明舊話舊照·那些風俗》最有料,這裡匯集了最牛的老昆明風情,揭示了「山國寡民」的性格尬點,挖掘了昆明方言的文化原點,遠遠超出了曾經的常識——

可「溫吞水」、可「放山火」的「山國寡民」性情;

融入少數民族基因的年節和婚葬習俗;

周到周全的暖人「禮數」;

保留太多古語古詞的方言;

可圍觀而不可輕視的迷信和忌諱……

原創文章,作者:逐道長青,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s://www.sxyt.net/363355/

發佈留言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