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利·波特》:生命中所有的痛苦,都是魔法包裝的禮物

30年前的一個下午,一位貧窮而疲倦的單親媽媽,偶然走進愛丁堡一家小咖啡館蹭暖氣。

她在一個安靜的角落攤開稿紙,只想爲女兒寫一個好玩的故事。

卻沒想到,這朵靈感的小花在未來幾年裡,竟長成一棵名爲《哈利·波特》的參天大樹。

一系列書和由書改編的電影、主題樂園……風靡了整個世界。

無數讀者津津樂道於主人公哈利·波特的傳奇:

他父母雙亡,幼年備受欺凌,長大後又一次次經歷打擊、欺騙、背叛、失敗……

但他並沒有被痛苦打倒,反而在逆境中不斷修行。

若干年後,哈利·波特以強大的實力和無比的勇氣,一舉擊斃惡魔,拯救了整個魔法世界。

這是個關於成長的奇幻故事,又何嘗不是一個有關人生的深刻寓言。

世上所有的痛苦,其實都是魔法包裝的禮物。

順利拆開它們,你將會收到無數雙有力的翅膀,一程程載着你飛渡歲月,收穫命運的驚喜。

1

即使這世間有魔法,也無法讓生活徹底逃脫痛苦。

因爲身爲孤兒,哈利·波特不得不寄人籬下。

在整個童年,他受盡了親戚的嘲笑、辱罵、欺凌。

直到有一天,一封神祕的入學通知書從天而降,引領哈利來到倫敦國王十字車站。

他戰戰兢兢衝進了麻瓜(不會魔法的普通人)無法看見的九又四分之三站臺,誠惶誠恐地登上一輛紅色蒸汽列車,到達了一個他從未聽說過的地方——霍格沃茲魔法學院。

在這裡,哈利學習了各種各樣神奇的魔法,每一種都可以令麻瓜親戚戰慄不已。

他還得到了許多巫師的庇護,他們每個人的實力,都強大到超出哈利的想象。

獲得魔法,改變命運,這幾乎是每個困在低谷的人最美妙的幻想。

可真正身處其中的哈利,並沒有如童話裏說的那樣,從此過上幸福的生活。

幾乎每年,他都會遭遇命懸一線的危機。

至於愚蠢同學的誹謗,腐敗官僚的打擊,惡毒敵人的陰謀……更是家常便飯。

除了哈利外,那些被他仰望的強大巫師們,也各有各的隱痛。

校長鄧布利多,被譽爲百年來最偉大的白巫師。

他強大,睿智,受人愛戴,似乎無所不能。

可在內心深處,鄧布利多始終背負着誤殺妹妹的罪孽,到死都未能釋然。

魔藥課教授斯內普,陰沉、毒舌,是幾乎所有小巫師的噩夢。

但冷酷的外表之下,他不過是個永遠得不到愛情回報的可憐人。

還有哈利的同學馬爾福,年輕英俊,門第顯赫,幾乎十全十美。

可名門公子的光環背後,他們整個家族都在大反派伏地魔的淫威下如履薄冰,稍有不慎,就會遭受殘酷的懲罰,甚至丟掉性命。

這就是生活的真相,難是家常便飯,疼是司空見慣。

生而爲人,各有各的苦澀。

每個人都是在自己的冬天裡,獨自忍受。

最難的時候,也許都曾幻想過有超自然的力量從天而降,救自己於水火之中。

可哪怕世間真的有魔法,也不過是換一種方式忍受煎熬。

誰都逃不過這個宿命,卻可以各有各的態度。

是哀哀哭泣地倒在層層坎坷前,還是遍體鱗傷地挺到重重困境過後。

區別的只是一個念頭,可相差的將是整個餘生。

《哈利·波特》:生命中所有的痛苦,都是魔法包裝的禮物

2

沒有平白經受的痛苦,只有甘心擺爛的選擇。

當哈利還是個嬰兒的時候,魔法世界正處於最黑暗的時刻。

伏地魔以「純潔巫師血統」的名義,帶領食死徒四處殺戮。

一時間,所有巫師人人自危。

直到伏地魔在謀殺哈利時,遭遇魔法反噬,不得不銷聲匿跡,魔法世界才恢復寧靜。

可和平並沒能維持多久。

哈利讀六年級的時候,伏地魔又捲土重來。

這一次,他的實力更加強大,手段更加惡毒。

短短數日,食死徒們就殺掉了被魔法界視爲定海神針的校長鄧布利多,佔領了最高權力部門魔法部,還掌控了巫師界的未來——霍格沃茲魔法學校。

巫師們要麼屈服於伏地魔的淫威之下,要麼奮起反抗,再遭受到更爲殘酷的鎮壓。

而哈利·波特和他的好友羅恩、赫敏,則選擇了一條最艱難的道路——

他們離開被食死徒嚴密管制的學校,按照鄧布利多的指示,踏上尋找魂器的道路。

這些魂器裏藏有伏地魔的靈魂碎片,只有消滅掉它們,才能徹底斷絕伏地魔復生的機會。

作爲三人中唯一的學霸,赫敏迅速承擔起智囊的重任。

她提前爲三人組準備好帳篷、衣服、急救藥品……並用魔法隨身攜帶。

這些物資,支撐着他們度過剛開始逃亡時那段艱難的時刻。

她敏銳地關注着周圍的人和事,用縝密的分析能力,幫助三人組逃脫一次又一次陷阱。

在重重危機中,赫敏迅速地成長。

而這所有經歷的一切,也都爲她日後當上魔法部長,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與赫敏的堅定不同,剛踏上尋找旅程的羅恩,滿是迷茫和彷徨。

他沒有料到,哈利手中並沒有關於魂器的明確線索,他們只能如大海撈針,在全英國漫無目的地搜尋。

他更沒有想到,食死徒的搜尋是如此細緻。

三人組不得不時刻保持警惕,隨時準備轉移宿營地。

高度緊張的精神壓力和惡劣的生存條件很快壓垮了羅恩。

他開始沒完沒了的後悔、抱怨。

但這並不能改變現狀,反而讓自己更加沮喪,也讓哈利和赫敏對他產生厭惡。

在一次激烈的爭吵之後,羅恩索性負氣出走。

可剛幻影移形出去,他就落入了食死徒的包圍圈。

羅恩拼死反抗才逃了出來,卻又因爲赫敏把營地防護做的太好,他無法找到回去的路,只能在滿心棲惶中孤獨流浪。

最後在擔驚受怕中找尋了好幾個星期,才得到契機與朋友們會合。

從死裡逃生後,羅恩才開始覺醒,真正成長爲一名堅定的戰士,和哈利、赫敏一起並肩戰鬥。

其實人這一生,所有經歷都是寶貴的財富。

無論身處順境還是逆境,只有認真面對,才能在命運的修羅場上穩步攀登。

很多時候,你越是想逃避壓力,越是難以走出現實的泥濘;越是想破罐子破摔,越覺得前途障礙重重。

這世上,從沒有平白經受的痛苦,只有甘心擺爛的選擇。

即使現實再怎麼慘澹,只要你肯披荊斬棘,總能斬獲一片絢爛前程。

《哈利·波特》:生命中所有的痛苦,都是魔法包裝的禮物

3

世間只有一種魔法,就是認清人生的真相,依然迎難而上。

在伏地魔第一次入侵魔法界的時候,世上已經悄悄出現了一個預言:

伏地魔有一個他命中注定的宿敵,在他和宿敵兩人中,一個人必定要被另一個人殺死。

這個宿敵,就是還在嬰兒時就被伏地魔謀殺,卻奇蹟般死裡逃生的哈利·波特。

巫師們將他稱爲「大難不死的男孩」,視他爲救世主。

哈利也相信自己應該扛起責任,對抗伏地魔。

他明知道捲土重來的伏地魔已經在全國撒下天羅地網,依然和小夥伴一起,冒死尋找被製成魂器的斯萊特林掛墜盒、赫奇帕奇金杯和拉文克勞冠冕。

他們曾無數次面對陷阱和背叛,無數次與窮兇極惡的食死徒面對面戰鬥,無數次與死亡擦肩而過。

但幸好每一次,他們都活了下來。

距離與伏地魔的最終決戰越近,哈利就越是恐懼。

因爲他逐漸發現,原來自己會說蛇語的天賦,能感知伏地魔情緒的傷疤,和有時能窺見伏地魔行動的夢都不是無源之水。

所有的跡象都指向一個真相——他,哈利·波特本人,就是伏地魔的最後一個魂器。

在十七年前的那次失敗謀殺中,伏地魔的一塊靈魂碎片飛濺出來,嵌入到哈利的身上。

如果哈利想徹底殺死伏地魔,就得先消滅自己。如果哈利不死,伏地魔就永遠無法被徹底消滅。

一場傾盡了全部激情、熱血的正義之戰,到頭來竟然是指向自己末路的自殺之旅。

命運的安排令人啼笑皆非,卻又如此陰冷殘酷。

是爲了魔法世界的和平,犧牲自己。還是放過自己,同時也給伏地魔一條生路?

年輕的哈利,沒有猶豫,他平靜地站到了伏地魔面前。

但所有人都沒料到,這份慷慨赴死,反而讓他涅槃而生。

在兩人決戰的時候,伏地魔被自己的咒語反彈殺死。

哈利成功擺脫了與伏地魔的羈絆,用全部勇氣和能力戰勝了曾經不可一世的敵人,贏回了魔法世界的和平。

從此,他可以自在地追求喜歡的愛人,拼搏想要的事業,經營屬於自己的幸福。

羅曼·羅蘭說,世界上只有一種英雄主義,就是看清生活的真相之後,依然熱愛生活。

這個世界上也只有一種魔法,就是把痛苦當成修行,把坎坷當成磨礪。

苦難並不是生命的終點,它只是通往幸福的一種考驗。

穿越黑暗和絕望後你會發現,原來一直走在腳下的,就是康莊大道。

《哈利·波特》:生命中所有的痛苦,都是魔法包裝的禮物

心理學上,有個沃爾夫定律:如果在生活中遭遇適當的壓力,那其實是催促你向上的動力。

就像哈利·波特,因爲扛住了比所有人更大的壓力,所以取得了比其他人更大的成就。

勇氣和毅力就是最偉大的魔法棒,你遭遇的所有苦難,都是包裝醜陋的禮物。

接受它,就是財富。渡過去,就有圓滿。

點個贊吧,願你揮舞好自己的魔法棒,把生活中的委屈和不甘,都變成命運賦予你的彩蛋。

原創文章,作者:逐道長青,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s://www.sxyt.net/354912/

發佈留言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