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都: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生產基地轉種馬桑菌 致富前景好

近年來,三都水族自治縣緊緊圍繞省、州農村產業革命食用菌產業發展目標任務和要求,結合區位優勢和實際情況,緊扣產業發展「八要素」,藉助東西部協作的幫扶資源,不斷做大做強食用菌種植產業,並積極探索實現鄉村「產業興旺」新路徑,進一步優化、轉型產業,充分調動羣衆增收致富的積極性,助力鄉村振興。

走進三都縣周覃鎮馬桑菌種植基地,一陣陣菌香撲面而來。菌棚裏,一排排馬桑菌棒排列整齊,朵朵菌子爭相生長,長勢喜人,工人們正忙碌地採摘、搬運。

三都: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生產基地轉種馬桑菌 致富前景好

工人們正採摘、搬運。

據基地負責人介紹,該基地由貴州永興農業有限公司成立運營,從2019年起發展香菇產業至今,目前已形成菌種繁育、香菇培植、加工、冷鏈、銷售爲一體的產業鏈。爲豐富基地菌菇品種,提高經濟效益,基地多次邀請食用菌專家到基地指導,經過多方考察發現該鎮氣候、海拔、溼度等都適合種植馬桑菌。基地聯合貴州食用菌研究院研究出馬桑菌人工培植菌棒配料比例,經過三年的試種,馬桑菌培植成功。

「我們因爲有技術支撐,有信心把它培養出來,分享給大家,也提高我們企業和農戶的效益,我們就認準了這個馬桑菌,可以利用我們現有的設施,現有的設備,不用去改造這些東西。」貴州永興農業科技開發有限公司法人陳金棒說。

三都: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生產基地轉種馬桑菌 致富前景好

一排排馬桑菌棒排列整齊。

據了解,因馬桑菌生長周期短、口感好,營養價值高,所以深受市場歡迎。2021年該基地把香菇種植逐漸轉型爲馬桑菌種植,目前已利用原有的香菇種植棚入棚種植了8萬棒的馬桑菌,入棚的馬桑菌5至6天出菇,每棒可產1至1.5斤鮮菇,採摘期能達半年之久,這給當地的村民帶來了很多的就業機會。

「我跟這個老闆做得十幾年了,今年種了馬桑菌,我們在裡面做菌包、摘菇,還有烤點香菇,我們在這裡的工資一個月是三千左右,在這裡離家近,我們可以看小孩,三千多對我們來說也是好的了。」周覃鎮村民周從訪說。

目前已生產出的馬桑菌銷往南京、廣州、廣東等地。幹菇每斤可達168元,鮮菇每斤15至20元。去年11月至今,馬桑菌的營業額達80萬元,看到經濟效益後周覃鎮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生產基地加大投產,預計到下半年全部把香菇種植轉型馬桑菌種植。從而帶動周覃鎮的產業經濟高質量發展。

三都: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生產基地轉種馬桑菌 致富前景好

包裝好的成品。

「從去年8萬棒開始到現在馬上要投入十幾萬棒,有二十幾萬棒了,到下半年就全部換成馬桑菌。通過我們技術投入,把產品研發成功,市場開發穩定了,可以帶動更多的羣衆,一起發展,爲他們增加收入。」貴州永興農業科技開發有限公司法人陳金棒說。(圖/文 張岑芳、蘇沛柔)

原創文章,作者:逐道長青,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s://www.sxyt.net/34102/

發佈留言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