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PO領導力手冊連載|聽,TA們這樣講好一個故事

原標題:DPO領導力手冊連載|聽,TA們這樣講好一個故事

FROM:有人

回顧:DPO領導力手冊連載|講故事——敲開世界的心門

從「不可能」到「不一樣」

編著

出品

技術支持

故事舉例供研究、學習與參考

1

輪椅上的兔子

講述者:張秋玲 肢體障礙

到「蹦蹦跳跳」這個詞,大家會想到什麼動物呢?也許你會說小鹿,也許你會說兔子。不過我更偏愛於兔子這個說法。

童年的我經常跟着小夥伴們上山涉河,蹦蹦跳跳地追趕他們,和他們玩着同樣刺激有趣的遊戲,用同樣的好奇心探索着我們未知的世界。於是,在訝異於我的活潑與活力的村裏人的眼裡,我就是一隻可愛活潑的小兔子。

好吧,說到這裡,也許還有很多人想問「蹦蹦跳跳」和「兔子」跟我有什麼聯繫呢?那是因爲我在4歲的時候被一場車禍奪去了左邊的手和腳,所以從小我的行走方式就是蹦蹦跳跳。(有趣的方式,引出背景,和我是誰)

但隨着年齡的增長,我的體重也越來越重。因此在我就讀的學校漸漸流傳開這麼一句話,你以爲是地震來了嗎?——不,是張秋玲來啦!雖然我更偏愛於小白兔這個說法。不過也不可否認隨着年齡的增長,我的體重越來越重,自然跳起來「地震」就越來越大了,別人好心把我叫做小白兔,我也會感到不好意思。(阻礙)。

初中畢業那個暑假,我到了爸爸媽媽工作的城市裡。有一天,他們突然拿出一張紙給我看,上面有着好幾種不同的輪椅。對於輪椅毫不了解也是零接觸的我,一時看了還反應不過來那是什麼。等我明白過來,眼淚頓時奪眶而出。家人看了感到很不理解,不是應該開心嗎?怎麼就哭了呢?難道是怕不給安假肢嗎?……怎麼說,我也很難解釋。我只知道我從小就是一隻蹦蹦跳跳的快樂的小兔子,一個從小蹦着長大的人,一直以爲我和別人都一樣不需要任何輔助工具,只不過我會比別人累一些而已。突然把輪椅擺在我面前,告訴我「你是時候坐上輪椅了」,也是很誠實地告訴我,「你將會越來越不自由,必須面對這個事實。」(選擇擺在面前)

等家人去上班之後,我一個人衝到了外面。我想要看看,我是不是真的快要跳不動了,是不是真的很異乎常人。走在人來人往的大街上,看到陌生人投來的奇怪的目光,感覺自己就像一隻從森林裡跑出來的兔子,跟大城市和行色匆匆的人們格格不入。我越來越疲憊,呼吸越來越困難……這裡跟村裏不一樣,這是一座看不到盡頭,也別想輕易地到達另一頭的大城市。我認輸了,我在一個路基上坐了下來,一邊反省一邊哭。

當然,接下來我只能嘗試坐上了輪椅,儘管心中排斥。(選擇的過程)

不過,其實坐上輪椅後我才意識到,原來輪椅上的世界,也還不錯,不像之前想象得那般恐怖。家人會推着我出去逛街喫飯,帶我去看這座城市。很多喜歡旅行的背包族,一把背包背上就出發了。而我呢,把背包一擱輪椅上,推着輪椅就出發了。輪椅很多時候就像我的「購物車」和「行李箱」,上面可以放很重的東西,推着很方便。

我能理解別人不解的目光,畢竟看到一個蹦蹦跳跳的人自己推着輪椅還不坐是一件很奇怪的事。但我並不在乎。我能自己拿行李,可以到另一個城市看我的姐姐,可以自己回老家,可以自己去不同的地方旅行。而且在車站地鐵站,有障礙的時候,總會有工作人員叫我坐上去然後推我。這個暑假,我也是這樣子去了北京,並遊覽了很多北京的景點!我就是這樣奔走在各個地方,感受着自己與衆不同的人生,以不同的角度欣賞着沿途的風景,享受兔子和輪椅結合起來所帶來的快樂!(發生的轉變)

也許哪天我在外面旅行時就會遇到一個有緣人,看見了快樂的我,便在我背後說,讓我來推你一把吧。然後我們就一起快樂地旅行了。(目標)

2

微博達人誕生記

講述者:李俊峯 心智障礙者家長

我經常出差,爲了便於與家人溝通,2012年春節,我給全家每個成員都開通了微博,並互粉。當然包括我兒子,一個經常給全家帶來驚喜的智障少年。(背景)

兒子一會兒就學會了發微博,當他發現自己的粉絲裏多了幾個不認識的人時,他驚呆了,跑過來問我:「爸爸,這些粉絲是誰?」「這些都是喜歡你的好朋友啊」,我回答到。「我怎麼也會有粉絲?」「他們喜歡你發的微博,就關注了你,就成爲了你的粉絲。」「原來我也可以有自己的粉絲!還以爲粉絲只是名人的事情,原來也可以是我自己的事情!」

隨後的幾天,兒子天天發微博,天天觀察粉絲數量的變化,從驚喜到驕傲。有一天,兒子大聲對全家宣布:「我要每天發展一個粉絲,年底要發展到300個!」我對兒子說:「要知道粉絲就是你的朋友,要發展粉絲,就要多發有價值的微博,一定要多交朋友。」兒子點點頭,肯定地說:「我要多交朋友,多發微博。」(目標)

從此,兒子只要回到家,就趴在微博上寫自己的感受,轉發有意思的微博。同時,不管我是出去徒步,還是參加爬山活動,或者是跑步比賽,只要是能接觸到人的地方,他都帶着Ipad跟着去,見到那些朋友,總會用他不太清楚的口齒和對方交流,不斷重複着:「加我的微博吧,做我的粉絲」。

時光荏苒,一晃快年底了,12月28日晚21:00多了,我出差剛回到家,兒子還沒有睡,見我回來,沮喪地對我說:「爸爸,可能完不成了,粉絲數」。我看了看微博,兒子的粉絲數只有288個。我對兒子說:「加油,還有兩天,再努力一下!」「爸爸,能不能幫幫我?」我看了看兒子那期盼的目光,狠狠心說:「自己的事情,還是自己想辦法吧。」然後頭也不回地回房間睡覺去了。(阻礙)

第二天一早六點多鐘,我被一陣急促的敲門聲吵醒,兒子迫不及待地衝進我的臥室,激動地對我說:「我做到了,我的粉絲超過300個了!」我看了一眼:320個粉絲!真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他平時每天就增加1到2個粉絲,還常常幾天沒有一個,怎麼會這樣?簡直是奇蹟!兒子是怎麼做到的呢?

事後才知道,前一天晚上,兒子給他平時交流比較多的粉絲朋友分別發了私信,要求別人幫他拉粉絲,其中一位是地產商的總經理,當時就給他的祕書打電話,要求當晚就找辦公室的人關注兒子,一下就增加了20多個粉絲。再加上其他幾位粉絲朋友的大力協助,一夜之間就達到了目標。(過程與選擇)

看着兒子因興奮而漲紅的笑臉,我忍不住將他一把抱在懷裡,我真替他高興!(改變)

3

我所理解的生活

講述者:閻上 心智障礙

2012年10月我到廣東一家民辦託養機構參觀,跨進臨時打開的不鏽鋼柵欄,看到幾十位12到62歲不同年齡的中重度腦癱人士,有的被扁帶固定在平車上,有的被固定在角落裡的輪椅上,在另一間較大活動區域看到很多人赤着腳,踩着地磚,坐在長椅上,仰着頭看吊頂上懸掛着的唯一一臺電視裡播放的固定節目。他們不論性別與年齡,都穿着統一的服裝、統一髮型,看到我們參觀的隊伍沒有任何反應。在盥洗室地上看到一位行動很不方便的人一邊大聲地哭着叫着爬進一處狹小的空間裡後,工作人員迅速將不鏽鋼欄柵關閉並上了鎖。睡眠室裏有很多只能放一張牀的小隔間,裡面還有一個獨用的便池。(背景)

我看到這個託養機構喫住條件非常好,衛生情況比醫院還要乾淨,沒有一點點異味。我跟隨機構領導講解行進着,每走進一個區域,身後會傳來不鏽鋼柵欄關閉碰撞時發出那可怕的迴響,我心裡害怕極了,慌忙穿過參觀的隊伍找到在後面正在拍照的媽媽,告訴她:媽媽,這裡是監獄……(目標)

回到北京一周後,我應融合國際的邀請到美國華盛頓參加了融合國際全球論壇會議。會議期間我去了美國有心智障礙人士工作的企業單位參觀,看到美國輕中重度的心智障礙人士都可以工作。有的在超市裡整理貨架;有的在農莊裡用割草機割草;還有的坐在輪椅上做主持人,我看到他們工作的環境是融合式的,和健全人在一起工作,他們每個人都很開心的樣子。

我還去了一位心智障礙人士的家庭參觀,他的名字叫約翰。他生活在社區裏,他喜歡收集水杯,家裡整面牆上整整齊齊擺放着從世界各地收集來的水杯。他說話很不清楚,但支持他的社工都能聽懂,在社工的支持下他學會了做自己喜歡喫的飯菜,家裡收拾的井然有序,在他需要的時候社工會陪他一起去超市購物、看電影、去旅遊等等,我看他和社工相處得非常好,像親人一樣。

我常常聽到「人權與生俱來,人人同樣享有」。參觀中美兩國殘障人士生存環境後,我感受到:地域不同,人權的體現是不同的。在廣東機構裏看到殘障人士的生存空間是封閉的隔離狀態,權利是被限制了的。而在美國華盛頓看到心智障礙人士生存環境是可以自主選擇的,他們在社區裏生活,與健全人與社會是有互動的,可以出入自由,做自己想做的事,權利得到了應有的尊重。

看到美國心智障礙人士生存的環境和狀態我都有點不想回來了,我覺得他們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

中美兩國參觀的不同情景讓我刻骨銘心,我暗下決心,一定要找一份工作自食其力,實現自己的社會價值;好好努力學會生活,我的未來一定要自主選擇、自主決定,一定不去託養機構,一定要生活在社區裏,要學會照顧好自己,同時照顧好媽媽。(改變與選擇)

這是我所理解的生活,這是我想要的生活。

溫馨提示

在日常的故事裡,各種要素的組合與順序,並沒有那樣嚴格的排列與區分。但對我們來說,如果能先按要素思考,我們大概要說什麼,再將之豐滿,就會讓故事更清晰,尤其是能夠體現倡導者的那個目標。

在上述的三個故事裡,第一個是關於殘障的自我認知與接納,以差異的眼光看蹦跳與輪椅;第二個故事是打破公衆對於心智障礙人士的「無能」印象;而第三個故事談論的其實是自主生活和尊嚴。

練習

根據第一章與第二章核心信息,完成一個你的生活中與殘障有關的故事,並把它講給你認爲合適的對象聽。

你可以先將核心關鍵詞列到紙上,比如尊嚴、差異、融合教育、無障礙等。

接下來你可以看着關鍵詞,回想這個關鍵詞到底在說什麼,能讓你想到自己的什麼經歷。

然後你可以把經歷拆分成阻礙、背景、目標、行動與改變,結合六要素寫清楚。

當你有了一個清晰的故事,再回頭看你第一步所對應的關鍵詞,有沒有說清楚就這個關鍵詞你想傳達的觀點。

也歡迎你將故事分享給我們,我們願意與你一起探討,並將你的故事傳播給更多人看到,推動改變的發生。

我們的聯繫郵箱是youren@yijiayi.org

如果你還想看到聽到更多優秀的殘障倡導者們講述的故事,可以訪問如下網址:

原創文章,作者:逐道長青,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s://www.sxyt.net/325713/

發佈留言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