輝煌「十三五」丨文脈綿延傳薪火,弦歌不絕樂瀟湘

編者按:2020年是「十三五」收官之年。站在「十四五」門檻回眸,湖南發展成就鼓舞人心、催人奮進。

這5年,湖南省委、省政府把習近平總書記的系列講話指示精神作爲指導湖南各項工作的根本遵循和行動指南,開拓創新、砥礪前行,各項事業取得新成績,人民羣衆有了更多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即日起,紅網時刻新聞推出《輝煌「十三五」》專欄,爲您講述「十三五」期間全省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成就。

輝煌「十三五」丨文脈綿延傳薪火,弦歌不絕樂瀟湘

第十五屆中國(深圳)國際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現場,「文化湘軍,創新湖南」的巨幅海報廣告引人注目。(張必聞 攝)

紅網時刻記者 袁思蕾 長沙報道

古老的木質建築內,一場漢婚大典正在舉行,從四面八方趕來的遊客,饒有興致地見證一對「新人」禮成、感受着傳統文化的魅力……這是2020年國慶、中秋假期裏,位於懷化洪江市黔陽古城內上演的一場演出活動。現在,像這樣以展現傳統文化、地域特色文化等爲內核打造的文化演出項目,越來越多地出現在湖南各地,走近老百姓的身邊,成爲構築人們美好生活的一個重要部分。

近5年來,湖南人切身感受到了越來越強大的文化力量、收穫了越來越多的文化獲得感和精神滿足。在「文化強省」的戰略部署下,不斷賡續的湖湘文化,持續發揮着經世致用的精神內核,守護着湘人的精神家園,也創造着一個又一個令人期待的現在和未來。

留駐歷史,承接未來

湖湘文化源遠流長,是中華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人們倍加呵護老祖宗留下的珍貴遺產。

文物是湖湘文化的重要承載物。目前,湖南省已查明登記的不可移動文物20366處,其中,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28處(位居全國第八位)、省級文物保護單位938處;世界文化遺產1處、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錄3處;國家大遺址10處、國家考古遺址公園5個(均位居全國第五);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39處(位居全國第五位)、中國傳統村落658處(位居全國第三位);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和省級文物保護單位集中成片傳統村落28個,佔全國十分之一;共有各類博物館紀念館157家,查明登錄的可移動文物藏品200萬餘件(位居全國第九位);「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12項、「全國博物館十大陳列展覽精品」7項。

「讓收藏在禁宮裡的文物、陳列在廣闊大地上的遺產、書寫在古籍裏的文字都活起來。」保護只是文化傳承發展的第一步,活化利用好那些富有歷史積澱的「寶貝」,才能實現中華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

近年來,全省文物工作全面貫徹「保護爲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強管理」方針,通過重點規劃、重點投入、重點保護,建設和完善了炎帝陵、屈子祠、毛澤東同志紀念館等一系列文物保護利用品牌。

輝煌「十三五」丨文脈綿延傳薪火,弦歌不絕樂瀟湘

2019年5月18日,「5·18國際博物館日」中國主會場活動開幕式在湖南省博物館舉行。

2019年5月18日,「518」國際博物館日中國主會場活動在湖南博物館舉行,此次活動在全國首創了文物多維度詮釋陳列模式、「博物館之夜」文物全媒體傳播、官方宣傳片、文物全媒體宣傳矩陣等五大可複製、可推廣的經驗。

同樣,湖南在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和傳承發展上,也走出了一條符合地方實際又富有特色的道路。

從2005年起,湖南全面啓動了非遺保護工作,先後出臺了一系列辦法、意見,建立和完善了國家、省、市、縣四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體系。2006年至2010年,湖南省組織開展了全省首次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普查工作,期間共走訪傳承人28424人次,調查項目數29162個,基本摸清了湖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家底。截至2019年9月,湖南省共有國家級代表性項目118項、代表性傳承人121人,省級代表性項目324項、代表性傳承人304人。全省非遺活動的數量和質量呈逐年上升趨勢,已成功舉辦了湖南「非遺過大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湖南非遺傳統工藝年博會」等系列非遺精品活動。

從鑄保護之基到燃傳承之火,再到興發展之勢、譜傳播之歌……非遺保護的「湖南實踐」還在繼續,古老的瀟湘大地時刻煥發文化之光。

植根人民,演繹精彩

輝煌「十三五」丨文脈綿延傳薪火,弦歌不絕樂瀟湘

2020年9月27日-29日,大型史詩歌舞劇《大地頌歌》在長沙連演三場。(張必聞 攝)

2019年4月26日,湖南省劇作家曹憲成創作的花鼓戲《桃花煙雨》獲第23屆曹禺劇本獎。該獎每3年評選一次,是中國戲劇文學的最高獎。第六屆湖南藝術節上,共展演專業舞臺劇目48場,在人民羣衆中產生廣泛影響。近年來,全省創作出民族歌劇《英·雄》、花鼓戲《桃花煙雨》、京劇《梅花簪》、音樂劇《袁隆平》、陽戲《侗山紅》、舞劇《馬桑樹下》、崑曲《烏石記》等近40臺大戲,這些作品或聚焦重大革命歷史題材,或關注當代現實題材,或注重發掘傳統湖湘文化,均具有較高的思想性、藝術性、觀賞性。其中,花鼓戲《桃花煙雨》、音樂劇《袁隆平》入選2018年度全國舞臺藝術重點創作劇目。

2019年8月19日,在中宣部第十五屆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表彰座談會上,中共湖南省委宣傳部獲組織工作獎,湖南省圖書《鄉村國是》、電影《十八洞村》、電視劇《共產黨人劉少奇》《那座城這家人》共4部作品獲獎,獲獎數量位居全國前列。這既是湖南文藝精品創作生產碩果纍纍的集中展示,也是湖南文化強省建設蓬勃發展的具體指標。

輝煌「十三五」丨文脈綿延傳薪火,弦歌不絕樂瀟湘

2020年9月17日,2020年「送戲曲進萬村、送書畫進萬家」文藝惠民活動在嶽陽市華容縣拉開帷幕。(高慧 攝)

文藝工作要爲人民服務,文藝成果需惠及人民羣衆。

近年來,湖南大力開展演藝惠民活動。僅2019年全年,全省共完成惠民演出9732場,實施「雅韻三湘」高雅藝術普及計劃演出163場,利用元旦、春節重大節日組織開展了節日惠民演出,惠及三湘四水廣大羣衆。

產業創新,創造價值

2020年9月17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位於長沙市瀏陽河畔的馬欄山視頻文創產業園考察,對湖南的文化產業發展寄予殷殷囑託。近年來,湖南文化產業的發展成果着實亮眼。

2019年1月,中國人民大學發布「中國省市文化產業發展指數(2018)」,數據顯示,2017年、2018年,湖南文化產業綜合指數排名連續兩年穩居第七,影響力分項指數排名第六,文化產業成爲湖南經濟社會發展轉型升級的重要力量。

截至目前,全省上市文化企業達8家,居中西部前列。長沙獲評「世界媒體藝術之都」,並成爲中部地區首個國家級文化出口基地。湖南省現有國家級文化產業示範園區1個——長沙天心國家文化(廣告)產業示範園,創建國家級文化產業示範園區1個——湘潭昭山文化產業園,國家級文化產業示範基地11個,還有省級特色文化產業示範園區3個、省級特色文化產業示範基地12個。

2019年,馬欄山視頻文創產業園成功入選科技部、中宣部等聯合評審認定的第三批國家文化與科技融合示範基地。現在,這裡集聚了300多家文化企業,2018年全國排名前10的網絡綜藝節目中,有8部出自該園區製作團隊。

輝煌「十三五」丨文脈綿延傳薪火,弦歌不絕樂瀟湘

馬欄山視頻文創產業園一瞥。(資料圖片)

馬欄山視頻文創產業園自2017年12月成立至今,園區建設如戰馬出欄,一日千裏。作爲全國唯一的國家級廣播電視園區,馬欄山已經成爲全國具有比較優勢的視頻文創產業的聚集地。按照省委、省政府對文創園的發展定位,園區將對標「中關村」發展模式,堅持「政府引導、企業主體、市場運作」的原則,按照「布局集中、產業集聚、土地集約」的要求,重點圍繞數字視頻產業、創意設計產業、文化金融產業、版權交易產業、信息服務業等發展,打造中國最大的IP生產基地、數字版權交易中心、視頻創意孵化器。

在第十五屆中國(深圳)國際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上,馬欄山視頻文創產業園展區吸引了不少在深工作的年輕人,他們在現場就園區的產業規劃、政策支持等進行詳細詢問和交流,並表示,作爲湖南人,十分看好馬欄山視頻文創產業園的發展前景,「我們相信,這裡必將成爲湖南文化產業創新的高地,希望今後有機會回家鄉到馬欄山創業。」

以民爲本,服務社會

提供公共文化服務是現代服務型政府的重要職能,湖南近些年的表現讓人信服。

從2013年開始,每一年,在三湘大地上都會掀起一波又一波歡樂浪潮。這源自於一個名爲「歡樂瀟湘」的羣衆文藝活動品牌。

「歡樂瀟湘」用一場場以百姓爲主角、「草根」當明星的文藝活動,把公共文化服務送到羣衆身邊。在這個平臺上,由普通百姓自編自導自演的節目,爲同是普通百姓的觀衆帶去歡笑與感動。經多年打磨,「歡樂瀟湘」成爲湖南省羣衆文化的品牌活動,也是湖南公共文化服務領域的標杆性成果。

輝煌「十三五」丨文脈綿延傳薪火,弦歌不絕樂瀟湘

2019年9月18日晚,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歡樂瀟湘」全省羣衆文藝匯演在長沙舉行。

2019年,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歡樂瀟湘」全省羣衆文藝匯演活動成功舉辦,該活動累計演出1713場,參演節目達1.7萬個,其中新創節目4305個,共有約1.3萬支羣衆文藝團隊、21萬名民間文藝愛好者競相參演,吸引1436萬餘名羣衆熱情觀演。

今年疫情期間,省內各大圖書館嚴格落實相關規定,積極響應政府號召,主動承擔社會責任,雖線下閉館,但線上服務不停,大力推廣「雲閱讀」「雲泡館」,開展「雲互動」「雲學習」,爲公衆提供豐富的精神食糧。

以湖南圖書館、湖南省少年兒童圖書館、長沙圖書館爲例,讀者只要從官方微信公衆號點擊進入,就能分別直達這些圖書館的數字閱讀平臺。看書、聽書、閱讀期刊、觀看視頻、查閱文獻、互動答題……公衆不出家門,就能暢享數字閱讀平臺服務帶來的便利和精神慰藉。

截至目前,全省有106個縣市區提前完成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三年行動計劃任務,超過預期目標16%。全省公共文旅數字服務綜合平臺覆蓋工程比預期提前1年半時間完成,「公共文旅數字服務統籌發展的湖南實踐」模式在2019中國文化館年會上做典型推介。中央明確到2020年必須完成的全省基本公共文化服務標準化建設等公共文化領域重點改革任務,今年在湖南均已基本完成或超額完成。

輝煌「十三五」丨文脈綿延傳薪火,弦歌不絕樂瀟湘

湖南圖書館數字閱讀平臺截圖。

2020年7月30日,省十三屆人大常委會第十九次會議表決通過了《湖南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辦法》(以下簡稱《實施辦法》)。8月7日,省十三屆人大常委會舉行新聞發布會,就該《實施辦法》有關情況進行了解讀。

該《實施辦法》堅持以人民爲中心的發展思想,通篇貫穿了滿足人民羣衆精神文化需求這一主線,着重體現和把握住了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的「四性」原則,在保障人民羣衆普惠、便利、公平地享受公共文化服務的基礎上,堅持均衡協調發展、精準供給的要求,對扶助農村地區、革命老區、民族地區、經濟欠發達地區以及特殊羣體、基層的公共文化服務都專門作出了規定,彰顯了以民爲本、立法爲民的立法理念。

回首過往,湖南文化發展碩果纍纍,文化建設成果惠及民衆效果顯著,文旅融合的時代背景更爲文化強省建設注入澎湃動力。

可以看到,湖南的文化建設和發展,爲凝聚人心、陶冶情懷、娛樂身心、溝通感情、鼓舞精神,更爲讓人民羣衆擁有更多的、更大的文化獲得感和幸福感。

本文爲湖南頻道原創文章,轉載請附上原文出處鏈接和本聲明。

本文鏈接:

原創文章,作者:逐道長青,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s://www.sxyt.net/317879/

發佈留言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