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是抗金名將,被迫投降金兀朮,兩個兒子成爲嶽家軍將領

原標題:此人是抗金名將,被迫投降金兀朮,兩個兒子成爲嶽家軍將領

在真實的歷史當中,張叔夜是北宋末年的抗金名將,曾在對抗金軍入侵的戰爭中屢立戰功,最終自縊而亡。這個人物形象也出現在兩部古典名著當中。在《水滸傳》中,張叔夜雖然戲份不多,但卻是一位難得的清廉幹吏。擔任濟州太守期間,他多方周旋,成功促成了朝廷對梁山的招安大計。南徵方臘之戰打響後,張叔夜曾與梁山好漢們並肩作戰,共同平定了江南賊亂。不過,在《說嶽全傳》中,張叔夜的形象卻發生了不小的變化。

在該書第十七回中,金兀朮率領五十萬大軍南侵,相繼攻克潞安州與兩狼關,直逼河間府。時任河間節度使的張叔夜得知消息後驚恐萬分,心中暗想:「小諸葛陸登智謀超羣,尚不能保全潞安要塞;韓世忠與梁紅玉夫妻都是久經沙場的驍將,況且又有鐵華車與大炮助陣,仍無法保全兩狼關周全。憑我的能耐,又怎能保得住這一府之地?如今之計,不如向金軍詐降,先保住一府百姓免遭屠戮,待各路勤王之師殺敗金軍後,我再率部截斷歸路生擒金兀朮。」張叔夜拿定主意,召集衆將士,把計策和盤託出,並命人將降旗高掛城牆之上,只等金兀朮大軍前來。

沒過多久,金兀朮率領大軍臨近河間府,遠遠看到張叔夜舉着降旗,帶着衆人跪在地上請降。金兀朮對此非常疑惑,上前問道:「我久聞張叔夜是位忠臣,爲何今日不戰而降?難道其中有詐不成?」張叔夜回道:「豈敢有詐?只因朝廷上奸臣操弄權柄,忠良大臣皆被貶黜。潞安州和兩狼關都已失陷,我河間府兵微將寡,又豈能抵擋狼主的數十萬大軍?如果硬抗,城中百姓必遭屠戮之禍。所以,情願歸降狼主,不求能有什麼高官厚祿,只求合郡生靈能夠安享太平!」張叔夜的一席話,充滿了對時局的無奈和對百姓安危的真情實感,使金兀朮頗受感動。

於是,金兀朮命部隊繞城而行,只接受河間軍民的犒賞之物,在臨近黃河渡口的地方安營紮寨,同時封張叔夜爲魯王,仍率部據守河間府。金兀朮下令,凡有金軍將士遵守、號令進入城中者,即可當場誅殺。然而,張叔夜的良苦用心卻沒有收到預計的結果。

徽、欽二宗被金軍押解歸北時,張叔夜跪在城外迎接囚車,君臣相見後放聲大哭。一路跟隨囚車護駕的李若水罵道:「你這個奸臣,還來做什麼?」張叔夜道:「李大人,我並非誠心歸降金軍。只因陸登殉國,韓世忠夫妻敗走,我無力抵抗只得詐降。本想主公能調集各路將士殺敗金軍,我好率部阻其歸路。沒想到主公聽信奸臣之言,貶黜宗澤、李綱等忠良大臣,以至於落得今日地步。」

張叔夜痛哭一陣,隨即仰天長嘯:「微臣既然不能爲國家出力,在此偷生還有何益!」說罷拔劍自刎而亡。徽、欽二宗及隨行衆人無不爲之動容。在李若水的要求下,金軍將士將張叔夜埋葬在河間府城外。金兀朮念及張叔夜當時爲了一府百姓投順之義,幾次路過河間府都命將士們繞城而行,不許任何人私自入城騷擾百姓。至此,張叔夜在該書中的故事宣告結束。

在《說嶽全傳》中,張叔夜的兩個兒子——長子張立和次子張用也登場亮相。兄弟二人性情剛烈、武藝高強。得知父親要向金軍投降的消息時,兄弟二人義憤填膺,當即收拾行囊離開家園。在張用的建議下,兄弟二人在河間城外二十餘裏的山崗下與金軍展開一番廝殺,將金兵打得落花流水,死傷無數。

不過,由於金軍人數衆多,兄弟二人的衝殺並未起到任何作用,反而在廝殺過程中失散。此後不久,張立和張用先後在藕塘關與茶陵關兩地加入嶽家軍,在跟隨嶽飛抵禦金軍,剿平匪患的過程中立下了汗馬功勞。

參考書籍:《說嶽全傳》

原創文章,作者:逐道長青,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s://www.sxyt.net/296660/

發佈留言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