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傳》中「洪太尉誤走妖魔」這玄幻的開頭,施耐庵有何深意?

很多朋友問我,《水滸傳》開頭「張天師祈禳瘟疫,洪太尉誤走妖魔」,施耐庵寫一個宋仁宗時期的故事,到底啥意思呢?就是爲了告訴我們梁山108個好漢是妖魔嗎?

《水滸傳》中「洪太尉誤走妖魔」這玄幻的開頭,施耐庵有何深意?

其實,這是《水滸傳》的楔子,也叫引子,它給整部小說定下了基調,而且信息量非常大。可以說,如果你不理解這楔子的內容,就看不懂《水滸傳》。

爲什麼這麼說呢?

咱們回憶一下這楔子都寫了啥,跟後文有何關聯就明白了。

《水滸傳》楔子的名字叫「張天師祈禳瘟疫,洪太尉誤走妖魔」,它講得啥事兒呢?

瘟疫是怎麼一回事兒?施耐庵爲何要從瘟疫寫起?

當時正值嘉佑三年三月初三,宋仁宗上早朝,宰相趙哲、參政文彥博向仁宗報告說:

「目今京師瘟疫盛行,傷損軍民甚多。伏望陛下釋罪寬恩,省刑薄稅,祈禳天災,救濟萬民。」

宋仁宗一聽,當時就慌了。早就聽說春天鬧瘟疫,沒成想這瘟疫都鬧到我眼皮子底下了,那還得了?

《水滸傳》中「洪太尉誤走妖魔」這玄幻的開頭,施耐庵有何深意?

東京汴梁的居民都死傷了這麼多軍民,那麼其他的地方呢?只能更嚴重。

聽完趙哲和文彥博的匯報,仁宗不敢怠慢,馬上就同意了二人的方案。

就這樣,趙哲和文彥博二人的提議很快就得到了落實。然而,令人意外的是,疫情非但沒有被遏制住,反而越來越盛了。

仁宗聽說這一套方案不起作用後,急火攻心,龍體也就抱恙了。

病歸病,但作爲皇帝,眼前這一攤子事兒他不能不管。於是,仁宗拖着病體召百官複議治理瘟疫之之事。

《水滸傳》中「洪太尉誤走妖魔」這玄幻的開頭,施耐庵有何深意?

這時候,那個寫「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範仲淹站了出來說:「眼下瘟疫盛行,民不聊生,咱們朝廷能用的辦法都用了,仍舊遏制不住瘟疫蔓延的勢頭。以臣愚見,陛下要禳此災,可以宣嗣漢天師星夜臨朝,設壇作法,祈求老天爺,便可以除此瘟疫。」

宋仁宗採納了範仲淹的建議,便差遣了殿前太尉洪信作爲欽差,前往江西信州龍虎山,去宣請嗣漢天師張真人星夜來朝祈禳瘟疫。

這時候可能有人會問,靠道士做法來治理瘟疫?這也太不靠譜了吧?面對這樣的大瘟疫,必須用醫療的手段來解決,應該馬上召集全國的名醫啊!古代統治者真的是這麼愚昧和迷信嗎?還是因爲施耐庵個人比較迷信,才這樣寫的?

其實,宋仁宗時期的這場大瘟疫是真實存在的,有歷史記載的。治理瘟疫的這套措施,也不是施耐庵編的,而是中國古代王朝普遍都採用過的。

《水滸傳》中「洪太尉誤走妖魔」這玄幻的開頭,施耐庵有何深意?

靠政治措施、宗教儀式來治理瘟疫,在我們現代人看來不靠譜,但在古代人看來,這是非常有必要的。因爲這背後蘊含着一個「天人感應」的邏輯:人類歷史上的幾乎所有的大饑荒大瘟疫,往往都和人類的自身的行爲有關,更與政治因素息息相關。

古人認爲,天地萬物,一切世事和自然現象都是老天安排的。正如皇帝作爲天子,代替老天來治理天下一樣。因爲是「奉天承運」嘛,所以皇帝的權力是至高無上的。

然而,皇帝權力雖然很大,但這並不意味着他就能爲所欲爲。因爲,皇帝的上面還有老天。

老天爺會關注着天子的表現,通過一些自然現象來獎懲天子——如果帝王勤政善行,就通過異常的吉祥徵兆,來獎賞他;如果帝王惡政暴行,就會通過反常的災異,來警告他。

《水滸傳》中「洪太尉誤走妖魔」這玄幻的開頭,施耐庵有何深意?

這就是古代天人感應和災異說背後的基本邏輯,本質上是士大夫們爲了限制君權,防止帝王因個人的任意妄爲造成王朝覆滅的一套政治學說。那些反常的天象和自然災害——如山崩地動、日食彗星、洪水、瘟疫等,就是士大夫們對帝王的錯誤行爲進行勸諫的依託和根據。

所以,當東京汴梁出現瘟疫後,趙哲和文彥博建議仁宗「釋罪寬恩,省刑薄稅,祈禳天災,救濟萬民」。無論是以大赦天下的方式給人民以寬容,還是以輕徭薄賦的辦法爲民間創造生機,其實本質上都是對其以往的苛酷的政治所造成的社會災害的一種彌補。

這其實暗合了《老子》的無爲而治的思想。

因爲,對社會而言,政治越是寬鬆,社會的流動性就越強。而社會流動性強了之後,民間就會充滿生機。當年劉邦建立西漢後採取的就是這樣寬鬆的制度,社會才得以從秦末動亂——楚漢爭霸的破壞中得以恢復。

然而,《水滸傳》中,宋仁宗的這套政治上的組合拳打下去後,瘟疫不但沒有減弱,反而更強盛了。仁宗沒辦法,只能採用範仲淹的建議,派洪信去江西信州去請張天師。

《水滸傳》中「洪太尉誤走妖魔」這玄幻的開頭,施耐庵有何深意?

範仲淹可是治世能臣,爲啥連他這樣的能臣,都只能建議仁宗去請一個道人來祈天除瘟,這意味着什麼?

這其實意味頗深,它意味着大宋朝廷不施仁政,老天的怒氣仍未消。所以,大宋朝廷已經對解決瘟疫沒有實際的辦法了,即使是範仲淹這樣的名臣、改革家,也給不出實際的解決辦法,一切只能聽天由命了。

所以,朝廷解決不了問題,只能派洪信太尉前去江西龍虎山,請張真人來京城做法除瘟疫。這才引出了「洪太尉誤走妖魔」。

讀過《水滸傳》的朋友都知道,這洪太尉放走的108個魔君,其實就是後來梁山的108好漢。

「張天師祈禳瘟疫,洪太尉誤走妖魔」——施耐庵寫這麼玄幻的故事,到底有何隱喻?

這裡面的門道,其實可深了。不信你仔細看洪太尉放走妖魔的過程,就知道了。

話說這太尉洪信領了聖諭後,就帶着幾十人離開東京汴梁,來到江西信州貴溪縣。

洪信到達貴溪縣後,先擺了擺欽差大臣的譜,接受當地大小官員的參拜,然後才差人到龍虎山上清宮送信。

到龍虎山後,洪信見了上清宮的住持道長,說自己是奉皇帝之命,要面見張天師。

《水滸傳》中「洪太尉誤走妖魔」這玄幻的開頭,施耐庵有何深意?

住持告訴洪信:

「天子要救萬民,只除是太尉辦一點志誠心,齋戒沐浴,更換布衣,休帶從人,自背詔書,焚燒御香,步行上山禮拜,叩請天師,方許得見。如若心不志誠,空走一遭,亦難得見。」

洪信一聽,馬上就怒上心頭,好啊,你這臭道士竟然在本太尉面前擺起譜來了。

然而,洪信心裡雖然不悅,但他受皇帝差遣,還有求於人,沒辦法,只能暫且住下,第二日五更時分,沐浴更衣,腳穿麻鞋草履,獨自上山。

後來,洪信在登山時,先後遇到了虎、龍(大蛇),嚇得差點兒把老命都交代了,而後又遇到了一個倒騎着黃牛的青衣牧童。

《水滸傳》中「洪太尉誤走妖魔」這玄幻的開頭,施耐庵有何深意?

這個牧童告訴洪信,張天師早就駕鶴去京城了。洪信聽罷,只好怏怏下山。

洪信下山後才從主持口中得知,那個牧童其實就是張天師本尊幻化的。

爲啥張天師不肯以真面目見洪信?

這是因爲天師覺得洪信是一個無德小人,不配見到他的真身。至於洪信太尉怎麼無德法,咱們看他接下來的表現就知道了。

洪信聽說張天師已經自行前往京城除災了,就帶着一伙人在龍虎山上參觀。

在住持的帶領下,洪信把三清殿、九天殿、紫微殿、北極殿、太乙殿、三官殿、驅邪殿,逛了個遍。

然而,就在衆人將要結束遊覽時,洪信發現一座非常奇怪的殿宇:這所殿宇不僅一遭都是牆上一水兒地刷着紅泥,正面兩扇朱紅槅子,大門還用胳膊粗壯的鎖鏈鎖着。

不僅如此,門面上還貼着數十道封皮,封皮上又用着很多朱印。檐前一面朱紅漆金字牌額,左書四個金字,寫道:「伏魔之殿」。

《水滸傳》中「洪太尉誤走妖魔」這玄幻的開頭,施耐庵有何深意?

洪信覺得這「伏魔殿」非比尋常,就問主持這殿的來歷,這才知道,此殿是前代老祖天師鎖鎮魔王之殿。每傳一代天師,就要親手便添一道封皮,使其子子孫孫,不得妄開。到如今已經有八九代祖師了,從來沒有人打開過,連鎖都是用銅汁灌鑄,誰也不知道裡面是啥。

一聽「魔王」二字,本來逛得有些精疲力盡的洪太尉頓時又提起了精神,非得讓道士打開大門,他好進去觀看魔王長什麼樣子。

道士怎麼敢違背祖訓呢,就說先祖天師叮嚀告誡過:今後諸人不許擅自打開。

《水滸傳》中「洪太尉誤走妖魔」這玄幻的開頭,施耐庵有何深意?

洪信一聽,登時就火了,怎麼着?我堂堂朝廷殿前太尉,被你們張天師耍了也就罷了,還治不了你們這羣徒子徒孫?敢拿你們祖師爺壓我?你們祖師爺再厲害,也只是江湖術士,還管不了我這堂堂太尉。你不讓我看,我今天就非得看。

所以,洪信馬上擺出一副非看不可的架勢說:

「胡說!你等要妄生怪事,煽惑百姓良民,故意安排這等去處,假稱鎖鎮魔王,顯耀你們道術。我讀一鑑之書,何曾見鎖魔之法!神鬼之道,處隔幽冥,我不信有魔王在內。快與我打開,我看魔王如何?」

道士苦苦勸說,「此殿開不得,恐惹利害,有傷於人。」

洪太尉一聽,勃然大怒,「怎麼?我堂堂的太尉,還指使不懂你這小小的道士不成?這要是傳出去,你讓我這張老臉還往哪擱?」

因此,他指着道衆喊道:

「你等不開與我看,回到朝廷,先奏你們衆道士阻當宣詔,違別聖旨,不令我見天師的罪犯;後奏你等私設此殿,假稱鎖鎮魔王,煽惑軍民百姓。把你都追了度牒,刺配遠惡軍州受苦。」

你看,洪信竟然威脅收了道士的度牒(度牒是古代出家人的官方證書,有了它,就可以免除徭役。在北宋時期,度牒可是寶貝,平常人花上幾百貫錢都不一定能買來),還威脅把他們刺配充軍。

《水滸傳》中「洪太尉誤走妖魔」這玄幻的開頭,施耐庵有何深意?

道士犯了什麼法了嗎?沒有。他們不過是遵從道觀的規定,不讓洪信打開「伏魔殿」的大門而已。然而,洪信竟然爲了一己私慾,濫用法律和權力來威脅這些道士,威脅他們違反道觀規定。

在洪信的淫威之下,這些道士也沒辦法,只好打開了殿門。

後來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伏魔殿被封印的108個魔君就這麼被洪信洪太尉給放走了。

《水滸傳》中「洪太尉誤走妖魔」這玄幻的開頭,施耐庵有何深意?

施耐庵寫這樣一個故事,暗喻了什麼呢?

你想啊,這108個魔君被封印在伏魔殿這麼多年,怎麼洪太尉一來,就被放走了?洪太尉真的是一時失誤,才放走了那108個妖魔嗎?

顯然不是。

洪太尉是通過朝廷欽差手中的權力,才放走的妖魔。他之所以能夠那麼肆無忌憚地臭不要臉,那麼肆意妄爲,不是他自己有多厲害。如果他只是一個叫洪信的普通人,道士早就把他給大的屁滾尿流了。道士們之所以懼怕他,是因爲他那「太尉」身份。所以,這一回叫「洪太尉誤走妖魔」,而不是叫「洪信誤走妖魔」。

換句話說,是權力讓洪信可以不要臉,是不受約束的權力讓洪信可以任性胡來,最後放走了妖魔。

後來,張天師到了京城做了法事,瘟疫果然被除掉了。

一場朝廷解決不了的大瘟疫,一個江湖道士出手就給解決了;後來,朝廷太尉濫用權力放走了妖魔,導致108個好漢在梁山聚義。這二者又有什麼聯繫呢?

其實,通過前面我們介紹的天人感應和「災異說」就可以明白,不管是出現瘟疫,還是妖魔被放走,都反映了一個事實——北宋朝廷濫用權力,從而導致了亂自上作。

所以,通過這個楔子,施耐庵給整部《水滸傳》定了一個基調——亂自上作。北宋的一切災難,好漢們被逼上梁山,其實都是北宋的最高統治者不作爲、胡作非爲導致的。

哲宗病逝時無子,大宋當時的掌權者——向太后集團竟然爲了自己的利益,不顧大臣們的勸阻(宰相章惇曾指出端王「輕佻不可以君天下」),立了端王趙佶爲皇帝。

趙佶(宋徽宗)當上皇帝後不務正業,不理國事,專心於藝術研究。

你說宋徽宗作爲一國之君,他不想治理天下,將權力交付給能臣也行啊。但他上位後,專門排擠能臣,反而讓「蔡京、蔡攸、童貫之徒,縱恣於上;高俅、楊戩、朱勔之黨,朋邪於下」。

就這樣,北宋的官僚集團越來越腐敗,甚至很多能人被逼上了梁山,落草爲寇。

《水滸傳》中「洪太尉誤走妖魔」這玄幻的開頭,施耐庵有何深意?

通常,人們將《水滸傳》解讀爲農民起義。但事實上梁山好漢們並沒有真正去造大宋朝廷的反,而是打出了「替天行道」的旗號,喊出「爲主全忠仗義,爲臣輔國安民,剪除君側元兇首惡,去邪歸正」的口號。

所以,很多人不明白,爲啥梁山既然已經「犯上作亂」了,卻「只反貪官,不反皇帝」,說梁山之所以失敗,都怪宋江這個投降派。

其實,這樣的解釋是將《水滸傳》理解歪了。「水滸」本是江湖的意思,《水滸傳》是一部小說,爲何施耐庵卻以史官專用的「傳」字來對其命名呢?

其實,《水滸傳》的真正命題不是農民起義,而是江湖好漢們試圖用自己的價值觀去捍衛王道,「用江湖的道義來融合廟堂」。

上一次,江湖道士解決了大宋朝廷治理不了的瘟疫,這一次,江湖人能用江湖的價值觀撥亂反正嗎?

《水滸傳》的大結局,已經給出了答案。

偏於理想主義的儒生們,向來信奉「禮失而求諸野」。所以,當廟堂之上儒家的正統道德禮儀被丟棄後,儒生們就將希望寄托在民間,騙自己相信民間還存在着修復道統,維護皇權的可能性。然而,事實卻證明,這只是中國古代文人的一種自我救贖的想象,註定會以悲劇收場。

END

本文爲「達文有話說」原創作品,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水滸傳》中「洪太尉誤走妖魔」這玄幻的開頭,施耐庵有何深意?

四大名著全套小學生版(美繪本4冊) 水滸傳 紅樓夢 三國演義 西遊記 青少年版無障礙閱讀 少年讀經典

原創文章,作者:逐道長青,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s://www.sxyt.net/231043/

發佈留言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