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歷史典故中,汲取發展經驗,深度好文

從歷史典故中,汲取發展經驗,深度好文

大家好,我是愛情路上的火龍果,讀史,是各級領導幹部完善自我的必修課,而從典故中悟道則是較爲快捷的一條途徑。品味歷史,重要的是品出真味,品出新意。最近,筆者對讀史的感悟做了梳理歸納,現拋磚引玉,共研共享。

從歷史典故中,汲取發展經驗,深度好文

「集思廣益」——抓決策重在科學民主。《嘯亭雜錄·錢南園》中記載,三國時期,劉備死後,劉禪繼位,蜀國大小事情均由諸葛亮處理。雖然諸葛亮在朝野威望極高,但他從不居功自傲,經常聽取部屬意見,特別注重吸納持異議者的想法,在充分集中朝野智慧的基礎上再做定奪,確保決策正確。其實諸葛亮的做法就是民主集中制的樸素體現,也證明了只有充分民主、反覆醞釀、科學論證,才能把企業建設的思路、方法、措施定準定實。雖然決策是關乎成敗的大事,但只要把基本原則掌握好,把基本制度堅持好,把基本要求落實好,就完全可以做到依法決策、民主決策、科學決策,最終摘得勝利的果實。

從歷史典故中,汲取發展經驗,深度好文

「載書出徵」——抓學習重在一以貫之。據記載,趙匡胤在周世宗麾下徵戰,當取得南下江淮勝利後,有人告密說他私藏幾大車財產。周世宗令人徹查,打開車後發現「唯書數千卷,無他物」。周世宗問趙匡胤爲何要「載書出徵」,他答道:「聚書欲廣聞見,增智慮也。」前人這種聚書千卷、廣聞增智的治學態度,非常值得我們借鑑。學習是企業和個人永恆的課題,必須作爲終身事業,持續抓好落實。在知識經濟時代,企業的競爭力是具備比競爭對手學得更快的能力,只有使企業成爲學習型企業,員工成爲學習型個人,並在學習和實踐中有所創新,企業才能與時俱進,不斷發展。

從歷史典故中,汲取發展經驗,深度好文

「合浦珠還」——抓長效重在遵循規律。《後漢書·孟嘗傳》中記載,東漢時,合浦當地不產米糧,但境內海底有大量珍珠,百姓便採來換取米糧。由於官吏貪得無厭,大肆搜刮,脅迫百姓多採珍珠,結果導致產珠之蚌外遷鄰縣,合浦再無珍珠可採,不少百姓流離失所。孟嘗任合浦太守後,改革官場弊端,按照珍珠生長規律合理開採,結果不到一年,合浦又成了遠近聞名的盛產珍珠之地。這個典故其實與揠苗助長有異曲同工之義,深刻警示我們要想實現可持續發展,就必須遵循客觀規律,嚴格按科學發展的要求辦事,絕不能脫離企業實際搞建設,切忌寅喫卯糧,否則必將「無珠可採」,無法實現長遠發展。

從歷史典故中,汲取發展經驗,深度好文

「胡服騎射」——抓創新重在實際管用。《戰國策·趙策二》中記載,公元前302年,趙武靈王發現漢服都是長袍大褂寬袖口,行軍打仗多有不便,遠不及西北方遊牧和半遊牧民族胡人的短衣窄袖,於是採取軍事改革措施,學穿胡人服飾,學練騎馬射箭,有效提高了趙軍戰鬥力。這個典故的喻義是顯而易見的,即不能故步自封,要多學別人長處,勇於改革創新。創新對於企業發展來講,是老生常談的話題。立足實際是創新的第一支點,所有變革與更新都要秉持實在管用的原則,不能脫離實際、好高騖遠、盲目出新,創新成果要能用得着、用得好,這才是根本目的。

原創文章,作者:逐道長青,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s://www.sxyt.net/206618/

發佈留言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