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安往事(十二) 六城風景九墩塘

六安往事(十二) 六城風景九墩塘

第十二篇 六城風景九墩塘

九墩塘,是六安老城最美的風景之地,也是六安最具標誌性的場所,它地處城市中心,百十年來,它默默地見證着這個城市的發展,也見證着這個城市走過的一切風風雨雨。

六安往事(十二) 六城風景九墩塘

(圖片來自網絡)

九墩塘的歷史並不長,大約在清同治年間,曾任四川夔(音:葵kui)州府府臺的六安人汪鑑,退隱後回到六安定居,他在這裡修建了汪家公館,九墩塘是汪家公館的後花園,當時這個位置在六安城外,屬於城東門郊區。

最初,九墩塘只是一個無名的小塘,汪家買下以後,進行了大規模的修整擴建,引水種樹,挖土壘石,爲了更好地供家人休憩遊玩,就在塘中建了一個九曲迴廊。

傳說汪家有九房姨太太,於是就在塘中修築了九個墩子,墩子之間以長廊相連,後來漸漸地,這個塘就被人們稱爲了「九墩塘」。

當然,這只是民間演繹的傳說故事,汪家後人也證實並沒有「九房姨太太」一說。九,在中國數字中爲最大陽數,通常代表很多的意思,同時,「九」諧音「久」,意爲「長長久久」,因而,九墩塘選用「九」,本意上是爲了「長久穩固」的吉祥寓意。

六安往事(十二) 六城風景九墩塘

(圖片來自網絡)

到了1935年,武庭麟任六安縣縣長,當時正值民國政府提倡「新生活運動」。

所謂新生活運動,就是民國政府推出的「國民教育運動」,重點是革除陋習、改良生活,從人民的基本生活開始,在市容衛生、謹守秩序、行爲習慣等方面進行思想教育,從而達到提高國民素質的目的。

六安往事(十二) 六城風景九墩塘

(圖片來自網絡)

因爲這是政府開展的一項活動,於是,武縣長積極響應號召,在六安轟轟烈烈開展了一系列活動,興辦教育,打擊賭博,禁止逛窯子、抽大煙,同時對民衆的生活行爲進行了規範指導。

活動開展以後,六安城內秩序井然,社會風氣大爲改觀,賭博、抽大煙、逛窯子幾乎絕跡,市民的衛生習慣也有了很大的改善。

六安往事(十二) 六城風景九墩塘

(圖片來自網絡)

但是,生活規範以後,百姓閒暇時間無事可做,沒有其他娛樂代替,也沒有公園廣場可以遊玩,於是,武庭麟計劃在郊區挖了一條人工河,在河的附近植樹,美化環境,擺一些石凳石桌,供六安的百姓在這裡休閒娛樂,下下棋,唱唱戲也好有個場地。

這時候,武庭麟想到了九敦塘。

六安往事(十二) 六城風景九墩塘

(圖片來自網絡)

武縣長帶着一班人來到汪家公館,找到汪家大少爺,客客氣氣說明來意,並把「新生活運動」的意義做了宣傳和介紹。

汪家少爺也是一個明事理的人,看到這般形勢知道無法推脫,再說,這種活動確實對全城的百姓有益處,畢竟這是惠及鄉鄰的功德,也是樹立形象的善舉。

於是,汪家少爺很快就答應了武縣長的要求,將池塘及周圍荒地捐贈出來。

六安往事(十二) 六城風景九墩塘

(圖片來自網絡)

場地有了,方案也定了,可是經費卻沒有,怎麼辦呢?當時政府沒錢,拿不出這麼一大筆專項經費,於是,武庭麟便在財主們身上打起了主意。

武縣長上任以後,曾經公開告示,明令禁止吸鴉片,凡是違反者,將受到重罰。當時,六安西門有個黃煙店,老闆姓龐,龐老闆抽鴉片的歷史很長,鴉片煙癮也非常大,視鴉片如命,公告發布以後,龐老闆對其命令不以爲然,一直在家偷偷吸食鴉片。一來是戒不掉煙癮,二來,龐老闆的生意做得比較大,在六安城裡也算是有頭有臉有勢子的人物。

武縣長知道以後,暗中派人打探,得到確切消息後決定行動。

一天,龐老闆正在家裡吸鴉片,武庭麟指派憲兵隊突襲龐宅,把龐老闆抓個正着。押解到縣衙以後,武縣長親自審問,並給龐老闆開出條件,要麼遊街坐牢;要麼罰款放人。龐老闆掙扎了一會,看着實在抵抗不過去,不得已,連夜通知家人,湊齊一千多塊銀圓,第二天交到了武縣長手裡,於是,挖河植樹的經費就算解決了。

六安往事(十二) 六城風景九墩塘

九墩塘經過修整以後煥然一新,樹茂水清,花紅柳綠,塘中央的涼亭、廊橋也重新進行了修繕,整體非常漂亮,涼亭的圓柱上,由六安著名的文人王蘭庭撰寫了一副楹聯:

六城風景,宛如西湖,把酒試登臨,四野桑麻收眼底;

兩岸園林,曲通南海,憑欄增感觸,萬家憂樂在心頭。

王蘭庭,六安丁集鎮人,清光緒十四年(1888年)中舉,次年進士及第,光緒二十九(1903年)入翰林院,曾爲光緒皇帝的文學侍讀,1911年,出任六安州立中學堂監督〔即堂長〕,爲六安培養了衆多英才,他爲九墩塘撰寫的這副對聯,很可惜後來隨着涼亭的破壞而消失。

六安往事(十二) 六城風景九墩塘

九墩塘建好以後,六安這個第一座公園,最後被命名爲了「六德公園」。

六德,即「智、信、聖、仁、義、忠」六種美德,語出《書-皋陶謨》:「日嚴祗敬六德,亮採有邦」。

「六德」早期出自《周禮》,後來成爲儒家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繼而成了教育民衆的六項道德標準。

「六德公園」命名以後,又把公園對面城牆上新開的「小東門」,命名爲「六德門」,六德門附近的「爛泥巷」,也改名成了「六德巷」,旁邊還建起了一座小學,起名爲「六德小學」,這個小學就是後來的老「解放路小學」。

六安往事(十二) 六城風景九墩塘

(圖片來自網絡)

解放以後,人民政府在九墩塘公園裡建了一座烈士紀念塔,同時建了「皖西烈士紀念館」,供人們紀念和緬懷革命先烈,爲了繼承紅色革命傳統,後期九墩塘改名爲「繼紅塘」,改革開放以後,九墩塘又重新恢復了原來的名稱。

六安往事(十二) 六城風景九墩塘

六安往事(十二) 六城風景九墩塘

(圖片來自網絡)

2013年,九墩塘再次進行了大規模改造,重建了入園拱橋,更換了塘邊的護欄,塘底也建成了大型停車場,儘管變化很大,但公園內基本保留了原有的面貌,古樹參天,垂柳依依,亭榭隱約,芳草青青,依然不失爲六安城最美的風景之地。

END

本文圖片部分來自網絡,在此表示感謝。

講好六安故事,介紹六安歷史,讓更多人了解更多六安事。

如果您喜歡本文,請轉發、評論、點讚。

您的鼓勵,我的動力。

原創文章,作者:逐道長青,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s://www.sxyt.net/203017/

發佈留言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