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紅傳 》|以誠實不帶民族色彩的眼光釐清還原歷史中真實的蕭紅

原標題:《蕭紅傳 》|以誠實不帶民族色彩的眼光釐清還原歷史中真實的蕭紅

蕭紅傳

蕭紅傳

出版時間:2017-10-01薦書人推薦語日本學者平石淑子對蕭紅有着近四十年的研究,先後十幾次赴哈爾濱、重慶、廣州、香港、武漢等地搜集史料,爬梳整理,還原蕭紅的生活環境,勾勒蕭紅的生命歷程,講述現代文壇紛繁往事,並圍繞蕭紅的疑問與爭議,解讀蕭紅的諸多作品,以誠實、不帶民族色彩的眼光努力釐清還原歷史中真實的蕭紅。

1、日本學者平石淑子作品

2、 國內首次引進出版

3、 爬梳史料,還原真實蕭紅

4、立足當下,回應女性困惑

一、鉤稽史料,描摹不一樣的蕭紅形象,呈現現代文壇紛紜往事。

1.用史料呈現蕭紅的諸多面貌:反抗父權的新女性,天才的作家,拋棄孩子的母親,恭順隱忍的妻子……

2.用史料呈現蕭紅與三位男性離合的始末。想要遠離的人,變成想要依傍的人,蕭紅爲什麼會和想要逃離的未婚夫在一起?相愛很熾烈,分離很決絕,是什麼導致了蕭紅與蕭軍分道揚鑣?在一片反對聲中與端木蕻良結婚,蕭紅爲什麼嫁給與她「沒有戀愛史」的人?她爲什麼屢屢選擇不適合自己的伴侶?

3.用史料牽出現代文壇關係網。蕭紅與魯迅、胡風、茅盾、丁玲、駱賓基等人的交遊情誼。

二、蕭紅的生命歷程與創作歷程雙線並行,透過異國學者的視角理解蕭紅,理解她的創作。

三、女性視角審視蕭紅命運,回應現代女性的困惑。母親,作家,妻子,女兒……現代女性如何在諸多社會角色中找到平衡?

內容簡介

蕭紅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備受矚目的作家。與之相關的出版物往往強調其性別、天才的創作、錯綜的感情經歷和悲劇的命運,從而導致了大衆對蕭紅的刻板印象。而平石淑子通過爬梳史料勾勒其一生,儘量還原蕭紅的生活環境、交遊情況、創作背景,結合蕭紅的作品,描述其精神世界的發展變化歷程,對幾個有爭議的問題做出回應:

蕭紅是否在缺少愛的環境中長大?蕭紅是反對封建男權的新女性還是依附男權的受害者?在《生死場》《呼蘭河傳》等帶有自傳色彩的作品中,蕭紅選擇哪些往事再現,又對哪些進行藝術虛構,其再現和虛構的動機是什麼?蕭紅的絕筆之作《馬伯樂》與之前的作品風格迥異,其創作爲何發生大的轉向?

平石淑子,日本東京人,日本女子大學教授、日本中國文學研究會理事、御茶水女子大學中國文學會委員會委員長,是日本知名的蕭紅研究專家,被譽爲「日本**個系統研究蕭紅並卓有成就的學者」。大學時代師從「日本魯迅研究**人」丸山升教授開始蕭紅研究,致力於蕭紅研究近四十年。曾先後十多次赴哈爾濱、重慶、香港、武漢、廣州等地搜集蕭紅的相關資料。

崔莉,湖北第二師範學院日語系講師,湖北大學文藝學專業博士。主要研究領域爲日本文學、文藝美學。

梁豔萍,湖北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兼任日本東京大學美學藝術學研究室、日本國學院大學文學部客座研究員,中國中外文藝理論學會理事。主要研究領域有日本美學、東西方文論、文藝美學與文學批評。

精彩書評

《蕭紅傳》 [日]平石淑子 著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禾刀

讀過一些蕭紅的著作,也看過關於她生平的文章和書籍,包括許鞍華拍攝的關於蕭紅的傳記電影《黃金時代》。無論是哪個版本,無論從哪種角度審視,蕭紅短暫的一生均堪稱苦難的一生。癡迷蕭紅四十餘年、日本系統研究蕭紅並卓有成就的日本女子大學文學系教授平石淑子在《蕭紅傳》中,從愛情、生活和文學三個角度進入蕭紅的世界,爲讀者呈現了三個版本的蕭紅:飢餓的蕭紅,愛情的蕭紅,文學的蕭紅。當然,這三個蕭紅不可能完全分割獨立,反倒相互糾纏,以致蕭紅都分不清哪個該是她真正的自我。

自19歲離開老家呼蘭縣後,蕭紅短暫的一生都是「與『保護者』一同度過的,這是她自己的選擇。表兄陸振舜、未婚夫汪恩甲、蕭軍、端木蕻良都曾經是她的『保護者』。」在與四個男人的命運際遇中,蕭紅先後同汪恩甲、蕭軍和端木蕻良有過共同生活。如果說與汪恩甲是「初戀不懂愛情」,那麼蕭軍的出現則徹底點燃了她心底炙熱的愛情之火。

儘管蕭軍帶有鮮明的大男子主義,甚至還曾對她拳頭相向,但對於長期苟且偷生的蕭紅來說,蕭軍確曾給過雖然不多但足以令她滿足的安全感——是他幫忙逃出哈爾濱旅店的危難,是他在蕭紅生產時依然守護在身邊,是他與蕭紅共同忍飢挨餓,也是他共同前往上海結識了命運中的也是文學道路上的貴人魯迅先生……

在平石淑子看來,正是《生死場》的成功發表,才確立了蕭紅在文壇的地位。然而,蕭紅蕭軍患難時的攜手並肩,卻未能在經濟壓力緩解後延續。文學上小有成就的蕭紅深陷愛情重負,於是決意出走東瀛,以致她模糊地認爲,此時「自由和舒適,平靜和安閒,經濟一點也不壓迫,這真是黃金時代」。

平石淑子調查發現,東京時的蕭紅過得並不愜意。除了遭到日本警察的刁難外,東北同學對魯迅的成見也令她極爲不快。另一方面,雖然與蕭軍拉開了距離,但蕭紅在東京的日子仍不如意,一方面生活始終離不開蕭軍的接濟,另一方面創作並未迎來想象中的井噴,更主要的是,僅僅幾個月後恩師魯迅便駕鶴西歸。魯迅既是蕭紅走出飢餓的救星,也是蕭紅深耕文學的強大動力。如果魯迅健在,蕭紅或許可以在文學道路上走得更遠,或許不必重陷更大的飢餓之中。

1936年11月,在東京的蕭紅給蕭軍寫信:「別人的黃金時代是舒展着翅膀過的,而我的黃金時代,是在籠子過的。」生活的困頓或者說是飢餓始終是蕭紅的「囚籠」,即便是在遠離故國故人也遠離戰火的東京,蕭紅盼望的「黃金時代」依然如水中月鏡中花。

原創文章,作者:逐道長青,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s://www.sxyt.net/155714/

發佈留言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