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後抑鬱,真的不是作

產後抑鬱,真的不是作

文 | 陳麗華

圖片來自網絡

去年熱播的一部電視劇《我是真的愛你》談及到一個重要的心理話題:產後抑鬱。

劇集圍繞着三位都市育齡女性蕭嫣、陳嬌蕊、尤雅的生活事業展開,聚焦在其所面對的孕育生產,家庭生活煩惱以及事業發展困惑等方面,繪製了一幅都市女性在不同背景身份下的各自成長。

我想借這部劇的主要人物及其生活事件談談「產後抑鬱」這個主題。

產後抑鬱是抑鬱症嗎?

產後抑鬱,真的不是作

《我是真的愛你》劇照

「產後抑鬱」是「產後抑鬱症」和「產後抑鬱狀態」的統稱。

抑鬱症是一種以持續的心境低落、興趣和日常活動愉快感喪失、植物神經紊亂和精力減退爲特點的精神狀態,具有不同程度的社會和職業功能受損。

根據持續時間長短、嚴重程度、症狀數量以及功能損害程度,可以進行分類,常見的分類方法是輕度、中度以及重度抑鬱症。

國內外有不少相關資料談及產後抑鬱症,但根據DSM-5,不將「產後抑鬱症」作爲一個獨立的診斷;而是患者需要同時滿足重性抑鬱發作的診斷標準和圍產期發作特定標準才成立。

因此,根據DSM-5,該病定義爲在妊娠期或分娩後 4 周內起病的重性抑鬱發作。

產後抑鬱症的特點可能包括對抑鬱症狀的有罪感,面對嬰兒時的矛盾情感,親密感受損和強迫性窮思竭慮,包括傷害嬰兒的侵入性思維。

「產後抑鬱症」和「產後憂鬱」(Blue Baby)是不同的,後者的症狀通常在2周內消失。

產後抑鬱症作爲一種精神症狀,有自身特殊的存在狀態,發生的時間常常在妊娠生育階段及之後,它既有抑鬱症的一些特點,但又和我們常規所見到的抑鬱症有不同。

「產後抑鬱症」與「產後抑鬱狀態」是有區別的。

產後抑鬱症是精神障礙的一種,需要到醫院精神科或心理科做診斷和治療;

產後抑鬱狀態是在妊娠期或分娩後一直處於抑鬱狀態,情緒有抑鬱傾向但未達到抑鬱症的程度。

不論產後抑鬱症還是產後抑鬱狀態,都帶有抑鬱狀況,特點是有很強的生理基礎,也就是抑鬱情緒是在身體發生變化(妊娠與生育)的前提下出現。

產後抑鬱的動力學理解

產後抑鬱,真的不是作

《我是真的愛你》劇照

一、完整感的打破

首先是身體感受。

十月懷胎,用一個身體孕育另一個身體,侵入性是第一個感覺。

隨着胎兒的成長,母體必須優先照顧胎兒:被撐大的子宮壓迫膀胱引起的尿頻尿急,骨盆的支撐、脊柱的壓力以及源源不斷來自母體的營養供給,直到分娩時順產的側切或剖腹產的剖切;身體上的完整感在孕期中逐一被打破;

所有這些因生育而面對的「失去」,還包括心理上的變化。

母親的身份,心理上的獲得往往晚於身體。

很多女性懷孕甚至分娩之後,都無法進入母親角色。

「卸貨」是常見對分娩完成的比喻,這個比喻蘊含着女性對懷孕給身體等帶來諸多不便的苦惱以及內心想回歸自我的期待。

還有周遭環境對孕產婦這個新生母親的各種期待和需求,比如哺乳,對身體的要求是乳汁充足以便照顧嬰兒,餵哺乳讓日夜顛倒,再難睡一個整覺…….

在許多女性自身還沒有足夠獨立照顧好自己的時候,還需要照顧一個嬰兒,在這種情況下,心理崩潰並不少見。

作爲產婦及產婦身邊的人,如果能預先了解產婦及他人,還有新生兒的需求,尤其對產婦內心給予一定的支持與理解,對於避免或舒緩產後抑鬱狀態的出現會有幫助。

心理上對自身完整的內在感受如何被照顧到也是其中一項重要議題,需要時間來恢復自身的完整感,重新獲得內心認可的母親身份。

二、失控

產後抑鬱,真的不是作

《我是真的愛你》劇照

能意識到抑鬱與失控的關係的人並不多。

經歷過抑鬱的人,也一定經歷過內心失去對自己人生掌控的感覺。

例如:

青少年的抑鬱狀態相當一部分來自於對自我邊界的失控;

而中年危機帶來的抑鬱情緒也與壓力過大,開始意識到無法控制人生局面有關。

產後抑鬱狀態的出現更加具象化。

新生兒毫無規律的睡眠狀態帶來時間的碎片化,無法知曉嬰兒撕心裂肺哭泣原因帶來的挫敗感,以及第一次上崗就業爲母的各種瑣碎、諸多憂慮而引起的倦怠感都直接挑戰一貫以來有秩序的個人生活狀態。

三、原始競爭的喚醒

產後抑鬱,真的不是作

《我是真的愛你》劇照

在人生最初階段,我們並不會意識到競爭,全能自大感讓我們唯我獨尊。

隨着我們的成長,當我們開始說「我」,當我們懂得說「不」的時候,意味着我們意識到「我「的獨立與存在,也意味着打破一人世界,開始意識到其他人的存在與獨立。

我們的存在,是否有價值、有意義,是否值得;

最初是通過周圍人(父母等)對自己的態度以及個體獨特的內心感受而獲得。

如果在此過程中,沒有得到足夠的陪伴與理解,伴隨着這種自我認知會同時滋生一種自我懷疑,懷疑來自如果我們不再不斷追求有用的這個狀態上,當我們不夠其他人好,我們會不會被拋棄?

所以最終這種競爭來自於我們害怕被拋棄這個原始起點。

電視劇中,陳嬌蕊生完寶寶後,被診斷爲產後抑鬱。

她無法與孩子親密,甚至在某個瞬間,她憎恨這個孩子。

她提出離婚後,基於保護婦女權益,爭取到孩子的撫養權;

但她並不是發自內心想要這個孩子。

現實層面,她直接把這個孩子扔給母親或保姆照看;

內心層面,是對前夫以及前婆婆的「懲罰」:

這種「懲罰」來自於當她沒有準備好卻懷孕了的『被利用感「,在生育之後無法按自己意願生活,不得不面對家婆以及自己母親的指手畫腳的「不完整感」,以及事業上不得不做出犧牲的對自我職業生涯的」失控感「。

對陳嬌蕊而言,事業是她的一切,這一點與她的媽媽同出一轍。

劇中,我們了解到陳嬌蕊的媽媽也是一個事業女性,她不知道如何與女兒溝通,如何照顧關心產後的女兒。

在陳嬌蕊的成長環境中,在她母親的價值排序裏,事業第一。

價值體系上輸給媽媽的事業—這份原始競爭的失敗穩穩紮根於心。

劇中,她付出比常人更多的努力與代價拼命要得到她想得到的職場位置,也是對「她很難確認她對別人是重要的」這一點的補償。

當她生完孩子後,不論婆婆還是她的丈夫,都自然而然地把孩子放在第1位,也就說孩子才是最重要的。

尤其婆婆的一些言行舉止,激發起她內心自己不夠重要的卑微感。

現實層面,再正常不過的對孩子的全然關注,也成功喚醒潛意識層面原始競爭的失敗體驗。

陳嬌蕊的丈夫一開始並沒有意識到這一點,甚至在陳嬌蕊確診「產後抑鬱」後他仍未重視,這無疑加重了陳嬌蕊對自身的價值的懷疑。

屋漏恰逢連夜雨,這個時候,職場上的「落後」更加讓陳嬌蕊體會到她在原生家庭缺少的關注與重視,體會到的是一種遺憾,甚至是缺失。

最終呈現出來的是對嬰兒撫養權的爭奪。

她對丈夫不重視她,沒有把她排在第1位有着深深的失望,以至於她做出了離婚的決定;

這個離婚似乎在表明一個態度:我不是你最重要的人,那麼我拿走你認爲最重要的人。

爭取孩子撫養權,意識層面基於她是一個母親,她認爲如果不爭取撫養權,很大程度上她會被道德綁架。

但另一方面,從動力學解釋來說,這種原始競爭讓她感覺到,她其實在這競爭裏是可控的,因爲競爭方在她手中。

不時也會聽到有一些報道,產後抑鬱症的母親會抱着孩子跳樓,或者,甚至母親會傷害到孩子;很多人會覺得難以理解。

但是,如果我們在原始競爭的理解框架下看,實際上沒有孩子和母親這兩個角色,只有兩個人,而且這兩個人的關係是你死我活的關係。

當然,在此,我不得不提到一點,就是對產後抑鬱症的污名化。

陳嬌蕊得了產後抑鬱後,生活中、工作上都被人作爲一種攻擊的武器,而她也因此一再迴避去尋求專業支持。

積極尋求幫助的難度在於周遭的環境對此並不給予溫暖的支持與理解,而是讓當事人感到因爲有此症狀而「低人一等」。

產後抑鬱並非只是產後才顯現。有一些人是在懷孕階段就呈現出來;有一些人會在產後出現症狀後沒有及時面對,會「潛伏」下來,在「中年危機」中爆發;或直到更年期才呈現。

還有一些人,在結婚前的個人成長經歷裏就經驗過抑鬱,但沒有處理;只是用各種方式暫時隱藏起來;而生育成了過往抑鬱重現的扳機點。

尋找專業人員的幫助,得到支持與理解,至少可以在由於原始競爭而被激發出來的情緒佔據的空間裡,找到一絲可以透氣的狹縫,或者一扇看到外面風景的窗戶。

男性的」產後抑鬱狀態「

產後抑鬱,真的不是作

《我是真的愛你》劇照

談及產後抑鬱,很多人聯想到是女性;其實男性也會有「產後抑鬱狀態」,我們也不妨藉助電視劇裏的其中一位主角程浩南來看一看。

程浩南年輕有爲事業成功,是女主角之一的尤雅的先生。

尤雅是全職太太,當她懷第二胎時,恰好程浩南的事業遭受很大的打擊,甚至破產。

當時,他內心充滿焦慮與怨氣,對第二胎的到來無暇顧及,甚至想打掉這個孩子。

後來由於尤雅的原因,最終未能保住這個胎兒,可是我們可以看到在他太太懷孕之後,他一直處於「抑鬱狀態」當中。

他處於抑鬱狀態當中與他的事業重挫有一定關係。

但主要影響來自於:太太在與他的相處過程中,對他並沒有足夠的關注,甚至在多次很明顯的場景中都沒有意識到程浩南正處於一個困難甚至是很困難的時期;

因爲尤雅幾乎把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到了孩子的身上,一直沉浸在迎接第二個新生命的自我世界當中。

程浩南一直隱瞞企業破產的消息,並不是擔心妻子的擔心,而是擔心妻子會不會因此而拋棄他。

劇中有一個場景:

當程浩南獲知尤雅知道他破產後,他和妻子說的第一句話是:「你會不會離開我?」

他對妻子提出這個問題,背後是他對自己深深地失望!

在他的內心,他甚至不敢肯定自己在妻子心中的排位,在孩子和他之間,他已經感覺到他可能會成爲次選,所以他才會有這種擔心。

他妻子的回答當然是不會離開他。

真的嗎?

劇中,尤雅無法忍受他沒有事業,整天打遊戲的狀態,最後,決定放棄他。

我們不了解程浩南的個人成長背景,但從他當前面對事業受挫的脆弱與妻子懷孕第二個孩子的彷徨,窺得一絲對自己重要性的不自信。

在程浩南問妻子「你會不會離開我「這句話的時候,他已經意識到在原始競爭裏,他處於一個失敗的位置,敗給了第一個孩子,現在失敗給第二個新生命的到來。

或許常人看法會覺得疑惑,他是爸爸,怎麼還和自己孩子爭奪位置呢?

是的,從角色現實層面,他是爸爸。

但不可避免的是,他首先是一個人,曾經也是一個兒子,這些都會讓他更多是以人的身份,而不是爸爸的角色在內心對此做出反應。

可惜的是,他的妻子沒有很好地理解到這個部分;

值得慶幸的是,他有反思能力。

在妻子尤雅第二胎流產後,浩南重新整理自己的事業與情緒,和妻子共同面對生活的磨難。

作爲伴侶的一方—男性並未參與生育,看起來似乎沒有產後抑鬱的生理基礎。

這和女性產後抑鬱的不同是,僅僅在心理上會觸碰到「誰是你心目中最重要的人」的排序議題。

抑鬱狀態並不僅僅發生分娩之後。

在知道懷孕這一刻,雙方對這次懷孕的態度、理解、想法以及憧憬、嚮往都會決定了產後抑鬱是否會發生在雙方而不只是在女性身上。

尤其需要指出的是,男性性慾滿足在女性懷孕過程中的「退居二線」。

無論是出於妊娠保胎需要,還是母體個人生理心理對於新生命的保護等等,都讓男性不得不選擇壓抑、妥協等心理方式處理現實層面的二人世界到三人世界帶來的種種改變。

這部劇對此闡釋了在妻子懷孕,還沒有生產之前,其實她的丈夫已經萌生了產後抑鬱狀態的萌芽。

產後抑鬱,真的不是作

由產後抑鬱延伸出來的種種

產後抑鬱,真的不是作

《我是真的愛你》劇照

最後我們講講產後抑鬱的拓展。

在這部電視劇裏有一個很重要的人物,就是兒科醫生莫銘。

莫銘是陳嬌蕊的丈夫,他很愛孩子。

他在醫院兒科工作,是一位很受歡迎的兒科醫生。

但當他女兒出生,他也不得不面對的來自身邊人的繼發競爭—婆媳關係

在他媽媽照顧他妻子坐月子的時候,他媽媽講了很多讓他妻子很難過的話,但是他沒有站出來,他也不敢站出來。

最後不得不以婚姻解體,失去女兒撫養權作爲代價。

劇中,莫銘丟了醫院的工作後,在月子中心擔任兒科大夫,他通過與月子中心裡產後媽媽的相處,逐漸理解產後抑鬱的女人的種種不易。

那個時候,他仿佛看到了很多很多他妻子的影子,逐漸可以理解妻子在那個階段有多麼的艱難,而他在那個階段只是想着怎樣可以得到他女兒的撫養權,卻沒在乎過妻子的需要,以及妻子在那段時間所經歷的內心的掙扎與痛苦。

我不知道這裡談到的產後抑鬱的相關延展會讓你想到什麼,可能對於不同的家庭,不同的產婦,他們對懷孕的態度、對孩子降臨到這個世界的態度是不一樣的。

人們更多會選擇看到歡喜,因爲似乎孩子可以延續到我們的生命;但我們也要看到在這歡喜的背後:

每一個人,除了是父親、母親的角色,還是活生生的人;

需要被看到他們的個性化需求、他們的情感、他們的過往,以及他們的家族歷史。

產後抑鬱,真的不是作

產後抑鬱的處理核心

是對原始競爭心理需求的覺察

產後抑鬱,真的不是作

《我是真的愛你》劇照

原始競爭是我們生命中很重要的主題。

在職場中,在生活裏,甚至與我們最親密的人相處過程中,會不由自主的萌發因原始競爭的缺失、或者原始競爭的失敗所造成的人際關係困擾。

在這部連續劇,大量的劇情都是描述職場上的兩位職業女性的各種競爭,讓人眼前一亮的是劇中人並非是你死我活的競爭,還有彼此相惜相知的合作,在這個層面而言,人物的形象也逐漸豐富飽滿。

當人際結構不僅僅是競爭爲主導,而是可以發展爲合作或者競爭與合作並存,就能超越心理層面上的原始競爭帶來的「你死我活的關係」。

最後,怎麼去處理這部分的原始競爭,是一個相當個性化的自我探索領域。

「產後抑鬱」這個龐大複雜的心理主題,會引起很多貌似婚姻問題或親密關係不和諧的狀況;但只對婚姻問題或親密關係工作,是不足夠的。

需要深入到原始競爭的層面,對一個人一路走來,小半輩子裡的各種內在需要層層解扣:

才能最終獲得對原始競爭中人物內心需求的理解;

才有機會明白個人在關係中的各種困難與挫敗的緣由;

才能從「產後抑鬱」的一系列自畫像中真正走出來。

陳麗華,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 CAPA中美精神分析聯盟督導組畢業。向日葵心理諮詢中心籤約諮詢師。伴侶關係諮詢師(國際婚姻家庭指導師)。個人微信公衆號ID:ChenlihuaXinli。

如果你有類似的困擾,

歡迎添加小助理聯 系方式(ID:hushenzhi_wd),

預約陳麗華老師的心理諮詢

原創文章,作者:逐道長青,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s://www.sxyt.net/139700/

發佈留言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