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意生活 | 以夢爲馬 與詩爲鄰

原標題:詩意生活 | 以夢爲馬 與詩爲鄰

「你現在過的生活是你理想中的生活嗎?」

大部分人的回答都是否定的。

「那你理想的生活是什麼樣子的呢?」

有人的回答很俗氣倒也很實用,

左右離不開金錢。

還有一部分人選擇了沉默。

這個問題,並不複雜,但也着實不好一下子就回答得出來。

我想起第一季《中國詩詞大會》中,主持人董卿曾向三位嘉賓提問何爲詩意的生活?幾位老師提到了許多膾炙人口的名篇名作,當中的名句重新喚起了全民對於詩意生活的思考,喚醒了中華民族血脈中深藏的文化基因。

在某一個晚上我偶然被一句詞打動,來自東坡先生的《望江南.超然臺作 》的最後一句:

休對故人思故國,

且將新火試新茶,

詩酒趁年華。

望江南

詩酒趁年華?是啊,趁年少輕狂,歲月不知,趁我們尚不知現實深淺,有的是對這個世界的愛和憂愁,勁歌熱舞,在舞臺上閃閃發光,或者走在路上,用腳來丈量大河山川,或者默默靜在房間看書,書中自有顏如玉,做一個不切實際的美夢也是好的。

前段時間有一句話很是流行,叫做「身體和靈魂,總得有一個在路上,要麼去旅行,要麼就讀書」。

人生的旅途,無非在腳下和眼裡,風清心明,便自有詩意。《中國詩詞大會》中,一位名叫陳更的小姑娘說,她喜歡詩詞裡的纖細入微,極敏感的感官,就像「池塘生春草,園柳變鳴禽」;她喜歡詩詞裡特別執着、特別倔強的堅持,就像「煙雨卻低回,望來終不來」,很熱血,很悽美;她喜歡詩詞裡一種夢囈般的迷幻感,就像「一春夢雨常飄瓦,盡日靈風不滿旗」。而這些都是其他文學形式沒法表現的。

「理工背景的學生爲什麼會喜歡詩詞」,是陳更走紅後經常被人問到的問題。她回答說,「詩歌與其他學問不同的一點是,它與技能無關,所以接近它,被它吸引,被感動,讓人覺得心不死。一字一詞裡見乾坤,滴水映月般表現大千世界」。

策劃:劉文博

製作:趙 晶

原創文章,作者:逐道長青,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s://www.sxyt.net/134547/

發佈留言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