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散文:清風弄影舞蹁躚
原標題:文化散文:清風弄影舞蹁躚
文化散文:
清風弄影舞蹁躚
孫雲海
我出生在長白山區一個半朝半漢的村莊裡,朝鮮族人勤勞、善良、潔淨、快樂形象給我留下深刻印象,以至我總想走近他們,去感受他們的民俗風情,探尋他們生活的方方面面。
小時候,爸爸領我參加了一次朝鮮族人的婚禮,真是大開眼界。參加婚禮的朝鮮族人都穿着民族服裝,五顏六色,個個笑逐顏開。婚禮上的禮節很多,什麼莫雁禮、交拜禮、合房禮、席宴禮,沒完沒了,而我總是被他們五顏六色的美食所吸引。朝鮮族人都能喝酒,他們喝一會就站起來唱歌跳舞,唱累了跳累了再坐下喝酒,晚上一排排躺在榻榻米上,第二天起來再喝再唱再跳,一直歡慶了三天三夜。
朝鮮族人的葬禮也十分莊重。我記得七八歲的時候,村裏一位朝鮮族老大娘去世了,全村的朝鮮族人都參加了葬禮。棺槨又高又大,二十多個小夥子抬着,走一步退半步,走走停停,很久很久才抬到高高的山崗上。我跟一個姓金的朝鮮族小姑娘並排站在山根下向山崗仰望,山坡上似乎草在狂舞,樹在搖晃,山崗在慢慢移動。小姑娘對我說,逝去的人埋得要高,寓意站得高看得遠。十年後,這個小姑娘因爲相貌出衆,被選送到延邊州歌舞團,據說當了報幕員。不過我再沒見過她。以後我每次去延邊州出差,時常會想起她。如今我們都到了「鄉音無改鬢毛衰」的年齡,假若大街上碰見,肯定已不相識,只能是「笑問客從何處來」,那有多尷尬。
後來我高中畢業,下鄉在一個叫中和屯的地方,生產隊長是個復員兵。有一天,他領我到公社所在地的劉家街(gai)看他的一位朝鮮族戰友。見面很熱情,又是握手又是擁抱,之後就是談興正歡,卻不見廚房有任何動靜。我悄悄扯隊長衣袖,小聲說,人家是不是不歡迎咱們呀?隊長搖搖頭說不會。到了喫飯點兒,戰友大臉盤小眼睛的妻子笑吟吟出現了,只見她擺上飯桌,變魔術一樣一趟趟端上朝鮮族飯菜,多數是冷制的,主食是打糕和大米飯,整整擺滿了一桌子,色香味俱全。隊長對我說,朝鮮族人熱情好客,美食一絕,造吧!
2008年,我到吉林工作,經常去延邊地區鐵路各單位採訪,最想了解的還是朝鮮族人的民俗風情。從車窗向外望去,朝鮮族村落多半建在依山的平地上,房頂拱角飛翹,四面斜坡,牆體多是白色。當地人對我說,屋內有地炕有火道,即使嚴冬室內也溫暖如春。
朝鮮族人潔淨樸素,衣服喜歡素白色,故有「白衣民族」之稱,自稱「白衣同胞」。我多少次走在延邊州城市和村莊,幾乎看不到邋邋遢遢的人,就是耄耋老者,出來示人也衣帽整潔,襪子雪白,鞋子不帶一個污點。
2015年9月20日,吉林至琿春高鐵列車開通運營。幾天後的「十一」小長假,乘坐高鐵列車去延邊州遊玩的遊客達到了創紀錄的20萬人,延邊州各大賓館、飯店爆滿,政府緊急動員「農家樂」開門迎客。當然,這些旅客多半是衝着朝鮮族美食去的,而高鐵滿足了他們的願望。
朝鮮族打糕非常有特色,製作方法也很特別。把蒸熟的糯米或者黃米放到木槽或石槽裏,用打糕槌捶成粘糕,喫起來綿軟香口,抗餓。冷麵是朝鮮族最具代表性食品。它用蕎面或小面加澱粉加水拌均,壓成圓麵條,煮熟後浸冷水再去掉,加入牛肉湯,再拌以牛肉片、辣椒、泡菜、蘋果片、醬醋、香油等佐料。入口柔韌耐嚼,涼爽清淡,滑順潤喉,令人食慾大增。還有辣白菜,可謂化腐朽爲神奇。普普通通的大白菜經過精心醃製,便成了人們的最愛,朝鮮族人無論豐儉都少不了它。
朝鮮族人樂觀向上,追求輕鬆快樂的高品質生活。上了年歲的老人豁達灑脫,不囿於家庭束縛,中午約上四五個好友,每人帶一個菜,到公園裡席地而坐,飲酒唱歌,半醉方歸。或者是每人掏三五十元,到飯店聚餐,一杯酒下肚,老人們站起身,推後椅子,原地聳肩舞袖就跳了起來。
朝鮮族人熱愛生活,能歌善舞,每逢節假日便盛裝出行,用歌舞表達情感。伽椰琴彈唱,頂水舞、扇子舞、長鼓舞輪番上演,陶醉了清風,陶醉了月影,陶醉了四方看客。
地處延邊朝鮮族自治州的延吉車務段,企業文化建設主打朝鮮族民俗風情牌,高鐵站設立朝鮮族民俗風情展區,候車室裏隨處可見朝鮮族的揭掛物。每年都舉辦一次具有濃鬱朝鮮族特色的集體婚禮,在候車室演出朝鮮族歌舞節目,深受天南海北旅客歡迎。
如今有了高鐵,我再去延邊州出差十分方便,一天就能走兩個來回。我喜歡去延邊州,想走近朝鮮族人,去欣賞他們,去享受他們給予我的精神盛宴。(此稿刊發在人民鐵道報2019年8月25日副刊)
孫雲海 中國鐵路瀋陽局集團公司融媒體中心記者,集團公司作協副主席,吉林省第九屆文代會全委會委員
原創文章,作者:逐道長青,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s://www.sxyt.net/92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