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利前任董事長再度入獄,曾被舉報挪用2.4億公款
背後有太多你不知道的貓膩。
據包頭市中級人民法院官網消息,包頭市中級人民法院經重新審理,於2019年11月1日依法撤銷對伊利前董事長鄭俊懷的兩次減刑裁定。2019年11月4日,包頭市中級人民法院向鄭俊懷送達裁定,同日,已對鄭俊懷收監。
此次收押時間從2019年11月4日持續到2022年2月16日。對於即將迎來「古來稀」之年的鄭俊懷,恐怕再也不能像十幾年前那樣輕鬆逃過法律的制裁。
一封舉報信,鄭俊懷「二進宮」
2008年9月,鄭俊懷出獄。據媒體報道,鄭俊懷出獄後以「特邀顧問」的身份進入其老部下秦和平所在的黑龍江紅星集團,如今已成爲紅星集團董事長。然而,鄭俊懷與伊利的糾葛並沒有終止。
2011年5月,鄭俊懷再度出發,加入黑龍江紅星乳業,如今成爲紅星乳業董事長,決心東山再起。8年來,紅星乳業似乎業績不錯,鄭俊懷近年來也開始重新頻繁出現於媒體文字中。秦和平在鄭俊懷「身敗名裂」這一關鍵時期給予重要幫助,他們之間的「師徒情分」頗爲人稱道。然而,2013年底,秦和平和「隆瑞食品」的一紙訴狀,卻讓所有人都大跌眼鏡。「徒弟」也只有把「師傅」送上法庭才能獲得想要的公平。
2018年10月24日,「伊利謠言案」宣判,法院以尋釁滋事罪判處鄒光祥有期徒刑一年,緩刑一年六個月;以尋釁滋事罪判處劉成昆有期徒刑八個月。
同日,伊利在重重壓力下官方發布發微博,「實名舉報!懇請徹查鄭俊懷及其保護傘」。
舉報信稱,「2004年前後,時任伊利董事長的鄭俊懷意欲將超2億伊利資產挪爲私用。在款項尚未落實到個人名下時東窗事發,鄭俊懷等多名高管被抓;審判過程中,鄭俊懷挪用2.4億公款的犯罪線索被人爲抹掉,只保留了對其涉案金額較小的訴訟,最終其因挪用1650萬元公款被判服刑6年。
即便被判服刑6年,但是鄭俊懷仍然運作假減刑,減掉兩年半。服刑過程中,監獄對於鄭俊懷的約束形同虛設,他可以出入自如。
在鄭俊懷減刑出獄後,開始更加肆無忌憚的對伊利破壞。在2018年3月,自媒體人劉成昆和鄒光祥詆毀伊利的謠言文章在各網站和社交媒體上廣泛傳播,讓與伊利公司相關的奶農、上下遊合作商、企業員工以及資本市場投資者感到恐慌,最終導致伊利一天市值蒸發超六十億元。
伊利在萬般無奈冒着名譽受損的情況下在其官網發表萬字長文。在時隔一年後,鄭俊懷終於因爲「假減刑」重新被法院審判,可見其舉報效果已見成效,這是正義的勝利,但是揭開真相還未結束。
靠假專利減刑,是誰給的權力?
早在2004年,伊利獨董俞伯偉就曾經公開質疑鄭俊懷違規投資國債等一系列問題,並拋出了華世商貿的問題。當時有報道稱,俞伯偉說,鄭俊懷一直將伊利看成自己一個人的企業,害怕失去對公司的控制權。
而就在2005年,鄭俊懷被捕入獄,根據包頭市法院宣判:鄭俊懷等5名原伊利高管,成立華世商貿,兩次分別挪用伊利集團1500萬和150萬,購買伊利社會法人股票,犯挪用公款罪,鄭俊懷被判刑6年。
但其實當時證據鏈完整、當事人供認不諱的鄭俊懷挪用2.4億公款及諸多涉嫌重大經濟違法犯罪線索的78冊案卷,只選了鄭俊懷挪用公款1650萬這項比較輕的罪名進行了公開審判已經很明顯留有貓膩。
並且在所謂的6年服刑期間,實際服刑過程中如住賓館可隨時回家,並且隨後還以「發明假節水設備專利」和「表現好」爲由減刑2年半,這不得不讓人懷疑這起案件有被人爲運作假減刑的嫌疑,不得不讓我們感受到包頭市法院在重重壓力下,對鄭俊懷予以重重照顧的艱難選擇。
鄭俊懷爲大專學歷,中文專業,從未學習過機械等理工知識,其何以在短短的一年時間、在監獄的環境條件下發明出節水設備並獲國家專利發明?
不可否認,服刑人員利用發明創造獲得專利,是一條爭取減刑的捷徑,但若不查明發明專利是服刑人員在「服刑期間」智慧之作,還是他人在「獄外」代勞,「教育挽救功能」的減刑,就會淪爲憑藉金錢、關係等「贖買」的工具。
一個貪污、挪用上億國家財產的人僅僅實際服刑不到4年,依然可以風風光光的成爲其他乳業的董事長,該案仍疑點重重,孫小果一案或許能推動類似案例重審。
總的來說,以專利爲由減刑確實符合國家規定,但絕不能淪爲權勢人員逃避法律制裁的工具。
雲南省對孫小果案的依法再審,已經牽連出一大串在位不公的關鍵人員。包頭市對鄭俊懷減刑案的「再算舊賬」,是不是也會影響很多對違法人員提供綠色通道的官員仕途。但無論如何,在依法治國的大趨勢面前,我們的政府都對外發出了強烈訊號:那些違反程序規則、一時逃避刑罰制裁的犯罪分子,無論身份有多麼特殊,無論時間過去有多久,真相終會大白於天下,正義固然遲了,但不會缺席。
原創文章,作者:逐道長青,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s://www.sxyt.net/44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