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四診之切診——指尖上的密碼
原標題:中醫四診之切診——指尖上的密碼
中醫的傳統診斷方法中,少不了「切診」。中國古代醫學家很早就發現了人體血脈的跳動和心臟是同步的,經過長期的摸索實踐,切脈逐漸科學化。
《難經六十一難》曰:「經言望而知之,謂之神;聞而知之,謂之聖;問而知之,爲之工;切脈而知之,謂之巧。何謂也?然,望而知之者,望見其五色,以知其病;聞而知之者,聞其五音,以別其病;問而知之者,問其所欲五味,以知其病所起所在也;切脈而知之者,診其寸口,視其虛實,以知其病,病在何藏府也。」
首先我們先來說一下這把脈的位置。我們現在用的一般叫寸口脈,把食指貼着這個掌根(大拇指根部)的那條紋,就是所謂的掌後的橫紋,食指放在近肘的方向而不是近拇指的方向,食指邊緣緊貼這條橫紋(是貼着,不是按住、壓住);
然後把中指從向肘的這個方向並上去,中指和食指緊緊並排在一起,這時中指會摸到手腕上有一塊隆起的骨頭,這就是所謂的「掌後高骨」了,
再把無名指也並上去,跟中指並排在一起,這時候要注意,中指和無名指不要並緊了,要稍稍留一條小縫隙。
這時候這個手指就排布好了,看上去呢,三指並排,中指和無名指的中心距離要比食指和中指的中心距離稍大一些。
左手主要管左側身體的區域,右手主要管右側身體的區域。
食指的位置叫寸部,主上主外,上指頭、頸、肩這一塊的地區,外主體表,皮膚、肌肉這一塊,所以也主表證;
中指的位置叫關部,主中,由上往下看,是主整個胸腹腔的部分,下面一般可以管到肚臍附近,由外往裡看呢,是主除了上面說的表和裡頭的腸胃(消化系統)以外的全部地區,包括肝、心、脾、肺、胰等全部的器官,所以也叫半表半裏,主半表半裏證;
無名指的位置叫尺部,主下主裏,下指肚臍、小肚子以下的部分,包括腎、膀胱、前後陰等,裏指裡頭的這整個的消化系統,主要是腸,也主裏證。
但由於這個胃處在胸腔,所以他雖然是消化系統的一部分,但一般在關部反映的比較多,反映在尺部的比較少。同理,這個食道由於比較靠上,所以這個食道、氣管的問題有時也會反映在寸部,不單純在關部反映。
沉 浮 脈 象
浮沉在這裡有兩種情況。一種就是我們把手輕輕地放到脈上,只稍稍加了點力,就能摸到明顯的脈動,這就叫浮。
要是一直摸不着,要不斷加力,快要或者已經按到底了,都幾乎或者已經按到骨頭了,才能摸到明顯的脈動,那麼這個就叫沉。
如果浮的時候沒摸着,還得稍加點力往裡按,但又不至於到沉那種地步,那麼這個就叫不沉不浮,也可以根據用力大小的情況稱之爲偏沉(用力較多)偏浮(用力較少),統稱爲中。
另一種就是當我們三個指頭平衡用力向下尋脈的時候,只明顯地感到了寸部的脈動,而關、尺部遠沒那麼明顯,這也叫浮,或者叫脈上促,就是向上靠的意思;如此類推,寸關不明顯而尺明顯,也叫沉;寸尺不明顯而關明顯,也叫中。
這種脈,明顯與不明顯的區別比較嚴重時就是脈書上所謂的動脈了,「無頭尾,大如豆,厥厥然動搖」那個,一般主痛。哪痛啊,出現在哪個部位,它對應的地方就痛,簡單、直接。
浮呢,主上,主外,主表,跟上頭那個寸部相似;沉呢,主下、主內、主裏,跟上頭那個尺部相似;中呢,主半表半裏,跟上面那個關部相似。
那麼爲什麼這個脈會有浮沉之別呢?一般來說,就是人體的保護機能與外來之邪作鬥爭,首先想從表這個地方解決問題,津液氣血都集合到這,氣血充足,脈就現浮象;當在這裡不能解決問題了,邪向裏挺進,正氣往裡退,氣血津液又集中到中部(半表半裏)來了,脈就現中象;邪氣再勝再往裡進而正氣再戰敗再往裡退卻,就全退到裡面來了,在這裡積蓄力量要跟病邪作殊死決戰,正由於這個力量(氣血、津液)的積蓄,脈就現沉象。
簡而言之,正氣(津血、氣血)在哪集結,就會在脈的相應部位有所反映。
大小 快慢 硬軟 浮沉 勻亂
1、脈大小。主管察氣。脈大氣旺,脈小氣虛。
2、脈硬軟。主管察火,脈硬火多,脈軟火少。
3、脈勻亂。主管察安危。脈勻則心臟平安;脈亂則心臟危險。
4、脈浮沉。主管表裏。脈浮是表症,脈沉是裏症。
二十九脈診斷口訣
浮脈:浮輕取,重按無,浮如木在水中浮,浮而有力多風熱,浮而無力是血虛。
遲脈:遲脈來,一息三,脈來極慢記心間,遲司髒病或多寒,虛實之間仔細研。
沉脈:沉重按,脈才顯,如石投水必下潛,沉而有力爲冷痛,沉而無力是虛寒。
虛脈:虛脈形,皆無力,浮大而軟無根砥,脈虛身熱爲中署,氣虛正虧身無力。
數脈:數脈來,息六至,脈來快速用心記,浮沉虛實須分別,君相之火不同治。
實脈:實脈形,大而長,三候充實力最強,新病見實邪氣盛,久病見之病主殃。
澀脈:澀脈狀,刮竹形,細遲短滯似欲停,血少津枯氣血痹,女人非孕即無經。
微脈:微如絲,按若無,欲絕非絕微脈呼,五勞六極諸虛病,猝病有生久難圖。
洪脈:洪滿指,似波瀾,來時雖盛去悠然,洪主病進邪氣盛,脹滿胃反治頗難。
緩脈:緩四至,是脈形,從容和緩號爲平,或因脾虛風溼病,是病非病仔細評。
緊脈:緊如索,是脈形,拘急彈指切如繩,寒傷內外病主痛,浮沉表裏要分明。
濡脈:濡脈形,浮柔細,水面浮棉弱無力,產後病中見猶可,平人無根須憂慮。
滑脈:滑脈狀,頗費猜,如盤走珠應指來,宿食痰熱胸中滿,女脈調時應有胎。
弦脈:弦脈形,脈挺然,弦脈端直似琴弦,弦應肝膽痰飲痛,大小單雙分輕重。
長脈:長迢迢,過本位,指下按之柔爲貴,長主心腎根本壯,長大急硬火之罪。
弱脈:弱脈形,沉柔細,如棉在水力不濟,陽氣衰微精血虛,老人猶可少壯忌。
短脈:短縮縮,喻如龜,藏頭縮尾脈中推,短主諸病皆難治,蓋因真元氣多虧。
芤脈:芤脈形,中間空,芤脈按之軟如蔥,火犯陽經血上溢,熱傷陰絡下流紅。
細脈:細脈候,細如線,沉取極細終不斷,憂勞過度氣血虧,溼邪鬱結也常見。
散脈:散脈候,浮而亂,中候漸無按不見,產爲生兆胎爲墮,久病逢之魂欲斷。
伏脈:伏脈狀,仔細求,下指推筋着骨頭,氣鬱寒凝食內結,欲吐不吐邪閉由。
革脈:革浮取,脈繃急,革脈形如按鼓皮,女人半產並崩漏,男子營虧或夢遺。
動脈:動脈跳,數在關,無頭無尾豆形園,動脈主病痛與驚,少陰動甚妊子焉。
促脈:促脈數,時一止,如馬急行偶失蹄,炎炎火盛亡津液,喘嗽狂斑毒最急。
牢脈:牢沉取,脈堅強,牢形實大合弦長,積聚內結寒疝痛,奔豚痃癖氣爲殃。
結脈:結脈緩,時一止,結脈形狀記心裡,疝瘕鬱結寒氣盛,情志不遂也致之。
疾脈:疾脈來,躁而急,脈來一息七八至,亢陽無制真陰竭,喘促聲嘶病危矣。
代脈:代脈止,不即還,良久方來是真傳,久病見代病難治,孕者生兮癇者安。
——————————————————————————————————————————————
(如果你是一名基層醫生,想要了解更多最新最有用的中醫知識,可以關注中科盛元中醫研究院公衆號:zksyzy)
*
北京中科盛元中醫研究院,唯一國家級中醫傳承機構,是一家以醫學、醫藥研究專科爲主攻方向,集產、研、教爲一體的綜合性中醫藥研究機構。依託中科盛元中醫研究院獨家發明專利爲載體研發出一種簡便和行之有效的安全綠色健康療法——新一代中藥貼敷綠色療法,推動基層醫療中醫適宜技術的運用和發展。2019年,北京中科盛元中醫研究院在中醫藥管理局的批准下成立了中醫綠色療法專業委員會,爲中醫藥專家學者提供相互學習的技術交流平臺。
原創文章,作者:逐道長青,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s://www.sxyt.net/3167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