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色印記 | 走進武警江西總隊吉安支隊井岡山中隊——跨越時空,那一抹紅鮮亮如初
井岡山,「中國革命的搖籃」。駐守在這裡的武警江西總隊吉安支隊井岡山中隊組建62年來,注重從紅色歷史中獲取「奔騰的地火」,一茬茬官兵矢志鐵心向黨、赤誠一心爲民,連續31年被評爲標兵(先進)中隊,1996年被武警部隊授予「井岡山模範中隊」榮譽稱號,2006年被國務院、中央軍委授予「井岡山愛民模範中隊」榮譽稱號,榮立一等功1次,二等功3次,三等功13次,被譽爲井岡山精神的傳播者、井岡山建設的生力軍、井岡山平安的守護神。
根植在這片充滿紅色記憶的神聖土地上,井岡山中隊歷經幾十年風雨,始終把聽黨指揮作爲強軍之魂,模範踐行爲民服務宗旨,部隊建設全面進步、全面過硬,成爲飄揚在革命搖籃的一面旗幟。
2020年12月31日,武警井岡山中隊在井岡山革命烈士陵園展館前開展入隊儀式。萬立恆攝
傳承紅色基因 照亮奮鬥之路
在武警井岡山中隊,每逢新兵下隊、人員調入,喫的第一頓飯是紅米飯、南瓜湯,上的第一堂課是井岡山鬥爭史,收到的第一份禮物是井岡山革命故事集,第一次外出是去井岡山革命烈士陵園,唱的第一首歌是井岡紅歌。
「兩年零四個月的井岡山鬥爭,4.8萬名烈士拋頭顱、灑熱血,其中留下姓名的僅15744人,他們用生命譜寫一曲曲悲壯讚歌,生動地詮釋了信仰的真諦。」在井岡山革命烈士陵園,講解員爲新戰士講述着井岡山革命鬥爭的故事。
身懷六甲的伍若蘭,面對敵人吊打、踩槓子、插竹籤、坐老虎凳、灌辣椒水等種種酷刑,大義凜然地喊出:「若要我低頭,除非日從西邊出,贛江水倒流!」90後新戰士盧得運被紅軍戰士的英雄故事震撼了。
入伍前,盧得運喜歡玩網遊、追熱劇,剛到中隊不久就打起了當兩年兵退伍回家的「小算盤」。經過井岡山紅色教育的洗禮,盧得運的態度發生了質變,他說,「當年的紅軍才是真正的明星!」
2020年12月31日,武警井岡山中隊紅色講解員在井岡山革命博物館,爲剛下隊的新兵講述革命烈士的感人事跡。萬立恆攝
後來,盧得運不僅光榮地加入了黨組織,還利用課餘時間熟讀紅色歷史,成爲支隊小有名氣的紅色講解員,經常深入井岡山革命博物館等地宣講紅色歷史,傳播紅色文化。
記者在武警井岡山中隊營區看到,朱德的扁擔、楓樹坪、一根燈芯等紅色雕塑隨處可見,綜合訓練場邊的牆壁上布設了井岡山鬥爭史主題浮雕。爲了讓官兵在耳濡目染中深植紅色基因,每逢「清明」「七一」「國慶」等時節,邀請老紅軍曾志、三灣改編見證者李立等革命先輩的後代上傳統教育課。
中隊指導員李傑說:「不論時代如何發展,不管形勢怎樣變化,武警井岡山中隊始終堅持用井岡山精神建隊育人,把優良傳統變成紅色基因,根植於官兵靈魂深處,讓井岡山精神成爲官兵不懈追求奮鬥的精神動力。」
像打仗一樣訓練 像訓練一樣打仗
從井岡山下通往茨坪景區的道路上,有一個名爲「勝利的號角」雕塑,非常引人注目。
勝利是對軍人的最大獎賞,也是軍人追求的最高榮譽。多年來,武警井岡山中隊堅持把履行使命任務作爲對黨忠誠的生動實踐,無論是擔負固定勤務,還是遂行臨時任務,敢於勝利始終是官兵履職盡責的精神內核。
打贏本領是用汗水澆灌出來的,是靠訓練磨礪出來的。「寧要真實的及格,不要虛假的優秀。」中隊長張龍告訴記者,中隊以往參加射擊考核時,會提前校出10支打得準、彈着集中的「考核專用槍」。這10支步槍爲中隊贏得了很多榮譽,被官兵冠以「神槍」的美名。
後來,中隊開展「和平積弊大起底大掃除」活動,排長熊鍾對此提出了質疑,「固定用槍打靶不符合實戰要求,練不出真本領,建議予以取消。」「支隊馬上要舉行比武,現在重新練習肯定來不及,如果現在改變套路,豈不要砸了自己的招牌?」有官兵當即表示反對。
「憑藉『神槍』我們可以笑傲一時,但總會有露餡的一天。掃除和平積弊,必須從清理訓練假把式做起。」「訓練不實,戰場就要喫虧。我們不能因爲害怕丟面子,就放棄實戰標準……」
觀點在激烈地碰撞中越發清晰起來,中隊黨支部當即拍板做出決定:就從今天開始,徹底丟掉對「神槍」的依賴。隨後,10支 「神槍」被雪藏,官兵感受到了實實在在的壓力,紛紛鑽研訓練方法,實戰化意識在官兵頭腦中深深紮根。
依託山區複雜地形,中隊把部隊拉到山上練體能,鑽入叢林練戰術,帶進溝壑練協同,每季度參加魔鬼周訓練,在艱苦環境中錘鍊官兵克敵制勝本領。
2017年6月19日,武警井岡山中隊官兵參加魔鬼周極限訓練。圖爲官兵組織叢林搜索。吳偉攝
井岡山山高林密、險象環生,針對隨時可能出現的泥石流、山火、雨雪冰凍等情況,中隊制訂了外圍警戒、道路疏通、人員轉移、山地撲火等13種想定預案,定期更新戰備物資、檢修戰備車輛,時刻準備上一線、打頭陣。
「一腔男兒血,滿腔報國志,戰士生來就爲上戰場……」近年來,中隊先後在各類軍事比武中5次奪冠,7人獲得「勇士勳章」,13名官兵被表彰爲「訓練尖兵」,圓滿完成泰和大橋坍塌救援、抗擊雨雪冰凍災害和央視春晚分會場安保等大項任務30多起。
「有困難找武警!」
「有困難找武警!」在井岡山,羣衆遇到困難,首先想到的就是找武警戰士。
2014年4月12日,第五屆中國井岡山國際杜鵑花節開幕。筆架山景區索道因機械故障導致一轎廂墜落,造成1人死亡,4人受傷,219名遊客滯留轎廂,1000多名遊客被困山上。
事故發生後,中隊官兵立即趕赴現場。面對山路兩旁深不見底的懸崖,戰士們用繩子把身體拴在一起,拽着繩子一段一段地往上爬。有的割傷了手臂,有的磨破了腳掌,但是沒有一人叫苦叫累,先後解救受傷遊客4人,運送29名老人、孕婦和兒童平安下山。
回想當年的救援現場,受傷遊客梁秋潮清楚記得,一個滿臉稚氣的戰士爲了抬起壓在她腿上的鋼板,鋼釘直接扎進了手中。「他們是最可愛的人!」梁秋潮說,「真的,我特別感謝他們,是武警戰士救了我的命。」
「紅軍在最困難的時期,仍想着讓老百姓喫飽肚子,我們作爲紅軍傳人,反哺老區是義不容辭的責任。」支隊政委秦智勇介紹,中隊經常利用節假日,組織官兵走進敬老院,開展清掃、理髮、洗衣、曬被等活動,每到農忙時節,幫助農戶插秧、割稻、曬穀,唱響了新時代的愛民之歌。
武警井岡山中隊官兵幫助駐地村民收割油菜。曹先訓 攝
中隊附近住着一位嚴炳光老人,子女常年在廣東打工。戰士們看到大爺年紀大了,有空就會上門幫助打掃衛生,拉拉家常,結下了深厚的情誼。每年老兵退伍時,嚴大爺都會早早起牀,等退伍老兵經過他家門口時,他就點燃一掛鞭炮,在爆竹聲中目送戰士們遠去。「空巢老人送親人」的故事在井岡山傳爲佳話。
凝聚每份愛,點燃顆顆星。這幾年,中隊積極開展「大手拉小手」「溫暖進家庭」愛民助學活動,今年以來,中隊先後幫助結對幫扶村銷售禽類肉類製品1000餘斤、茶葉近70斤,各類山貨200餘份,駐地羣衆飽含深情地說,「在你們身上,我看到了當年紅軍的影子。」
原創文章,作者:逐道長青,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s://www.sxyt.net/2503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