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藏着一座800年的江南古村,都是徽派建築,可惜沒有保護好
如果要說哪裡的古村落最能打動人,無疑就是江南水鄉比較有代表性的宏村、西遞等古村落。它們就像一位小巧玲瓏、水靈神秀的美女,讓接近它們的遊人都沉醉而不能自拔。
今天,將要探訪的也是一座徽派古村落,但卻不是在江南,而是在河南,它就是河南省新縣的丁李灣村。>
因此,不用去江南,在這裡也可以欣賞到原汁原味的徽派水鄉風採。
丁李灣村始建於明代初期,由於當時的人口遷徙,許多江南人士在這裡安居,便逐漸形成了具有徽派風格的村落。根據當地老人講,這個村子在60年代的時候還是保存的挺好,可惜在之後的動蕩歲月中,丁李灣遭遇大劫,再加上這些年自然或者是人爲破壞,丁李灣完全變了一個模樣。
據說村裏人丁最盛的時期是在乾隆年間,當時有房屋600多間,是近千人居住的村落。到如今只剩一百多間房屋,人口也不到鼎盛時期的一半,一座歷經幾百年的村落,正慢慢退出歷史舞臺。>
來到村子前,村頭便是一塊大水塘,在水塘的旁邊,一座木頭搭建的簡易大門,就是村落的南門。行走在水塘岸邊,一排青磚白牆的民居一字排開,高聳的屋檐非常具有視覺的衝擊,再看看水塘中民居的倒影,江南水鄉那種雅致感覺油然而生。
近距離欣賞這些豫南建築風格的民居,會發現建築上的磚雕、門樓上的石雕、以及木質雕刻隨處可見,哪怕歷經數百年,依然栩栩如生。>
看了這麼多棟民居,發現這裡宅院的大門上方都有一個圓孔,也不知道這個是什麼意思?還是有什麼作用!
走進丁李灣村,可以發現這裡的民居建築,底層都是用石頭先壘一段,然後才接上青磚砌起來,使得整面牆都非常的美觀也結實。>
問了一下當地村民,他們說這是以前的人們用糯米、窯灰和石灰按一定比例混合做成的,可以跟磚融合成一體,非常堅固也耐腐蝕,差不多就相當於現在的水泥吧!只是如今社會在有了水泥之後,已經不再需要這些古老建築的材料,估計現在很多人已經不會做了。
走在村中道路上,這裡的村道都是非常的窄,路面也都是用石塊、石板鋪成,偶爾還有幾級臺階。這裡房屋的門檻也是比一般農家民居的要高一些,
而最讓人頭疼的是村子裡不管是民居還是巷子,感覺到處都是門,進了大門還有小門,就像是逛迷宮一樣,>
好在村子不大,不然真的就迷路了。
行走一圈村中的老宅院、村道,你會發現這裡徽派建築特有的清雅韻味依然不減,唯一可惜的是,有非常多的民居古建築沒有得到很好保護,看着挺讓人傷感。
希望在以後的日子中,古村能保護好剩餘的古建築,讓更多人欣賞到古建築呈現的藝術。>
原創文章,作者:逐道長青,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s://www.sxyt.net/21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