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特色的民族偉大復興之路

中國特色的民族偉大復興之路

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重要講話中指出:「中國共產黨一經誕生,就把爲中國人民謀幸福、爲中華民族謀復興確立爲自己的初心使命。一百年來,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中國人民進行的一切奮鬥、一切犧牲、一切創造,歸結起來就是一個主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習近平總書記同時強調:「走自己的路,是黨的全部理論和實踐立足點,更是黨百年奮鬥得出的歷史結論。」這一重要論述,精闢闡明了中華民族從苦難走向復興的關鍵所在。

開闢農村包圍城市的民主革命道路。近代中國是一個以農民爲主體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東方大國,這一特殊國情決定了中國革命必須走自己的路。1927年大革命失敗後,以毛澤東同志爲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根據中國的具體國情和革命的特點,成功開闢了「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道路。我們黨正是沿着這條道路,經過二十八年的浴血奮戰,奪取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偉大勝利,建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

開闢「一化三改」的社會主義革命道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必須建立符合我國實際的先進社會制度。1953年6月,毛澤東同志提出以「一化三改」爲基本內容的過渡時期總路線,開闢了一條適合中國國情的社會主義改造道路。

探索符合中國國情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社會主義制度確立後,黨領導人民開始積極探索符合中國國情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1956年4月,毛澤東同志在《論十大關係》中明確提出關於怎樣建設社會主義的根本指導思想,同年9月召開的黨的八大,明確指出我國國內主要矛盾,提出黨和全國人民當前的主要任務是要把我國儘快從落後的農業國變爲先進的工業國。八大前後,黨對什麼是社會主義和怎樣建設符合中國國情的社會主義進行了深入思考,爲黨在後來提出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路線和綱領開闢了道路。

開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道路。「文革」結束後,以鄧小平同志爲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開始了新形勢下建設社會主義道路的探索。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果斷作出了把黨和國家的工作重點轉移到社會主義建設上來的戰略決策,成爲開闢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新起點。1982年9月,鄧小平同志在黨的十二大上宣布:「把馬克思主義的普遍真理同我國的具體實際結合起來,走自己的道路,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這就是我們總結長期歷史經驗得出的基本結論。」在此基礎上,黨的十三大系統闡明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和基本路線,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更加完善。黨的十三屆四中全會後,以江澤民同志爲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把「建設什麼樣的黨、怎樣建設黨」作爲探索實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核心內容,成功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推向二十一世紀。黨的十六大後,以胡錦濤同志爲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堅持以人爲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成功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堅持和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康莊大道。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爲核心的黨中央,領導黨和國家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這個新時代,是奮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時代。爲了實現這個奮鬥目標,必須將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相結合,深入探究、不斷拓寬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路徑。爲此,黨的十九大報告對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道路作了詳細的闡述。實踐證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一條通往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康莊大道、人間正道。堅持走這條道路,具有無比廣闊的舞臺,具有無比深厚的歷史底蘊,具有無比強大的前進動力。

回顧百年歷史,可以看到黨開闢和領導的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之路,是一條既一脈相承又與時俱進的發展道路。在以習近平同志爲核心的黨中央領導下,「堅持獨立自主走自己的路,毫不動搖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我們就一定能夠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作者爲天津市中共黨史學會會長、南開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

原創文章,作者:逐道長青,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s://www.sxyt.net/208033/

發佈留言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