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華錄》裡的大宋美學:跟著神仙姐姐看非遺
最近電視劇《夢華錄》大爆!
話題熱度居高不下!
目前播放量就已經高達15億!劇中看點不僅有神仙姐姐劉亦菲的加持,還有眾多令人驚嘆的中國傳統文化。
﹫宋文化
《夢華錄》? 非遺技藝
“香煙如雲,數里不絕”的燒香,指彈橫抱的南音琵琶,幾近失傳的茶藝——茶百戲,宋代五大名窯之首的汝窯……
這些均已被納入我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那就讓我們一起去看看《夢華錄》中的非遺究竟有多酷炫!
宋·茶技藝
﹫宋代
宋文化 ? 茶百戲
矮紙斜行閒作草
晴窗細乳戲分茶
影視劇中的茶藝,來源/電視劇《夢華錄》片段
你以為這是咖啡拉花?
不!這是宋代以茶為畫的茶道藝術。
我們一直所熱衷的咖啡“拉花”,古人早在千年前茶藝界就玩得風生水起啦!
在宋代,茶文化發展達到巔峰,上至王公大臣、文人僧侶,下至商賈紳士、黎民百姓,無不以飲茶為時尚。
宋茶是從一塊餅茶開始,將茶葉研成末,再以熱水沖之,“碾茶為末,注之以湯,以筅擊拂,”而這種加入熱水的動作被稱為“點”,這便是“點茶”的由來。
一套完整的茶藝要經過炙茶、碎茶、碾茶、羅茶、侯湯、燙盞、取茶粉、調膏、注湯、擊拂、分茶等十幾道工序。
劇中趙盼兒所展示的茶藝便是宋代的茶道藝術——茶百戲,又稱分茶、湯戲或茶戲。
以研膏茶為原料,用清水使湯紋水脈(即茶湯懸浮液)幻變出圖案,即劇中趙盼兒用茶匙點清水在茶湯裡所作的“繪畫”,古人又稱之為水丹青。
茶百戲vs咖啡拉花
與咖啡拉花不同,茶百戲只用清水,便在茶湯表面幻變圖案,咖啡拉花則是將牛奶加入咖啡,由兩種不同顏色疊加形成的圖案。
想要用清水在茶湯上作畫,則需快速攪拌茶水直至出現細膩的泡沫,才能用清水在茶上勾勒出畫面,作畫必須一次性在幾分鐘內完成,由於“畫紙”材質特殊,具有流動性,茶湯上的畫面最多可維持15分鐘。
清水幻變是茶百戲獨特的文化基因,利用茶湯流動、靈動、變幻的特徵,與中國畫的意境美、線條美和朦朧美相得益彰。
宋趙佶《文會圖》(局部)
茶百戲宜慢不宜快,所念皆所幻,最後所繪圖案皆取決於你的心境與專注程度。
奉上一幅茶百戲製作步驟圖,
感興趣的小伙伴可以試一試喲!
宋·瓷器技術
﹫宋代
宋文化 ? 茶盞
何年碧像靈巖棲
踏碎瓊瑤盡作泥
宋劉松年《攆茶圖》
宋代文人對茶文化的喜愛與推崇影響了茶具的發展,促使瓷器業不斷變化茶盞的樣式。
比如,宋人酷愛花茶,就有了桃花茶配海棠盞,蓮花茶配蓮瓣碗……花樣眾多,可謂風雅至極。
《夢華錄》中提到的宋代茶具“九九歸元”與《茶具譜贊》上記載的宋代十二茶具基本吻合。
宋“十二茶具”
一作秘色、一作粉青、一作梅子青,一作紅窯變。
一作黑色、一作白色、一作米黃冰裂、一作天青,一作兔毫。
宋代茶盞中最有名的當屬建盞。
建盞要經過拉坯、素燒、上釉等13道工序。燒製流程繁瑣細緻,成品率極低。
黃兔毫“束口盞”
“建窯”為中國宋代八大名窯之一。建窯建盞,是中國古代黑釉瓷的傑出代表。宋時的建窯建盞,是皇室御用的飲茶鬥茶珍稀茶器。
查看更多詳情
曜變束口建盞
曜變為宋代建盞最為奇絕稀有的釉色品種,其斑紋以不定量的狀態組合成一個個群落,每一個群落的斑核數量、斑核大小、周圍光暈色彩都不盡相同,幾乎沒有對稱性,生成斑紋的契機稍縱即逝。
查看更多詳情
國禮油滴束口建盞
此件作品韻味獨具,釉面油滴形神俱在,將黑釉的單純與窯變的紛繁形成對比。
其背後蘊藏的是一種和諧自然、樸素玄妙的審美情趣,是雅與俗、巧與拙雙重藝術性的成功表現。
查看更多詳情
非遺文化
@宋代
《夢華錄》的大熱讓我們重新認識了宋代茶文化的雅緻,從工藝(茶拉花)、社交(鬥茶令)再到器具(建盞),北宋人將茶文化細化成了一種來源於日常但又超脫出現實生活的藝術形式。
希望大家能通過茶百戲,在了解傳統茶文化的同時,認識到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珍貴,喚醒對傳統文化的熱愛。
最後,讓我們一起守護傳統文化這上下五千年的傳承!
開啟數字非遺的旅程
了解更多非物質文化遺產
-End-
原創文章,作者:逐道長青,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s://www.sxyt.net/17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