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王朝1566》:一個你絕對沒有在意的封神細節!
影視是一門視覺藝術,一部好劇的基礎是畫面優美、震撼,鏡頭運用嫺熟,讓觀衆看起來舒服。
其次是劇本要好,故事情節跌宕起伏,絲絲緊扣、邏輯嚴密,價值正遠,能引人深思,震撼靈魂。
然後是演員演繹,情緒渲染。
當時震撼無比,事後回味無窮。
>
但是上面這些都是一個好劇的基本標準,當大部分劇都達到這個水平的時候,內卷開始了。
從哪裡開始卷呢?從細節開始,卷到極致處便是神劇了>
(豆瓣9.7分)
。
本文介紹一部國產神劇《大明王朝1566》,看了三遍《權力的遊戲》和三遍《大明王朝1566》之後,就畫面、劇本、對白和演員而言,《大明王朝》絲毫不亞於《權力的遊戲》,
在某些細節處絕對超出權遊。>
至於名氣不如「權遊」原因有很多,有資本的原因,有題材的原因,也有推廣的原因等。
《大明王朝1566》>
本文介紹一下大明王朝衆多考究細節中的一個,
主要人物出場時候的背景書法畫面的字體考究。>懵:「這是個什麼鬼?>
」
大意是每個主要人物出場的時候,背後會有一個背景畫面,背景畫面有時候會是書法字帖,書法字帖又是用不同的風格的字體書寫。
爲什麼要用不同的書法字體?有什麼講究?
>
一般來說觀衆看劇的時候大部分狀態被故事情節、演員對白、人物衝突甚至是演員顏值帶動着,
很少有人去看背景畫面是什麼?背景畫面有什麼未說之意?>
而且背景畫面切換很快,大多也是一閃而過,
出錯一般也看不出來,出彩也無人發現>
,因此很少有劇在背景畫面上投入太多精力!
爲什麼在背景畫面上大費周章?
>
個人認爲背景畫面體現出的是人物對自己工作區域的布置,(書房)是最能體現出一個人的個性、認知和格局的地方。或許
>
單獨看畫面也看出什麼特別之處,也不過如此。但是如果把每個人的性格、認知差和背景畫面對應起來,細節做到如此地步,我只能說《大明王朝1566》這部劇能封神肯定是有原因的!
01嘉靖帝>
(顏體)
>
嘉靖帝,是本劇最大的人物,也是主角。
嘉靖帝自幼時就聰敏過人,讀詩幾次後就能準確背誦《孝經》《大學》及修身齊家治國之道。
15歲登基,御極45年,殺過清流>
(楊廷和、沈煉
),
罷過貪官>
(嚴嵩父子)
,
天質英斷,智鬥滿朝悍臣,在他的勵精圖治下有過嘉靖中興>
。也曾迷戀修醮煉丹,
25年不上朝>
,美其名曰:「與民休養,無爲而治。」
嘉靖帝智力是非常高的,十幾歲登基登基便能降伏前朝老臣。治國有方略,御人有手段,能駕馭嚴嵩老奸巨猾之輩,也能識別徐階、張居正清流名臣。
心志堅定,曾因爲議禮之爭,和滿朝文武對峙長達一年大獲全勝。
也憂國憂民:「人心似水,民動如煙。
多疑自負,嘉靖帝對他兒子裕王的一句話:「哪有永遠的賢臣?有時候賢與不賢也由不得他們,賢時便用,不賢便黜。」
嘉靖帝每次出場的時候都是用
顏體>
書寫的道德經。道德經是因爲嘉靖帝非常尊崇道教,在本劇中也經常引用道德經經文。
但是使用顏真卿的
顏體>
書寫道德經是有非常講究的,本文探討的細節之處便是背景畫面的
不同字體>
使用。
顏真卿書法,剛中含柔,方中有圓,直中有曲>
。左右基本對稱,出之以正面形象,渾厚剛健,方正莊嚴,齊整大度,「元氣渾然,
不復以姿媚爲念」,>
簡直皇家御用的帝王之體。>
蘇軾曾說:書至於顏魯公,畫至於吳道子
>
。顏魯公便是顏真卿無疑,另外顏真卿一門多忠君之後,著名的天下第二行書《祭侄文稿》,就是顏真卿的侄子爲國陣亡時悲憤較佳的時候寫出來的,
皇帝也有提醒諸位大臣爲臣要忠的一層意思。>
因此顏真卿書法的
蒼茫厚重
>
配上《道德經》
大象無形,
>
更能襯託出嘉靖帝的帝王品味
,
>
也突顯了
高高在上的地位,不可捉摸的心思。
>
02嚴嵩>
(無體之體,無法之法)
嚴嵩是整個華夏史上都比較名列前茅的權臣。陰險狡詐,能識人斷事,胡宗憲是他最得意的學生,也非常善於揣摩皇帝的心思。
嚴嵩死死地抓住三條要務,
一是替皇帝辦人>
(皇帝之憂)
,二是替皇帝辦事
(
>
皇帝之職
)
,三是「清詞」寫的極好
(
>>
皇帝之好
)
>
(
青詞是
道士上奏天庭或徵召神將的符籙
)
。辦人是說那些和皇帝對着幹的,不管對錯,一律拿辦,辦事是說在關鍵位置上嚴嵩還是安排了一些老成謀國的大臣實心用事
(如胡宗憲)
。
辦人、辦事以分君憂,妙筆青詞助君之興,君焉能不好之。>
嚴嵩和皇帝的關係是,嚴嵩預判了嘉靖帝的想法,嘉靖帝預判了嚴嵩的預判。嚴嵩知道嘉靖帝預判了他的預判而裝作不知道,嘉靖帝不知道嚴嵩是否知道了他預判了嚴嵩的預判,而不停試探。
>
嚴嵩身後的這幅字帖,
一是背景離得太遠,畫面不算清楚;二是全部是草書,個人只能認出區區幾個字,費了老牛鼻子勁才找到出處。
不似其他幾位書法字帖都有明顯的風格特點,非常符合嚴嵩老奸巨猾的風格,
大隱隱於無形>
,沒有風格便無從推測,無法之法,無相之相,
微妙玄通,深不可識。
嚴嵩>
出場的時候的背景畫面是
明朝早期的書法家宋廣的作品>
,從技法上看,師從
王羲之
、王獻之、張旭、懷素,略變其體,書風縱橫俊發。從審美品味上看,高出王羲之的
衆美之美>
的流俗,僅次於顏魯公大美不工
。
劇組相信
嚴嵩
>
是本劇中
唯二的
>
在境界上能
接近並僅次於
>
嘉靖帝之人
,
>
另一個是
海瑞,
>
會在另外一篇文章介紹。
僅從書法
字體
>
上看,此
書帖
筆畫精熟,流利飛動,風度灑脫,是其草書的典型面貌。古人論及草書方圓之道稱:「書一於方者,以圓爲模稜;一於圓者,以方爲徑露。蓋思地矩天規,不容偏有取捨。」
但是線條多連綿圓婉,筆力不足,缺乏筋節,正是暗含嚴嵩其人,術智過人,正節不足。
>
從內容上,這首是元代虞集的思鄉曲《風入松》
(風燭殘年的嚴嵩song)
,
表達了作者厭倦官場生活,渴望歸鄉的心聲>
(假的)
。原文如下:
畫堂紅袖倚清酣,華發不勝簪。幾回晚直金鑾殿,東風軟、花裏停驂。書詔許傳宮燭,輕羅初試朝衫。
御溝冰泮水挼藍。飛燕語呢喃。重重簾幕寒猶在,憑誰寄、銀字泥緘。報道先生歸也,杏花春雨江南。
華發不勝簪
>
,
意思是告訴嘉靖帝,多年來爲臣夜以繼日,不辭勞苦。如今我已經老了,別無他志,只求告老還鄉。現在因爲國事勞頓,內憂外患,想返不能返。
重重簾幕寒猶在
,
>
詩中的柯敬仲雖然隱居,但是對他的流言蜚語並沒有有片刻停止。
嚴嵩是在告訴嘉靖帝,爲皇上分憂解難那麼多年,拿辦了那麼多人,肯定會有諸多非議之聲。皇上英明神武,肯定超出前朝皇帝,不會相信這些胡言亂語。
>
(
爲啥嚴嵩家裡的畫皇帝可以看到?大明朝任何大臣在家或是衙門的一舉一動,皇帝都可以知道,何況是嚴嵩這樣的重臣,因此嚴嵩也絕對是玩弄心理的高手,會在另外一篇詳述)
。
(影視劇中劇照,看的眼都瞎了)
(百度圖片,一模一樣)
03胡宗憲>
(黃庭堅體)
胡宗憲是嚴嵩的學生,胡宗憲雖然也老謀深算,
但是不同於他的老師,他
公忠體國,能夠大節面前犧牲小義
>
。在國家大節之前犧牲和嚴嵩的師徒小義。
能夠帶出戚繼光這樣的千古名將,可見識人、用人可見一斑。
胡宗憲出場背後畫面是戚繼光書寫的《送李小山歸蓬萊詩》,雖是戚將軍書寫,
但是是黃庭堅的字體>
。
原文:
(蚤年結社蓬萊下,塞上重逢各二毛。天與龍蛇並筆陣,地分貔虎愧戎韜。朔原酒盡雨聲細,島嶼人歸海氣高。叢桂芳時應入戲,扁舟隨處任君豪隆慶庚午夏六月孟諸子戚繼光書於薊東之蓮甓齋。)
詩文
霸氣外露,胸藏天地,勢入雲霄>
。精妙
之處是
黃庭堅字體>
深藏一股厚重的
殺伐之氣。此貼>
用筆奔放駿朗,
如領軍戰場,勇往直前,意氣風發,筆墨間刀光劍影>
,
頗有黃庭堅八面出擊之風採>
。
此背景畫面的書帖
詩文、書法>
均
和胡宗憲出身、性格以及志向
>
配合的簡直是天衣無縫,相得益彰
>
。
>
(本來我只想彩虹屁吹捧這部劇,遺憾的是,做爲一個嚴謹的人,不得不說這裡可能穿越了。這個書帖清楚的寫着是午庚年夏六月,而本故事最晚拍到1566年丙寅年,也就是說這個書帖是1566年後五年才寫出來。)
劇照
百度圖片
04趙貞吉>
(王羲之體)
趙貞吉是太子師傅徐階的學生,徐階是繼嚴嵩倒臺之後的內閣首輔。趙貞吉
富有才華,>
頗有
宰輔之才>
,但是
趙貞吉
也不同於他師傅的厚道
。
他立場搖擺>
,在浙江的時候揣測聖意,逢迎嚴黨。
他這個人
不算太壞>
,但是也
不是正直剛勇>
之輩,心思常花在揣測聖意和個人政治前途上。
他出場時候,身後的畫面是王羲之的《蘭亭集序》。
王羲之書法特點:
靈巧瀟灑、優雅柔媚、婀娜多姿>
,
頗能映襯趙貞吉的才華橫溢,風流雅致>
!但是,
「羲之俗書逞姿媚>
」(韓愈)。「
逸少(王羲之)草有女郎材,無丈夫氣,不足貴也>
」(張懷琳),
正是影射趙貞吉的首鼠兩端、左右搖擺的性格。
>
書法字體可能是本劇衆多細節中最不顯眼的一個細節,引用開篇之言:「
錯了無人識破,出彩無人發現>
,居然能精細到如此底部,作爲一部神劇,絕對是實至名歸
。
>
劇照
百度圖片
舉報/反饋
原創文章,作者:逐道長青,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s://www.sxyt.net/158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