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華錄》歐陽旭被罵負心漢?不是替他洗白,你們就根本沒有看懂
文/阿斌的糖果屋>
「歐陽旭,他就是一個負心漢,他簡直又渣又壞」>。
但凡是看過《夢華錄》的人,對歐陽旭的評價都是這樣的。
說實話,不是替他申冤。
其實歐陽旭真的挺無辜>的,尤其是結合他的處境來說,他其實真的沒有大家說得那麼壞。
01.>
歐陽旭,他真的愛趙盼兒嗎?他對趙盼兒真的有真心嗎?>
我想,這是很多人都想知道答案的問題,也是很多人有過爭執的問題。
很多看劇的人都會毫不猶豫>地回答說:「歐陽旭對趙盼兒哪有什麼真心?他愛的只有錢與官>,他愛的只有名與利>」。
可是事實真的是這樣嗎?其實非也,>至少在他決定想要請命去西京之前,其實歐陽旭>不是這樣的人。
曾經在歐陽旭一無所有的時候,他與趙盼兒相識並相愛,他曾說過待他功名成就時,一定會用三書六禮>娶趙盼兒過門。
試問:那個時候的歐陽旭是真的愛趙盼兒的嗎?>
對於那個時候的歐陽旭而言,他對趙盼兒只有真心,絕無半點假意。>
他說過想要給她一個家,這真的不是一句玩笑話,而是一句承諾。
可是奈何他沒有一個好的家庭條件,而在那個年代,出人頭地的唯一辦法就是讀書。
只有金榜題名,才能夠改變自己的命運>。
所以,「金榜題名>」便成爲了歐陽旭心中的一個執念,而他努力的動力除了追求富貴之外>,實則也是爲了她,爲了給她一個安穩的家。>
可是他萬萬沒有想到,自己在榜中之後的命運,與自己想象中的截然不同。>
02.>
文章寫到這裡,我想先說另外一個故事。>
不知道大家是否知道:高明就《趙貞女》所改變的故事《琵琶記》?
在《琵琶記》中的故事情節可以概括爲「三不從」。>
這「一不從>」指的是男主人公蔡伯喈想要在家贍養父母,可是父親不允許,蔡伯喈被迫上京趕考。
這「二不從>」指的是蔡伯喈高中狀元之後,他想要牛丞相的招婚,但是牛丞相卻不允許。
這「三不從>」則是指的是蔡伯喈思念家人,想要辭官回家,可是朝廷卻不允許。
由於這「三不從>」的壓制,讓蔡伯喈被貼上了一個「負心漢>」的標籤,可是實際上卻是無可奈何。
他雖高中狀元,但是自己的能力太弱小,根本沒有辦法自己掌握自己的命運,以至於只能夠被迫聽命於他人的安排。
正是因爲之前看過蔡伯喈的故事,所以當看到歐陽旭的時候,就會從他的身上看到一些蔡伯喈的影子。
說完了蔡伯喈,現在繼續說《夢華錄》裡的歐陽旭。>
歐陽旭的經歷與蔡伯喈的經歷其實挺像的,至少在最初的時候,他們都是有名卻無權的人,想要掌控自己命運卻無能爲力的人。>
歐陽旭被賜婚高家,即便他不喜歡高家小姐,他也不得不從,倘如他放棄的話,那麼他就失去了前途。
所以,在愛情與官名之間,他打算先選擇了後者>,然後當自己有了一定的權之後,再選擇愛情。
可是歐陽旭怎麼也沒有想到,一步走錯,就會步步走錯。>
03.>
一步錯,步步錯,直到被現實變成另外一個人。>
高家小姐生性多疑,但凡是歐陽旭的愛慕者,最後都沒有能夠落個好下場。
歐陽旭初到東京,本身的實力就不夠強大>,而且自己的前途還得仰仗高家,自然是不能夠保護趙盼兒。>
所以,當趙盼兒不遠千裏來尋找他的時候,他故意說了很多激怒趙盼兒的話,以此來劃分彼此的界限。
而對於趙盼兒要求他做的三件事,不是說他不想做,只是他真的沒有能力爲之。>
《夜宴圖》,被他的管家偷偷送給了他的老師作爲禮物,由於他的懦弱與好面子,他沒有能力討要回來。>
歐陽旭自己能力不夠,便請求自己的好友爲宋引章脫月籍,可是卻被拒絕>,這件事也根本不在他的能力範圍之內。
後來,由於無法完成趙盼兒提出的三個要求,他不得不將趙盼兒拒之門外。
由於歐陽旭是一個沒有主見的人,>所以才會聽了身邊奴才的話,外出搬來救兵替他解圍,然後狠心將趙盼兒趕出東京。>
歐陽旭以爲趙盼兒就此就會離開東京,可是沒有想到她又回來了,這逼得歐陽旭不得不放棄自己的大好前程,請命到西京做官。
歐陽旭在乎愛情,他曾真心喜歡趙盼兒,可是比起愛情,他更在乎的卻是名利與錢財。>
當他爲了躲趙盼兒而自毀前程的那一刻開始,他在心底便於趙盼兒徹底劃分了界限。
由之前的愛生恨>,以至於走上了「一條黑>」的道路。
寫在結尾:>
歐陽旭他真的愛趙盼兒嗎?他愛,但那只是曾經。
歐陽旭真的在乎趙盼兒嗎?是的,但也只是過去。
在這個世界上,愛情是最爲脆弱的情感,>尤其是對於喜好名利場的歐陽旭>面前,就更不值得一提。>
歐陽旭,他不是不在於愛情,只是他更在乎名利場,他更喜歡榮華富貴罷了。>
舉報/反饋
原創文章,作者:逐道長青,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s://www.sxyt.net/15488/